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目前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通用的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加以简化,以末梢血液代替静脉采血,无需红细胞分离、计数等较费时的操作步骤,检测之结果与原法比较无显著差异,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观察Zhe虫对慢性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的功能的影响。方法:模拟阴虚火旺复制慢性血瘀大鼠模型,用毛细血管法测定不同切速下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常规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参照郭氏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指标,并将其与血液流变性有关指标作一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机体在遭受手术、创伤、烧伤、感染等严重应激状况下,经历缺血-再灌注等病理过程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黏膜免疫细胞遭受损伤,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肠内营养来保护受损的肠黏膜屏障,而中医药的介入又开辟了一条道路来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近几年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在保护肠黏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临床观察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虫对慢性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模拟阴虚火旺复制慢性血瘀大鼠模型,用毛细血管法测定不同切速下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常规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参照郭氏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指标,并将其与血液流变性有关指标作一相关分析。结果:虫能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提高瘀血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增强,而抑制因子减弱;血液粘度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虫不仅有活血化瘀作用,还具有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虚患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脾虚患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血浆及红细胞膜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脾虚患RBC-C3bRR和红细胞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降低,血浆MDA和红细胞膜MDA明显升高;RBC-C3bRR与血浆MDA、红细胞膜MDA呈负相关,其中红细胞膜MDA和RBC-C3bRR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害对RBC-C3bRR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综述如下. 1 治法研究 王义军[1]总结胡荫奇教授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免疫调节作用.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蒲公英、黄柏能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土茯苓可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白花蛇舌草能提高T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吞噬细胞的能力.活血化瘀药物赤芍、川芎、鸡血藤、当归、海风藤、蜈蚣、全蝎、三七、穿山甲、莪术、土鳖虫、乌梢蛇、蜂房等除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降低血粘度等作用以外,尚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当归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路清对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泌尿系感染患随机分为尿路清组和三金片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尿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尿沉渣计数等变化。结果:提示尿路清组明显高于三金片组,对多种细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作用良好,能很快清除尿中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使尿中IgG,β2-MG,ALb指标下降,迅速解除泌尿系刺激症状,并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木糖吸收及唾液淀粉酶为客观指标,结合临床症状出现率,将脾虚证分为Ⅰ,Ⅱ,Ⅲ度以示轻重,制定了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方法,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脾气虚证的病变虚损程度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即先有脾运不足,继而生化乏源,随着小肠吸收功能的逐渐降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程度逐渐加重,从而引起贫血,低蛋白血症,出两全身机 下症状和老年脾气虚证复杂而较重的症状;导致免疫器官营养不良,或红细胞C3b受体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门诊收集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祛风消斑的中药内服。对照组口服赛特赞片,其中治疗组33例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性(x^2=3.98,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低切变、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性(P<0.05)。结论: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改善患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促进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灵芪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灵芪颗粒对小鼠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碳粒廓清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观察灵芪颗粒对正常小鼠溶血素、溶血空斑数和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 灵芪颗粒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和碳粒廓清能力,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并减轻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萎缩。灵芪颗粒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和溶血空斑数,并增强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 灵芪颗粒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1.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功能,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源自中医药文化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当纳入中医药教育体系,应当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分,中医院校要努力构建中医药校园文化,重视学生中医药文化熏陶;中医药文化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对正常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小鼠,按大、中、小剂量(42.90,21.45,4.29g/kg)连续给药7d,称取免疫器官质量、测定碳粒廓清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明显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活性,促进小鼠血清抗体生成和淋巴细胞转化、分裂。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中医药英语教学日显重要。中医药英语教学应准确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塑造一支精良的专业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国外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此病,虽能缓解症状,但由于该疗法有较多不良反应,许多患者不愿接受,因而在国内并未广泛推广应用。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以及疗效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相关实验研究系统地进行总结,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机制为: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整神经递质NE、5-HT、NO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实验结果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灸疗的部分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的,海马可能是久疗信息中枢整合的重要环节,松果体可能是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一个高们调节点。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中医药人才存量状况与市场需求的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省中医药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传统型中医药人才需求旺盛;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低下且缺口巨大;三是中医药人才总体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人才资源不足,经验丰富的名中医日渐减少。今后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应强化基于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以“医教协同”为主体的临床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面向基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梢蛇血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正常BALB/C小鼠与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分别灌服乌梢蛇血清20d,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与NK细胞活性。结果:乌梢蛇血清能升高鼠白细胞数与NK细胞活性,对环磷酰胺诱发的NK细胞活性降低有恢复作用,结论:乌梢蛇血清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干预状况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中医药介入干预起点、持续时间及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主选择中医药干预介入治疗时,36例处于D期,4例处于C期,3例处于B期,7例未选择中医药治疗。平均KPS评分为71分;中医药干预时间共323个月,平均干预时间6.46个月;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而中医药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药介入干预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生存状况有所下降;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其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HT,5-HIAA,NE,DA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