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詹应国 《人民司法》2016,(4):107-111
在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各自价值理念指导下,本文重点对新制度架构下执破衔接启动主体、启动条件、材料移送、部门流转及其他衍生事项处理等实务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操作规则,涵盖了执破衔接主要环节,以期将新制度落地实施。为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和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弊端,本文最后提出做好执破衔接工作的配套措施,包括更新破产理念、推行简易破产程序、逐步开展个人破产制度等设想。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从债权实现的角度,破产程序和执行程序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无非是破产程序采取的是集约式经营,在同一个程序中"一揽子"解决多个债权的受偿问题,而执行程序则是个别化劳动,是为实现执行依据所确认的债权而采取的单独行动。这种为债权实现设计的多元化机制,给债权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使债权人能借此基于自身利  相似文献   

3.
邹海林 《法学家》2005,2(2):18-22
一、引言 破产程序作为"概括的强制执行程序",对于各种有利害关系的人会产生实质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关系到参加破产程序的债权人的清偿利益.以破产程序清理债权债务的案件,多因存在多数债权人而不便于个别强制执行或者无法个别强制执行.所以,破产程序必须解决多数债权人参与的问题.法院在破产程序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实行管理人中心主义,破产立法就必须考虑法院、管理人和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的权力分配.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这是破产案件受理之后引起的一项重要法律后果。破产案件的受理,标志着破产程序的正式开始。这时,民事执行程序中的被执行人可能成为破产债务人,其财产可能构成破产财产。如果继续进行原已确定的民事执行,就会减少债务人的财产,从而损害多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法院依职权将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关键点,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探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法院执行部门在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中的能动性,论述人民法院在“由执入破”中的作用。从立法对策层面说明了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的立法需求;从司法对策层面提出了在当前法律规定没有修改的转型期,改变单一申请主义不利影响的措施,即在实务上借助司法建议实现“由执入破”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是法院审判工作程序的两个不同阶段。案件的审判是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执行是审判的保障和实现,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缺一不可。当前执行难、执行乱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理顺审判和执  相似文献   

7.
破产程序中的执行中止问题,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应当中止。破产法为什么要确立破产程序中的执行中止制度,其内在的机理是什么,破产实践中对这一制度执行得怎样,有无障碍和难题,从法律的角度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使这一制度更加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源头上化解执行难机制,就是人民法院在党委领导下和全社会的参与下,着眼于执行工作全局,着力于执行工作全程,通过社会诚信体系、破产还债体系和执行威慑体系,使纠纷尽量不发生、发生了尽量不进入审判程序审理、审理了尽量不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执行中尽量通过债务人自动履行清偿债务,从源头上、整体上、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执行工作新机制。从执行流程上看,执行难的源头是执行案件,没有了执行案件,就"从源头上"没有了执行难。"从源头上化解执行难"关键在于削减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将纠纷解决在矛盾形成之前和执行程序之外。从本质上看。执行难的根源是司法权  相似文献   

9.
执行程序是继审判程序之后实现判决给付内容的重要程序。执行程序模式历来就有当事人进行主义和职权进行主义的划分,前者以法国执行程序为代表,后者以德国执行程序的规定为典型。我国现行执行程序的模式定位出现了一定的脱离实际的偏差,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执行模式的恰当定位能对解决“执行难”问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执行程序模式的定位不应该仅仅根据比较法的视野来确定,更恰当的方式是根据执行程序本身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根据不同种类的执行标的进行划分。我们应通过对执行标的分析讨论,来确定直接执行与间接执行哪种方式更恰当,进而来确定不同执行程序的内容构成,以此探讨我国的执行程序模式定位。  相似文献   

10.
执行阻却,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执行程序不能继续进行或者继续进行已无必要,如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中止执行、终结执行、决定暂缓执行三种情况。执行阻却制度,则是规范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当中因执行阻却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如何确认阻却事由,处理阻却的程序等。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国目前的强制执行程序是一个职权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程序"①,执行阻却制度作为执行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被打上了职权主义的深厚铬印,其在理论上的各种冲突、矛盾以及实践中的种种弊端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破产法》并未明确将破产原因等破产实体要件作为当事人争议和法院审理的对象为其设定正式的审理程序。司法实践中,不少法院是把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都放在破产受理这一程序中进行审查的,这样做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对程序启动及案件受理效力等方面有关程序正当性的怀疑,但毕竟受理程序并非正式的审理程序,其程序空间较为狭小,难以承受审理破产实体要件的沉重任务。从增加整个破产程序运行的正当性和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出发,新《破产法》有必要为破产实体要件设立较为正式的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2.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mended their bankruptcy statutes in the past decades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a company’s continuation in bankruptcy. Liquidation procedures are ill suited to realize the full value of the company as a going concern. An infusion of new finance raises company valuation and makes continuation through reorganization more likely. Reorganization preserves value, if general creditors as the main beneficiaries of reorganiza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re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Legal origins of national bankruptcy legislations are less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incidence of reorganization than national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 and the prevalence of equity over debt finance. JEL Classification K12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再生程序的制度分析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破产法实现了对破产程序制度的重大改革,将现行的企业清算主导型破产程序转变为企业再生主导型破产程序,规定了重整程序、和解程序和清算程序。其中有关重整程序与和解程序的规定,即为企业再生程序之规定。企业再生程序的制度设计在我国企业破产法上不仅涉及破产程序理念的提升,而且涉及制度基础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破产制度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许多企业尽管已资不抵债,但依法被宣告破产的却很少。笔者针对这一状况,着重论述了我国破产制度在立法精神、适用主体、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试图以此引起人们对完善我国破产制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新的《企业破产法》中的一项全新制度,在破产程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法律赋予了破产管理人管理和处分破产财产的巨大权力,为避免破产管理人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应当加强对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制度的探究。在新的破产法中,虽然对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的性质、承担基础、形式及实现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应当赋予侵权债权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 《法学杂志》2012,33(2):137-141
"三鹿"奶粉事件凸显在企业大规模侵权下在破产程序中赋予侵权债权普通债权人的地位具有不合理性。赋予侵权之债债权以普通债权的地位是对私法概念的曲解,违背了民商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符合商法追求社会效益的价值诉求。基于此,应当赋予侵权之债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破产程序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世虎 《河北法学》2006,24(8):24-27
担保物权的优先性在民法中不可质疑,但在破产程序中,尤其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则受到诸多限制.这种限制系破产程序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同时也是破产法立法价值嬗变的结果.基于利益衡平原则,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必须合理,我国这方面的立法尚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破产法: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破产法经过长期的发展,于1978年确立了现行的制度架构。美国《破产法》关于公司破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7章和第11章中,也就是其中有关清算程序和重组程序的规定中。分析的结果显示,破产法面临内在的矛盾或冲突,不能同时消除"存伪"和"去真"两种错误,也不能同时实现事前效率和正确的投资与申请破产决策。从破产法的实际操作来看,无论清算还是重组,都会造成一定的价值损失。中国还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需要严格的破产法。这样的破产法将是债权人导向的或者说对债权人友好的,将更多地运用清算程序。  相似文献   

19.
王欣新  亢力 《法学杂志》2012,33(4):23-31
我国于2005年8月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参与大量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与破产程序,对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证券公司有序退市,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立法对保护基金公司在证券公司破产程序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债权人会议中的特殊地位及权利义务缺乏具体规定,使其在履行职责方面遇到一些困难。本文介绍了保护基金公司成立的特殊背景、性质及其在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和破产中的现实作用,结合证券公司破产的实践,研究保护基金公司参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的主要问题,考察境外类似机构在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的特殊作用和经验,分析保护基金公司在债权人会议中的作用,并提出制定《证劵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的建议,以完善证劵公司破产的若干具体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20.
Extensive research on bankruptcy still has not made it possible to end the efficiency discussion concerning the need for a reorganization provision in bankruptcy laws.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the pervasiveness of asset sales in bankruptcy procedures and the effect it has on survival rates. Without these figures on going concern asset sales Western countries show astonishingly low firm survival rates. In addition,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bankruptcy system in the US may be under-research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seriously confounds our view of bankruptcy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