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络通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大鼠作用机理,为脑络通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病证结合气虚血瘀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了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脑水肿,血流流变性,血浆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脑络通能显著增加模型鼠rCBF,减轻脑水肿程度(P〈0.01),能显著改善模型鼠血流变性,能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TXB2水平,升高PGI2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中风治验2则     
中风治验2则陈于宏(安徽省六安市城北乡双桥卫生院237158)关键词:中风;补阳还五汤;桂芪五物汤中图法分类号:R743.3;R255.2中风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多阳衰、气虚、血瘀,是中风内因;而风寒诱发是外因。祖父生前常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法治...  相似文献   

3.
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全血比粘度(BV)、红细胞变形能力(ED)、血小板聚集率(PAP)、甲皱微循环速度(NMS)。结果血瘀证组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前4项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呈直线相关性,探讨其内在联系,提示MCV、RDW-cv、MPV、PDW增高是血瘀证形成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1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临床疗效,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治疗前ET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CGRP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83.9%)。表明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ET、CGRP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研究中风(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25例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根据英国OCSP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收集患者的既往史、生活习惯、检验指标资料,探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OCSP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不同性别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CSP分型患者4种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OCSP分型,中风(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肌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110例老年脾虚证的临床特征,并设40例中青年脾虚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脾虚症状积分值、气虚、阴亏、血瘀及痰湿证的出现率显著升高;木糖吸收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甭白蛋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升高;且上述指标与年龄和木糖吸收率呈显著相关,提示老年脾虚证脾虚程度较重,气虚阴亏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72例夏名英(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31500)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43.3自1993年以来,笔者以中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7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4人,女性28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1.
参麦注射液为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48例丁碧云胡业彬汪爱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参麦注射液;真心痛;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中图法分类号:R256.22;R544.4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系住院患者,符合1979年9月上海召开的全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对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经十二批肠灌入受试药物,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动态观察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指标;连续喂高脂饲料2周,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给予受试药物,于第15d测定实验性SD大鼠血脂指标。结果:活血通脉片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械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降低实验性大鼠血清TC及LDL-C水平(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制剂四安胶囊,对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痰瘀互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证候,总有效率93.9%,证候积分由治疗前的24.3±4.1降至11.3±3.0(P〈0.01);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血糖(P〈0.0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显著(P〈0.05);调节血脂比例,使TG,TCH,LDL血脂指数及APOB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还元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身体血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同时,随机选60例急性脑出血病例,观察还元注射液治疗后血中PAG的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动物、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PAG明显上升,还元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改变。结论:还元液射液对脑出血外周血中PAG水平影响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评价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病管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为顶颞前后斜线、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灸刺督脉疗法,取通督七穴(水沟、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其中百会艾灸,大椎刺络,其余腧穴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及MR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70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的临床证候分析,比较中年和老年该病患证候特点的异同。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统计其症状、舌脉表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两组均以气虚血瘀证候突出。老年组常数证合并出现,而中年组证候则相对较单纯。结论:气虚和血瘀无论在中年或老年脑梗死患的发病中还是病理机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气虚血瘀,为素体已虚,致内邪滋生,包括瘀血;而中年人之气虚血瘀,为素体偏实,瘀血内生,气虚常作为诱发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观察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心钠素(ANF)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银夹狭窄大鼠模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免测定血浆ANF。结果:模型组血浆A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血浆ANF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鹿角方具有逆转CHF大鼠左室肥厚及降低血浆ANF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jun蛋白的表达及川芎嗪、黄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A组:模型组,即脑缺血再灌注组(n=6);B组:川芎嗪治疗组(n=6);C组:黄芪治疗组(n=6);D组:川芎嗪、黄芪合用组(n=6)。采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组大鼠大脑皮层c-jin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c-jun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均低于对侧,即非缺血侧(P〈0.01);在缺血侧脑组织,B、C、D3组分别与A组比较,c-jun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均明显升高(P〈0.01),D组与B、C组比较,c-jun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灰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ju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川芎嗪、黄芪以及两药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