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我省绵羊调查47个县(市)剖检333只的结果,绵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市)的87.2%,绵羊感染率60.7%,感染强度1~13986条(平均942.5)条。山羊调查19个县(市)剖检82只,山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的84.2%,山羊感染率63.4%,感染强度3~2768条(平均273.7条)。据观察,单独感染矛形歧腔吸虫比较严重的羊只,肝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可以看出,矛形歧腔吸虫在我省分布很普遍,对羊群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阿苯唑对牦牛、绵羊寄生虫驱虫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物 1980年7月25日由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阿苯唑(丙硫苯咪唑), 批号80627,泥土色的粉末。不溶于水。塑料袋百克装。 (二)试验动物 选择自然放牧,并经粪便检查证明感染有胎生网尾肺线虫、丝状网尾肺线虫、原圆形线虫、肝片形吸虫、矛形复腔吸虫和胃肠道线虫的牦牛、藏系绵羊。 (三)时间和地点 于1980年8~10月在丹巴县格宗公社和道孚县红光公社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寄生于牛羊肝脏中的双腔吸虫(Dicrocoelium),不但广布于世界各地,而且常常引起羊只的大批死亡。因此,它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蠕虫学者们的重视。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牛羊肝脏中寄生的双腔吸虫的种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矛形双腔吸虫的一类扁体型双腔吸虫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新种,但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6.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试制的新药苯硫眯唑在昭乌达盟巴林左旗进行治疗绵羊矛形复腔吸虫病和胃肠线虫病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产新血防片,又名“血防846”,即六氯对二甲苯。该药已应用于治疗人的血吸虫病,对驱治家畜血吸虫、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矛形双腔吸虫等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动物实验提示,本药可能通过原浆毒的作用,使虫体细胞变性,引起性腺萎缩,肌肉活动功能减弱等(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防治家畜胰吸虫病尚无可靠的方法和药物。报告者之一在黑龙江省参加了崔贵文同志主持进行的应用“血防846”等药物驱除羊只胰阔盘吸虫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说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一九八二年在进行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的同时,作了“饱和硝酸铵液与饱和盐水液漂浮法的对比试验”经对36只新疆阿勒泰大尾羊、2头哈萨克牛、7峰新疆双峰骆驼的粪便检查,结果证明:硝酸铵饱和液比饱和盐水的漂浮速度快、虫卵多、用途广。饱和盐水一般需漂浮30~50分钟,而硝酸铵饱和液一般需10~15分钟即可镜检,同时比饱和盐水可多漂浮1.5~2倍的各种绦虫、线虫卵,并可漂浮起饱和盐水很难或不能漂浮的毛首线虫卵,矛形双腔吸虫卵(调查区域内吸虫仅矛形双腔吸虫)及各种肺丝虫幼虫。 硝酸铵饱和液配制法 在加热的1000毫升清水中,徐徐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至不溶为止,一般100毫升清水可溶解620~630克。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绵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感染率高达64.8%,多年来未能得到彻底控制。我们于1990年在索伦牧场应用芬苯哒唑乳剂对自然感染中华双腔吸虫的绵羊进行驱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Dovenix是一种含25%Nitroxynil的注射剂,国外试验证实行皮下注射,对牛、羊肝片吸虫能有效地驱杀。本试验是受法国罗纳梅里厄研究所的委托,在中国试验Dovenix对绵羊自然感染的肝片吸虫、血矛属线虫、食道口属线虫和仰口属线虫的驱除效果,并试验对绵羊的毒性作用,以提供在野外条件下有效使用该药的依据。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华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病防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两病混合感染报道较少,尤其在治疗上无十分理想方法。现将1985年5月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永丰水库绵羊该两病混合感染及治疗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绵羊双腔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青海、内蒙、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区)都有报道。据我们对山东省调查,双腔吸虫病在鲁北平原(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地)呈地方流行性,感染 率高达95%~100%,感染强度达3条~10万条,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为我省危害绵羊的主要虫种之一。为筛选价廉、高效的驱虫药物,我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4.
湟源县城郊、申中等乡的成年羊感染双腔吸虫病达100%,经鉴定是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和扁体双腔吸虫(D.Platynosomum)。为了筛选理想的防、治药物,进行了试验. 试验药物 用硝羟碘苄腈(Dovenix),是一种含25%Nitroxynil的注射剂,呈深桔红色,每瓶装250ml,为法国罗纳梅里厄研究所研制,由刘文道、李闻提供。 试验方法 按羊只体重、膘情、虫卵多少分为3组,每组4只。第1组为15mg/kg体重剂量组、第2组为10mg/kg体重剂量组、第3组为不投药对照组。按确定的剂量颈侧部1次皮下注射,注射后经14天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部绵羊按原检查方法进行复检虫卵递减情况。  相似文献   

15.
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跟踪研究常用抗线虫药物的驱虫效果,通过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进行了蠕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绵羊蠕虫总感染率达84.4%,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4.3%、23.8%和7.9%。感染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细颈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4.3%和65.6%。而且,这些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产生了高度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9%和1.7%,虫卵转阴率均为0。对左旋咪唑亦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为51.2%,虫卵转阴率约为30%。然而,不常用的碘硝酚注射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因此,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乌审旗地区绵羊群中流行的主要线虫及其耐药情况,并筛选出对目前流行的优势虫种具有强大驱杀作用的药物,为后续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奠定了扎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3~1984年先后对56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进行了驱虫试验。随后又于1984年底到1985年初,对28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一步用可利苄做了最小有效剂量的试验,同时对4只健康绵羊做了毒性试验。在肯定可利卡对不同日龄(特别是幼龄)肝片吸虫有特效、毒性低、安全系数大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连续给药的方法,探讨了其对肝片吸虫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槽盘吸虫病系由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和羚羊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寄生于羊小肠前段所引起的吸虫病。在我国这类吸虫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地区的十二个县。寄生宿主除绵羊和山羊外,邬捷(1959)报告印度槽盘吸虫还寄生于四川的小熊猫体内,最近,贵阳医学院(1976)曾在贵州的猴体内检获这类吸虫。我们于1962~1963年在贵州绵羊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四氯苯磺酰替苯胺驱杀绵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童虫的效果观察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观察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对绵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效果观察和大面积防治试验,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0.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 ,经PCR扩增出了ITS 1部分基因片段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 ,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 1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 ,显示 3种带型 ,第 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3种为 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 ;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 ;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 ,根据ITS 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 2种片形吸虫 ;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ITS 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 ,同时也证实 ,在我国除了这 2种片形吸虫外 ,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