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宇程 《法治研究》2011,(10):74-77
公众参与是行政法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正是由于其"新兴",目前已有的奠基性研究主要聚焦于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着重于呼吁政府采纳公众参与。这种学术现状无意中令政府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行政机关承受着学术界对其不从实质意义上引入公众参与的批评;另一方面,学术界却没有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告诉政府究竟如何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将公众参与理论向前推进一步,着重于研究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笔者以立法和实践中的公众参与形式为基础,提炼出一套公众参与形式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旨在帮助行政主体判断在具体的行政决策中以何种形式引进公众参与,从而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立法领域中,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活跃,但由于传统习俗、社会政策等原因,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依据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秦峰  高峰 《法制与社会》2010,(2):249-251
行政立法须以程序而为之,恪守程序乃行政立法之圭臬;但行政立法之程序须具正当性,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系行政立法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主立法的体现与保障。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是民主宪政理念在立法领域的体现,但我国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样,通过借鉴国外行政立法的有益经验来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方面的不足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黁 《行政与法》2005,60(4):72-75
在西方法治国家,公众参与在行政立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程度普遍过低,行政民主化进程受到制约,强调公众参与在行政立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确保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现行政立法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裁量基准公众参与模式之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佑勇 《法学研究》2014,36(1):43-55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直接的民意表达方式,可以提供类似议会立法一样的民主形式和内容,因而成为补充裁量基准正当性基础的首选方案。但是,基于裁量基准行政自制属性和行政成本的考量,它仍然不宜作为一项强制性义务强加给行政机关,而应由行政机关自主决定。实践中,行政机关应当以裁量基准的"质量要求"和"可接受性要求"为基本参考因素,比对相对人与自己的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根据其特殊性及实际情形,在"改良的自主管理决策"、"分散式的公众协商"、"整体式的公众协商"、"公共决策或共同决定"四种程度不同的公众参与模式中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公众参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道,构成中国现代民主的基本模式。在行政法治领域,公众参与对于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防止滥权和腐败,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和歧视,对于推进公民自治,培育公民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众参与制民主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关推进公众参与与建立、健全行政法治和宪政关系的经验教训。然后文章研究了公众参与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可能的风险,法律对之加以规范和保障的必要性与途径。文章最后探讨了公众参与制民主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发展的趋势和对行政法治与宪政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行政规划往往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因此法律应对行政规划的制定、实施进行必要的规制。我国在行政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规划制定机关未设立相关机制让公众参与到行政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行政规划成为制定机关的一家之意。法律对行政规划的规制主要体现在实体法规制与程序法规制两方面,只有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制的相结合,行政规划才更具有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过程是一种控制行政立法权、保证行政立法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同时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阐释了行政立法的内涵,并分析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最后还探讨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行政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应当是有效的参与,能够发挥参与应有的作用。我国当前虽然在众多领域均确立了公众参与制度,但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而导致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高。要提高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就应从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方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公众参与者的权利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民主政治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民主与法治相互促进,公众参与和行政法治互相依赖.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对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提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尚未制定《行政程序法》,不过《城乡规划法》中较多规定了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以《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为中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公众参与行政规划的形式多样、程序粗简、实效有限、行政规划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范围狭窄等结论。据此并参酌域外经验,我国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需作相应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是行政法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正是由于其“新兴”,目前已有的奠基性研究着重于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呼吁政府采纳公众参与。这种研究现状无意中令政府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行政机关承受着学术界对其不从实质意义上引入公众参与的批评;另一方面,学术界却没有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告诉政府究竞该如何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的参与。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建构对政府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公众参与理论。文章围绕公众参与的类型,阐述了划分标准理论、列举了各类型公众参与的特点、设计了可能影响公众参与类型的变量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适用情境,从而建构起一个比较复杂的公众参与类型模型。该模型旨在帮助行政主体判断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引进何种类型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在保障重大公共资源配置行政决策的正当性上,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非常有限。为弥补公众参与的局限性,应当在法律上明确重大公共资源配置行政决策的作出应当遵循的利益衡量规则和程序,赋予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具有衡量瑕疵的重大行政决策的权力,同时按照审议民主理论的要求,建立重大公共资源配置行政决策强制说明理由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行政立法过程中低水平的普通公众参与的不满,导致学者们将希望寄托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调查显示信息技术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未产生重大的改变,制约公众参与的主要障碍并非技术上的因素.鉴于信息技术效果上的不确定性,电子化参与应作为传统参与方式的补充.为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须适当地嵌入行政管理的体制中,通过发展相应的评估标准,协助行政机关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医改方案对公众的健康权和平等权的影响,公众享有参与医改政策形成的程序性权利。在我国医改政策形成过程中,普通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但作为利害关系人,已有部分患者组织在政策倡导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普通公众,主要的制度化参与形式包括征求意见、座谈会和民意调查,主要的非制度化参与形式是就医改相关问题发表网络言论。公众参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行政机关的利益偏向,整合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构共识,以形成最佳的政策方案。在未来医改政策完善的过程中,应使医改政策为公众所理解,并选择适当的程序装置,建立制度化的参与途径,提高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存在民主性不足,透明度不够、拘束性不够等问题。本文指出完善行政立法公告程序、建立公众行政立法动议权制度、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成为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法制建设与立法透明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松 《行政与法》2005,(3):68-70
为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有效实施,美国在行政立法过程中,非常重视公众对立法的参与。联邦、绝大多数州都制定了行政程序法,确保行政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向社会公开,也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公众、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立法,给公众随时可以了解立法情况,以及生效法律法规规章的基本内容提供便利条件。公众认为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可以直接诉讼到法院,强化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胡延广 《河北法学》2011,29(4):105-110
行政程序中对于社会公众参与的保障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从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入手,对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保障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公众参与平台构建的基石是服务与合作、信任与沟通。论证抽象行政行为中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从四个阶段阐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提出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应当重在培养参与的主动性并注意利益引导。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建顺 《法商研究》2004,21(3):6-1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由此可见 ,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行政过程的正当性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及理性化程度 ,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 ,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就“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展开探讨 ,以期对丰富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瑰宝,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不断出现古树名木遭受破坏、行政机关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检察机关在办理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中,应压实行政机关的保护责任,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督促行政机关开展科学保护,推动落实属地保护,同时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争取行政机关的理解支持,引导公众参与,聚焦大数据赋能,强化办案人员保障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