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行政主体的概念强调"名义"要素,反造成"名义"与"责任"脱节。行政主体是行政权的归属者和行政责任的承担者,不同于行政行为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行政主体可以重构为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公法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依法行政,虽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与行政法治文化的不成熟不无关系。深刻认识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之于依法行政的功能,不仅利于拓展行政的类型、丰富依法行政的内容,完善依法行政的具体方式,而且是整合行政过程中各方主体行政观念的宏观方法论。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决定着和谐行政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行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内在信仰、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道德、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行政传统、习惯、准则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行政人才健康成长,增强行政群体的向心力,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状况。当前,确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行政价值观,培育现代行政意识,加强政府伦理建设,继承优秀的行政文化传统,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是推进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行政问责制是打赢公共卫生战役的重要举措,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能够摒弃"官本位"观念和机械行政的惯性,同时也符合权责相一致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塑造政府官员队伍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但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问责制表现出了诸多不足,如行政问责法律滞后、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行政问责文化缺失,等等.为此,从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制度体系与配套机制等方面入手,重构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问责制,对建立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命令一执行”模式,“商量行政”是指行政上级和行政下级之间,行政者和行政对象之间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决定行政任务的内容甚至行政处理、处罚的程度和方式。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圈子、权谋、潜规则、和等因素有关,表现了我国具体行政方式的特色。这就启示我们,理解和借鉴一国的行政必须注意一国的行政文化,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以其极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渗透力影响着当下的行政,需要在认识、理解的前提下做改进行政文化的持久努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生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理论曾经对中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审判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公共行政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主体理论已经明显滞后。应当在我国近来公共行政改革的社会背景之下,通盘考虑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逐渐缩短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在传统行政文化和国外先进行政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显现出独有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行政伦理化、人治色彩、“官本位”意识和重形式而轻效率构成我国行政文化的传统特征;另一方面,法治观念、民主观念、服务观念及效率观念构成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缺陷与现代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制度、职能、权力、主体、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亟待给予深度梳理,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本文就当代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转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创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主导趋势和目标选择。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中事实上的主体,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其思想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公正性、公平性。然而现阶段公务员行政人格缺失问题开始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本文从文化、制度及公务员自身等方面探究缺失的原因,为进一步重塑行政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缺陷及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主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其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行政主体范围过窄、不利于相对人诉讼等理论弊端不断显现,已经明显落后甚至阻碍了司法实践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构行政主体理论,弥补其缺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福利国家及服务型政府观念的确立,行政不作为的现实危害性逐步显现。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中存在受案范围方面、起诉期限方面的不足;文章提出重构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路,如:适当拓展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审查范围,逐步完善救济范围及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所进行的政府分权改革,对我国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政府纵向分权导致了行政决策权的“下移”,而政府横向分权导致了行政决策权的不同分配。由于政府分权扩大了行政决策主体的范围,形成了行政决策主体的社会化趋势,这种决策的分散化使得政府决策更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作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行政决策分散化符合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和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相比,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明确行政主体作为行政法律上的独立法律人格的实质含义,并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确定来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府重构的目标定位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这对政府的行政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社会转型期对行政道德建设的挑战,阐明了行政道德建设对政府重构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谈属于微观社会学范畴。一般意义上讲,对谈是人与人之间的话语互动过程和现象。在司法上,调解过程的对谈极为普遍,因而往往被视为惯常的现象。法治原则之下的行政过程应当是一个对谈的过程,而且实定法业已确立了“告知一听取”模式的正式规则,但当下行政主体由于受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不仅缺乏对正式规则的耐性,更少有对非正式规则的遵循。行政过程中对谈的缺失,严重阻滞了政府服务力的有效实现,且有悖于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因此,倡导行政主体接纳对谈的观念,践行对谈的基本规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政府服务力,而且会支持行政法治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着手,试图对当前构建以人为本的行政文化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重构人本行政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是行政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课题。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有利于行政文化本身的调整,有利于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整合现行行政文化,适应当代发展需求;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推进法制化进程,架构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完善行政法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行政法制的完善行政立法是根本。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从立法观念到立法监督都存在问题,需要更新立法观念,通过改革立法体制,完善行政法律体系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基层行政存在相当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建构新型基层行政文化的思路和举措是:塑造基层服务型行政主体;塑造基层参与型公民;建设现代化的基层行政制度;营造先进文明的基层行政生态环境。基层行政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主体的生机活力,还关系到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就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活动。面对这一挑战,除了加快行政法制改革的步伐之外,转变政府观念使之适应WTO的要求也十分重要。而中国固有的传统行政文化与WTO的原则及价值体系却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这决定了观念的变革是艰难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