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太福  王琼 《中国律师》2007,(2):101-102
2006年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宪法》第41条与举报人权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近10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众多著名学者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的多名律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1992年6月26日,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以及《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和西欧所等十几家单位,包括法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的20余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题为“人权问题:中国与世界”的理论研讨会。与会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就当前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现状、重点课题、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3.
《中外法学》1991,(4):46-51
<正>1991年5月4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举行"人权与法制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发言热烈,各陈己见.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沈宗灵(北大法律学系教授)我想就人权的概念谈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个是人权和公民权的关系。我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所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关于人权不同于公民权的那一段话,我们应作进一步认真研究。我们还应注意恩格斯在《反杜  相似文献   

4.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了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任何形式歧视公约》。今年联合国妇女十年世界会议召开时,我国代表团团长康克清在该公约上签了字。这是一项保护妇女权利的人权公约。人权问题可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西方许多国际法学者认为,国际保护人权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文件绝大多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或产生的,而主要又是联合国活动的结果。在列入联合国《人权国际文件汇编》的五十个公约、宣言中,有三十八个之多是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制定或通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上存在某些人道主义性质的规范,如十九世纪末海牙公约中有关战时保护平民的条款、  相似文献   

5.
周伟  汤晖 《中国律师》2004,(5):37-42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与纽约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刑事辩护对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金秋时节召开。会议针对过去各次研讨会已经提出和论证的问题,旨在进行对策性研讨,以便为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意见。来自纽约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参加了会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刑事辩护权的建议。以下是该次会议的纪要。一、刑事辩护总体问题及对策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刑事辩护实际上是人权保障问题。人权保障涉及面很宽。从刑事法律方面来说,应该…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1日至4月22日,由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南京大学第九届费彝民法学论坛暨“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与人权”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东郊国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等全国数十所高校及南京大学的8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可分为四个论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外法学》2008,(1):159
<正>《中外法学》优秀论文、优秀编辑奖(2000—2007)颁授会暨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于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中外法学》前任主编贺卫方教授、优秀论文、优秀编辑获奖者以及作者、读者代表参加了颁授会与座谈会。慷慨解囊赞助本次评奖活动的北京市中治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北京大学校友宗建文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外法学》主编梁根林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联合组织的“市场经济与行政法”理论研讨会于2月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局、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北京市中级法院及北大、法大、人大、法学所、《中国法学》杂志社、《法学研究》杂志社、《法制日报》社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会议围绕市场经济下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和如何重新认识并发挥行政法的作用、功能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大多数同志认为:①我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人权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6月18-2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近七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着重从法学的角度对人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05,(4):44-44
2005年2月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近200人参加会议。北京市法学会会长汪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出席会议并讲话。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做了题为《当前外经贸工作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的专题报告。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丕照、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王传丽等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与会者围绕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法与国际经…  相似文献   

11.
庄春英 《中国司法》2009,(2):103-106
2008年12月6日至7日,由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广州大学法学院和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法学界、法律实务界和来自丹麦、澳大利亚、美国法学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1日,第二届政府出版物与政府信息传播论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主办,北大法律信息网和北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TRIPS协议和公共健康宣言》引起了在WTO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权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而扩展到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贸易和人权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发展历史和实践中的联系却是不可忽视的。在现有的WTO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都在人权问题上向对方发难。人权迟早会被纳入WTO的考虑范围之内,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将其纳入WTO的范围。《多哈TRIPS宣言》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即就具体问题所涉及的人权达成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协议,采用逐个、渐进的方式将人权纳入到WTO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丹麦人权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协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疑难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华侨大厦召开。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湘潭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证明责任制度的完善、诉讼结构的调整、死刑程序的…  相似文献   

15.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该法于同日以国家主席令的方式公布。第二天,本刊编辑部和北京大学法律系行政法教研室联合召开了行政诉讼法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法院的有关员责同志。参加会议的还有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法学》杂志的有关同志和有关大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共五十多人。座谈会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蒋朝阳同志整理的座谈会部分发言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行了法理学博士生夏勇的毕业论文答辩会。夏勇的论文题目是《人权概念起源初论》,约14万字,探讨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产生。在该文里,作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以下观点: 1.人权概念主要由哲学上的人道概念和法学上的权利概念构成。离开人道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把人权囿于法定权利;离开权利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流于空泛的人道主义。作为人权概念构成要素的人道概念和权利概念都是特定意义上的。人权概念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这两个要素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五周年,北京大学法律系行政法教研室和《中外法学》杂志社于9月26—28日举行了“行政诉讼制度完善与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政法系统的同志6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一、充分肯定、积极评价《行政诉讼法》颁行的意义与作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政府管理行为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象征。近几年来一系列保障公民基本人权、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法规,都是在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和推动下陆续制定出台的。一些曾亲自参加过该法起草工作的学者们回顾了该法从起草到实施的过程后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虽然相对较晚,但起点高、发展快,立法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稳定,有效地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06,(8):24-25
根据中澳人权对话项目安排,6月20日至21日,司法部基层司、外事司与澳大利亚人权与机会平等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澳社区矫正研讨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矫正署缓刑和假释地区主管米切尔女士、新南威尔士大学犯罪学研究委员会主席昆宁教授等5名社区矫正实践部门的政府官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等14个社区矫正试点省(区、市)司法厅(局)相关负责同志,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中央综治办、中央编办、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同志出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是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程序中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利益最容易发生冲突的阶段。随着我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写入宪法,如何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问题正日益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问题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相对于国际标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对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并通过赋予其一系列保障性权利和限制检察机关的追诉权及提升检察官素质等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提出了“环境权”的问题,认为人人都应享有“促进健康的环境权”。同时认为,环境也应当属于人类共同享受的福利和基本人权。“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在报告中指出:“环境恶化是对《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的“生命权”的威胁”。他主张环境权既然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就应该在国际社会的人权保障体制内加以明确承认,并争取成为一种“公民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