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哑门(Yamen,属督脉经)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中风、舌强、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由于它位于人体项部,所处位置特殊,在针刺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易造成医疗事故。早在《素问·刺禁论》中就曾对针刺头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交流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基础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部失语成套测试(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失语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CADL)评分、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39 generic version,SAQOL-39g)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WAB失语商、CADL评分、SAQOL-39g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失语商、CADL评分、SAQOL-39 g评分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交流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开瘖五穴”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CFCP)评价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基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分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CFCP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口语表达评分和听理解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与传统针刺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理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策略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有机结合。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弛缓阶段用针刺诱发肌肉张力,痉挛阶段针刺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以平衡阴阳,分离运动阶段将针刺重点转移到局部,后遗症阶段用多种针灸适宜技术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5.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通关利窍”针刺法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疗原则,以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为穴位主方,配合标准的针刺操作手法,能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构音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舌体活动度及患者整体神志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谈谈中风的辨证施护张珍杜(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中医科246000)关键词中风;辨证施护中风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失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证,其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易留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现结合具体病例谈谈此证护理体会。患者,女,52岁,干部。于19...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卒中康复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康复模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0例)和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50例),卒中治疗组采用卒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康复模式是疗效很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所致的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偏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尤为严重。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药疗法、针刺疗法、按摩疗法、薰洗疗法等中医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的疗效。方法:86例慢性头痛患者,分为针刺配合放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疗效显著,且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是较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用药经验。 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风的用药经验。 结果 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当归、干地龙、鸡血藤、红花、葛根、制豨莶草、炒怀牛膝等。常见的药物组合有: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干地龙、当归配伍干地龙、黄芪配伍当归和干地龙、鸡血藤配伍黄芪、红花配伍黄芪、红花配伍当归。 结论 王任之在鉴别诊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基础上,首辨证候虚实,实证常用调气活血、熄风通络法,虚证则用益气活血和络法,多以益气活血、养血通络、补益肝肾药物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与中药并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JP2〗将80例脑卒中后软瘫期(Brunnstrom 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法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分期针刺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Fugl- Meyer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 分期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分期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分期针刺在改善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蔡圣朝认为,中风后失语以肾虚为本,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而致,临床应从肾论治本病,常采用头针疗法、舌针疗法,并选取涌泉为固定穴位,再辨经取穴,用解语膏敷贴穴位,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调整阴阳、运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传统针刺法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廉泉、风府、哑门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2周为1个疗程。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AS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6,P=0.000);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在Ⅰ级、Ⅱ级分布占比较多;广义估计方程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法产生的疗效不同,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量表评分、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MBI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用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n=39)用新斯的明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治愈率为92.86%,西药治疗组总治愈率为53.85%,两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观察益气调神针刺法与祛湿化痰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56例和治疗Ⅱ组32例,治疗Ⅰ组采用益气调神针刺法,选取百会、神门、气海等,治疗Ⅱ组采用祛湿化痰针刺法,选取曲池、丰隆、阴陵泉等。电针第1次/d,1周后,每2~3 d 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 d,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Ⅰ组总有效率为94.6%,治疗Ⅱ组为9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月随访发现部分病例体质量反弹,其中治疗Ⅰ组4例,治疗Ⅱ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调神针刺法和祛湿化痰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均有效,其远期疗效以益气调神针刺法为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与牵引相比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泛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中针刺与牵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最新版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计算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14个研究包括1 542例病例被纳入,结果显示针刺治疗CSR是安全的;针刺治疗CSR总体疗效较牵引治疗具有优效性(RR:1.20;95% CI:1.13~1.27 vs RR:1.14;95% CI:1.09~1.20)。针刺较牵引对CSR患者更具镇痛效果,且能减少复发。结论 针刺较牵引治疗CSR具有优越性,但证据等级较低,结论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20.
人体特殊部位腧穴仿真针刺实训平台是按照标准的人体比例,以类似人体肌肉的硅胶为基质材料,制作而成的人体特殊部位模型,它依照人体穴位的安全深度设置警戒区和危险区。本实训平台可使学生熟练掌握人体特定穴位的定位、针刺角度及安全深度等,从而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和针刺操作技能,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