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在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中央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也日趋积极。“十五”规划对这一战略的官方表述为“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十一五”提出“进一步走出去”,“十二五”则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是在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推动实施的,同时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实施主体单一、商业性战略思维的转向、承担压力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实施这一战略对实现我国能源多元化、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以及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也体现了中国对外部能源市场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如何平衡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利弊,化解中国能源安全所遇的风险,也是对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对一些国际规则尤其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不了解和忽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适应跨国经营规则和国际惯例?如何借助会计这一手段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质量,提高在国际环境下开展经营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完成“走出去”的历史性转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全球理事会会长郭克刚先生——  相似文献   

4.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我国确定的加快对外开放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①的功能决定了在推进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视角,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因素和效应取向及支撑条件,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8月9日举办了题为“中国‘走出去’战略十年回顾:成就与挑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1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的进展与成就、问题与教训、挑战与任务,以及香港在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的角色与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计划纲要,迄今已整10年。其间,中央关于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的提法,经历了从"积极稳妥地实施"到"进一步实施"的发展演变,直至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加快实施"这一战略,并为此确立了多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家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承包工程、进行海外投资,既是贯彻中央“走出去”的大战略,也是企业自身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开展多样化经营、贴近资源和客户、分散风险等的需要。但无论是进行国际贸易,还是走出国门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开展海外投资,都要面对国际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通过分析、评估、监控国家风险,可以防范和化解这一独特风险,避免因此导致的财产和人身损失。  相似文献   

8.
顶层大国实力占比面临“关键门槛”时,霸权国为维护霸权地位有可能对崛起国施加“战略阻断”行为,动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手段对其崛起进程予以阻断。崛起国对霸权国GDP占比存在60%到80%两个“关键门槛”,二战后作为霸权国的美国一般选择在60%门槛前后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自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始,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先后以极限施压和“高强度竞争”对中国实行了两轮全面遏制打压,造成中美关系深度恶化。这是霸权国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的最新案例。由于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逆转和对美实力占比已经越过3/4线,美国对华“战略阻断”行为实际上已经陷入困境。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作为崛起国的中国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并推行成功外交,能够有效反制霸权国的“战略阻断”行为,从而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阶段地对布什政府的战略稳定战略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作者认为 ,布什政府的战略稳定思想是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的。文章还着重对布什的“劝阻战略”作了分析 ,认为其形成是出于“战略环境的不稳定性”的考虑和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但在具体实施中 ,布什政府尚缺乏有效的把这一战略付诸实际的操作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以九一一事件为标志,进入21 世纪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 场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反恐战争”。这一战略正在结束。美国新的战略重点被确定为亚洲,针对 中国。针对中国并不必然是敌对、包围和遏制中国。美国对华战略还没有因美国全球和地区战 略调整而改变。“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及地区地位 和影响的上升,维护美国在亚洲的主导或“领导”地位,平衡、制约和防范中国。在国力力不 从心的情况下,美国新的地区战略以军事和安全为主要手段,挑拨和利用亚洲各国间的问题和 矛盾,进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适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和国家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东盟国家投资是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深化的必然趋势,这既有助于中国产能转移,也有助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本文在梳理中国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立足于金融支持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现状,剖析金融支持存在的制约因素,探索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进入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12.
云南面向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10国联系与交往的重要前沿,作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合作”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研究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边疆少数民族多重欠发达地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9日美国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发布的首份反恐战略,既是对其执政以来反恐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美国反恐的指导性框架文件。这一战略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十年反恐战争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反恐的定位、框架和方式等进行重新思考的结果,但其局限性依然存在,对今后美国反恐成效的影响还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来,美国积极实施“整合”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战略构想,美在南亚与中亚除明显加大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投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这一战略动向显示,布什政府正试图通过推动南亚与中亚经贸等领域的融合进程,维护并拓展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的诸多举措业已对有关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看,美国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苏晓晖 《和平与发展》2023,(5):1-25+173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后,为遏制中国等竞争对手,加紧推进地区战略部署,着力拼凑各种小多边安全机制:强化美菲军事安全合作并拉日澳积极参与;推动美日韩合作“制度化”;加速推进和拓展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逐渐走实。美国将东南亚作为实施“印太战略”的重心,并利用“离岸平衡”策略打造多层式、网络化遏华盟伴体系;同时大力推动海洋军事战略转型,竭力制造台海和南海联动效应,并有意裹挟地区盟友共同进行军事干预。这使得中国维护周边和地区稳定特别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难度增大,中美陷入冲突的风险也随之上升。面对这些严峻挑战,中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积极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力争突破美国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经济布局的优化和整合亚欧大陆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倡议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它不仅将显著缓和东部的战略压力,并且将极大的促进中国西部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巴能源通道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我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稳定还是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实力强大的一方,应当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努力克服困难,推动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从2 0世纪70年代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相继建交以来,中国对拉美市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 0 0 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经济战略,要求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走出去”战略为进一步开发拉美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拉美投资环境研究是贯彻“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拉美市场开发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一 “走出去”战略为拉美市场开发提供了战略指导 1 997年,中共中央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的盘根错节和高度互动,是21世纪地缘学的主要特点.争取道德制高点、话语权、说服力和民众思想是地缘宗教的核心.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全方位展开,宗教应在对外战略与地缘战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锋  朱显平 《东北亚论坛》2013,(5):55-63,128,129
俄罗斯不仅开发利用丰富的国内能源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开拓海外资源,积极推动和鼓励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近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回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俄罗斯能源企业加紧开拓海外资源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其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日臻成熟。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大型能源企业组成的俄罗斯能源海外扩展的骨干力量。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能源企业对海外经营进行了调整。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的整合调整以及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俄罗斯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俄罗斯的能源外向型发展战略中的国家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能源企业的海外扩展将增加新的内容。未来,中俄的能源合作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而且将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领域。只有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外交资源作为国家非常珍贵的资源,其所具备的国际视野,深邃智慧及广泛影响力,是任何其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凭借其丰富的海外经验,对东道国的深入了解,在"外交应为经济服务"的今天,外交资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职责,而且蕴含着为本国企业安全、顺畅、成功、快速、平稳地"走出去"提供条件保障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外交为"走出去"服务为视角,就外交如何更好地为"走出去"战略服务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