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虫对慢性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模拟阴虚火旺复制慢性血瘀大鼠模型,用毛细血管法测定不同切速下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常规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参照郭氏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指标,并将其与血液流变性有关指标作一相关分析。结果:虫能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提高瘀血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增强,而抑制因子减弱;血液粘度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虫不仅有活血化瘀作用,还具有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对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经十二批肠灌入受试药物,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动态观察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指标;连续喂高脂饲料2周,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给予受试药物,于第15d测定实验性SD大鼠血脂指标。结果:活血通脉片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械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降低实验性大鼠血清TC及LDL-C水平(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足肿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以曲克芦丁18,36,72 mg/kg灌胃治疗,足容积测定仪测量大鼠足肿胀度;血液黏度计测量大鼠全血比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比黏度(plasma viscosity,PV)、血清比黏度(serum viscosity,SV)和红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并计算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曲克芦丁可减轻AA大鼠的足肿胀度,降低其WBV、PV及SV,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AA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曲克芦丁可明显改善AA大鼠足肿胀度和血液流变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芪丹通脉片(QDTMT)对高脂血症SD大鼠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用QDTMT灌胃。于第16d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脂、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QDTMT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DI),能够降低荧光偏振度,减少红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QDTMT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紊乱、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红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125例弦脉患者的血栓素,血液流变性,体外血栓形成、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并设30例平脉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平脉组相比,弦脉患者的血栓素、全血比粘度、血栓的重、湿重、长度及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5,0.01),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变形系数显著降低(P<0.01),前列环素和血浆比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栓素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率、体外血栓及动脉硬化指数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门诊收集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祛风消斑的中药内服。对照组口服赛特赞片,其中治疗组33例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性(x^2=3.98,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低切变、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性(P<0.05)。结论: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改善患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促进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全血比粘度(BV)、红细胞变形能力(ED)、血小板聚集率(PAP)、甲皱微循环速度(NMS)。结果血瘀证组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前4项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呈直线相关性,探讨其内在联系,提示MCV、RDW-cv、MPV、PDW增高是血瘀证形成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从实验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检测急性心肌缺血犬实验条件下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临床选择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口服活血通脉片5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能降低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血液流变性有改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络通对四氧嘧啶糖尿病(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180mg/kg皮下注射复制DPN大鼠模型,将血糖明显升高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模型组,糖络通高、低剂量组,并设正常大鼠作对照组。 观察糖络通对并发DPN的大鼠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的影响。结果:糖络通能很好地改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及血浆黏度,对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都有良性作用;且能加速RBC电泳速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结论: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糖络通防治DPN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110例老年脾虚证的临床特征,并设40例中青年脾虚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脾虚症状积分值、气虚、阴亏、血瘀及痰湿证的出现率显著升高;木糖吸收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甭白蛋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升高;且上述指标与年龄和木糖吸收率呈显著相关,提示老年脾虚证脾虚程度较重,气虚阴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黄(庶虫)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实验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能明显缩短“血淤”模型大鼠的红细胞电泳时间,使全血、血浆、血清和纤维蛋白原比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化学脱色法复制白癜风模型动物血液中酪氨酸酶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方法:用5%过氧化氢涂布于豚鼠的黑毛区,每日2次,连续50d,腹主动脉取血,用分光光度计测酪氨酸酶含量和用LIANG-100型血液比粘度计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模型动物血中酪氨酶含量减少,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升高。结论:用化学脱色法处理的动物有模拟白癜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 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产后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法舒地尔,10 mg/kg)及桃红四物汤组(9.0 g/kg),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通过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评价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疗效,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ras同源基因A(ras homolog gene, member A, RhoA)、磷酸化RhoA(phospho-RhoA,p-RhoA)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表达水平。结果 桃红四物汤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子宫的炎性反应及红细胞的渗出和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或P<0.01),下调p-RhoA及PAI-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机制与下调Rho/ROC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加味四君固本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56例,口服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以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P<0.0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艾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寒凝、热毒、气虚、血虚”等4种血瘀证大鼠模型,分别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性、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改善模型的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胸腺和抑制其细胞凋亡、调整体液及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环境的稳定,起到祛风散寒、解毒化瘀、培元扶正、行气活血的作用。结论: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康明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糖康明胶囊低、高剂量给大鼠灌胃给药,连续15d。结果:糖康明胶囊对正常大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无影响,但对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液粘度。结论:糖康明胶囊降糖作用与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血栓形成法测定体内血栓形成时间(occlusive thrombus formation time,OT);采用毛细血管法和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建立血瘀模型,测定血瘀大鼠全血、血浆和血清比黏度。结果:TSD能显著延长大鼠OT及CT,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清比黏度。结论:TSD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疗法组(治疗组)和金刚藤胶囊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显著改善,在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2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疗法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调节抑炎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