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10,(7):29-29
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承担义务,正如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4.
民主权利     
民主权利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应享有的各种民主、自由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要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非经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6.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7.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8.
1.公民权和人权是同一概念吗?公民权是一国宪法和法律赋予该同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人权不仅是指一定社会成员个人的权利和基本自由,而且包括民族和人民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可见,公民权和人权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资产阶级最先以宪法的形式确认的。资产阶级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称作人权,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宪法的重要内容。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提出来的一个口号。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提到根本法地位的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宣言指出:“一切…  相似文献   

9.
“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是党和政府要求宗教界在政治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宪法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范围内进行。这就是说,遵纪守法是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作为公民权利,受公民义务的制约;作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这种权利。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正基本权利篇一、平等权1、对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散在宪法各部分的具体规定,主要有: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选举权浅论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与选举权紧密联系,是指任一公民基于宪法或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被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为参政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公民参与圈家管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受宪法或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加以限制或剥夺。选举权是一种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因为人们通过选举代表来代替自已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被选举杈的享有者则有可能自己参与圈家的管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足现代国家组织国家机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公民年龄与法律规定直接相关的有如下内容:六周岁:儿童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七周岁:六周岁儿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周岁(义务教育法第5条)。十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2条)。  相似文献   

13.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对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正确理解有 A.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B.所有公民在制定和解释法律时一律平等 C.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的义务 D.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迁徙自由亦称迁徙权,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公民在本国境内享有离开原居住地移居异地的自由。迁徙自由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是人的行动举止自由的重要内容,又具有社会经济权利的性质,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我国1954年宪法第90条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但由于种种原因,迁徙自由均未再写进后来的三部宪法。  相似文献   

15.
宪法有两个基本功能,即规定并保障公民权利,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公民享有权利,法不禁止皆权利,因而人们可以不断地自由追求新的权利。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本来就应当享有的最起码的母体性权利,它不是第三者给予的,也不是宪法赋予的,而是宪法应该规定的,没有这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特殊公民”是相对普通公民而言的,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并处在刑罚执行中的犯罪分子,着重指哪些被判处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  相似文献   

17.
人大知识     
正公民与选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选民是指依照选举法的规定,经过选民登记,确认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领得选民证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并依法进行了选民资格登记的中国公民都是选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就是指那些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和法律鉴于公民年龄的差异性,对其权利与义务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现归纳如下:1.接受义务教育的零龄。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  相似文献   

19.
权利在本质上是国家对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而在特征上是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公民具有某种行为是否作出的自主决定能力。这种自主能力,只要是国家许可和保障的行为,公民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享有还是放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如果国家机关、他人出面干涉的话,那么,公民的这种权利就变成义务了。显然是不对的。在国家许可和保障的公民权利范围内,公民有自主决定能力,这是区别义务的重要标志之一。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公民作出的某种行为或不能作出(禁止)的某种行为。对于法定义务来说,公民没有自主决定能力。如果公…  相似文献   

20.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十二课讲述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本课围绕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权利,着重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或建议的权利。上述权利是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于学生来说,既与其关系密切,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懂得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法律知识结构来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