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药复方制剂四安胶囊,对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痰瘀互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证候,总有效率93.9%,证候积分由治疗前的24.3±4.1降至11.3±3.0(P〈0.01);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血糖(P〈0.0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显著(P〈0.05);调节血脂比例,使TG,TCH,LDL血脂指数及APOB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了胃痛灵(WTL)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机理,当酸性乙醇灌胃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时,红细胞、血浆和胃粘膜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地受到抑制,胃粘膜组织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明显减少,胃粘膜组织和血浆中的丙二醛(MDA)明显升高。给于WTL可防止胃粘膜损伤,使红细胞、血浆及胃粘膜组织内的SOD活性增强,胃粘膜组织和血浆内MDA明显下降。实验结果说明,WTL可以通过酶和非酶系两大途径清除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片剂的含量,方法:在波长290nm处,以双氯灭痛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液,测其在乙醇中的差示吸收值,结果:双氯灭痛浓度在11~50μg/ml范围内△A与溶液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6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连汤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患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芪连汤和西药(阿莫西林、得乐胶囊、西米替丁)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6个月、12个月后溃疡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O^-2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药复方制剂肝豆I号治疗34例肝豆状核变性(HLD)4周,疗程中病中重组的好转率(55.56%)与病情无加重组的好转率(7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使用DMSA治疗HLD22便作为对照组,其疗程中病情加一与未加重组的好转率亦无显著差异,且两才的病情加重组的好转率或病水加且的好转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故采用肝豆片I号、DMSSA等疗程中,病情加重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认为HLD患  相似文献   

6.
补心镇痛口服液由熟地黄、赤芍、生姜等药物组成。本研究证明,该制剂能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异常,降低血清CPK浓度,抑制MDA生成,保护SOD活力,减轻心肌缺血坏死程序,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对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经十二批肠灌入受试药物,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动态观察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指标;连续喂高脂饲料2周,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给予受试药物,于第15d测定实验性SD大鼠血脂指标。结果:活血通脉片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械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降低实验性大鼠血清TC及LDL-C水平(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  相似文献   

8.
使用中药复方制剂肝豆片Ⅰ号治疗34例肝豆状核变性(HLD)4周,疗程中病情加重组的好转率(55.56%)与病情无加重组的好转率(7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使用DMSA治疗HLD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疗程中病情加重组与未加重组的好转率亦无显著差异,且两者的病情加重组的好转率或病情未加重组的好转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故采用肝豆片Ⅰ号、DMSA等驱铜疗程中,病情加重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认为HLD患者在驱铜过程中病情一过性加重与体内铜离子重新分布,在脑内一过性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全血比粘度(BV)、红细胞变形能力(ED)、血小板聚集率(PAP)、甲皱微循环速度(NMS)。结果血瘀证组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前4项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呈直线相关性,探讨其内在联系,提示MCV、RDW-cv、MPV、PDW增高是血瘀证形成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体后叶素诱发Wistar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抑制大鼠T波变化,提高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血素LDH、CPK的释放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本方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针灸大白鼠足三里穴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过氧化脂质(LPO)、胸腺指数、脾重指数、耐氧时间5个衰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和艾灸均能提高SOD的含量(P<0.01,P<0.05),降低LPO的含量(P<0.01,P<0.01);与抗衰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作用无差异(P>0.05)。针灸和中药都能不同程度地使胸腺指数、脾重指数增加,耐氧时间延长;且针灸和中药两者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心胶囊Ⅱ号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验方。按最大灌胃量及最高浓度,进行了NIH小鼠的急性毒理实验;并设10g/kg、6g/kg、0.1g/kg、对照组观察了清洁级SD大鼠为期半年的慢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急、慢性毒理实验均未见到开心胶囊Ⅱ号有明显毒理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放免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 活性、降低MDA 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 HT、5 HIAA、NE、DA 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 P < 0 .01) 。结论:艾灸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及改善神经内分泌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开心散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开心散治疗,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对肾组织LDH用显微镜-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血清和肾组织SOD、MDA、NO含量。结果:肾缺血1h灌注15min后,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肾小管LDH活性增加;血清和肾组织SOD、NO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结论:开心散具有减轻脂质量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这可能是开心散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观察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心钠素(ANF)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银夹狭窄大鼠模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免测定血浆ANF。结果:模型组血浆A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血浆ANF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鹿角方具有逆转CHF大鼠左室肥厚及降低血浆ANF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艾灸抗炎免疫作用与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实验观察艾灸肾俞穴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影响。结果;各艾灸组SOD活性较对照组升高,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并接近正常组水平。其中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及艾灸组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脾虚患者SIL 2R 含量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关系。方法:采用3 H TdR 掺入法,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脾虚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血浆及PHA 诱导的72h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 2R 含量。结果: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 诱导的增殖反应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 0 .01) ,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 2R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其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量正相关( P< 0 .01) ,但外周血SIL 2R 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1) 。结论:脾虚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粘抗栓片对2型糖尿病患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方法:87例病人随机分为抗栓组、丹参组、对照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偏振度P值。结果:降粘抗栓片能降低糖尿病患荧光偏振度,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活性。结论:降粘抗栓片能改进2型糖尿病患红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GL)的药物动力学(PK)特征,并从胃排空、脑-肠肽两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血平作用于大鼠14d,复制实验性脾虚模型(C组);用四君子汤(A组)和六味地黄汤(B组)治疗以反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GL的血药浓度;用同位素检测其胃液体排空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析下丘脑和血浆中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的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HT,5-HIAA,NE,DA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