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序言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对于春秋决狱的论述和研究可谓不乏其人,但系统探讨董仲舒的原心定罪的含义论述却比较少,本文主要从原心定罪原文的含义及例证说明流行观点中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进行论证,即主观意念在构成犯罪要件中的地位,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独树一帜的特色立于世界法律文化之林。在其众多特点中,"礼法结合"即伦理性特点最为突出,其在立法方面表现为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亲属相隐原则等;在司法方面表现为春秋决狱、原心定罪,秋冬行刑等。  相似文献   

3.
叶秋华  李温 《法学家》2007,(3):8-14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历时十年,香港的法制也在"一国两制"原则下走过了十年历程.回顾这十年的历史,虽然香港法制中还存在某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例如香港与内地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香港法制与内地法制的比较与借鉴问题等,但从整体上看,香港法制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运行是成功的,它对保持香港的持续繁荣与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法制概念的诠释,提出了给法制下定义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即历史性原则、阶级性原则、静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通过对法制和法治两个基本法律概念的剖析,比较了二者的异同,以期为法律教学和普法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场主体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接受法制的约束和伦理的引导,本文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原则谈起,分析了法制和伦理对市场行为的调整作用,并试图通过比较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田冰  蒙萌 《法制与社会》2012,(20):11-12
唐朝法制是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这一时期的法典以《唐律疏议》为代表,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最高水平。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典范和中华法系的代表,在中国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历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点。本文以重大刑事犯罪为中心,从唐律的刑法原则出发,依据侵害国家法益和侵害个人法益的分类,阐述了其对唐朝和后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制与市场经济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市场经济的自身属性及其运行规律,决定了法制是调节经济关系,维护经济秩序的十分灵敏而有效的杠杆。特别强调指出,要发挥法制在市场经济中多层次、全方位的作用,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律观,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以适应市场经济对法制观念的客观选择。同时要重视和加快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强调法律服务业具有商品的某些属性,其所奉行的受益原则是以质论价的等价有偿原则,其行为准则是依法办事和公平原则。本文还对尽快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加快培养法律人才、加强党对法制建设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沈广明 《中外法学》2023,(1):260-279
判定地方立法是否抵触上位法的核心是价值判断。实践中,有权机关进行相关判定时运用的价值判断方法是原则权衡,法制统一、有效治理、权利保护是权衡考虑的三个重要原则。不同有权机关由于自身职权、立场等差异,在权衡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偏好。就法制统一与有效治理原则的一般权重而言,基于国家治理之立场,在坚守法制统一原则的三条底线之基础上,宜赋予有效治理原则更大权重。有权机关在抵触判定时依次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可得出抵触与否之结论:事实判断、法制统一原则的三条底线判断、有效治理与法制统一原则之权衡、权利保护与有效治理(或法制统一)之权衡。  相似文献   

9.
透明度原则作为中一项基本原则,它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功能的双重性以及保障机制的可靠性 WTO等特征。它对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影响是:从立法的角度而言,扩展了我国行政公开的范围,加快了我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以及其他单行的行政程序法的进程;从监督的角度而言,促进了我国建立各种监督机制来保障行政公开制度的实施;从法制发展的趋势角度而言,推动了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与世界先进法制的进一步接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影响下,司法领域出现了严格法制的观念。然而,到了20世纪,一系列形式主义的法制原则受到了挑战,法律论证理论兴起。本文试图对法律论证理论兴起的现实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的法制传统和法制发展轨迹十分相似,古代都属于中华法系。后来都在受到外国不平等的对待的条件下走向了变法图强的道路,目光都投向了西方,移植了大量的西方法律制度。不同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变法整体上是成功的。我国清末的变法以失败告终。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我国的现代法制体系,但是由于起步晚,我国的现代法制还没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邻国的日本则建立起了世界上别树一帜的法律体系。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宋法制从一开始就贯彻了中央集权的原则,从地方社会角度看,表现为地方秩序的中央化,其积极结果是实现了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其消极结果是立法上的繁琐和执法上的低效以及地方社会在发展上受到抑制。这一点在当时的川峡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适当空间,也把中央法制从细碎的地方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个问题在传统社会内部几乎是无解的,却是现代公民社会和民主法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能人”犯罪网开一面的做法是难以为人们接受的。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表明,任何人犯了罪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刑事司法上的具体表现。既然“能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就理所当然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一点不应当有任何疑问。否则便违背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法制的引导与保障,这也是党中央提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的基本理由之所在。从刑事责任的目的来看,对犯  相似文献   

14.
一、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取消了一些给予法官较大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刑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分别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取消类推。这样规定,既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又与世界公认的法制原则相一致。 二、对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规定了必要的核准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今中国民法典编纂借鉴德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包括大陆、台湾和澳门的法制实际都是在借鉴和继受大陆法系法制,特别是德国法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无论从法律传统还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民事立法及将来的法典编纂没有特别的理由偏离这一既定取向。当然,这并不排除在具体规则和制度上借鉴吸收英美法系法制内容,以补充和完善整体法制。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制度及其理论直接涉及德国法制,即:民商分立和物权抽象原则。根据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以及对民商法特征的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编纂仍应采取民商分立的模式,而且这实际已是一种现实。至于在德国国内始终存在很大争议的物权行为理论或抽象原则,我们则不应完全照搬,而要从中寻取启发,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自己的思路,建立一种较容易理解、较接近实际生活和便于操作的物权理论及其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16.
梁柏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参与了苏维埃立法和创立苏维埃司法机关、司法制度的工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建设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梁柏台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今天我国法制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很多制度设计和司法原则,都能够从其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寻找到源头,值得我们总结、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内涵相通、外延不完全重叠的法学基本范畴。法制是一个具有动态和静态双重规定性的概念,它既是对静态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的客观性描述,也是对法律实现过程的客观性描述,它本身不具有内发的价值要求,故而存在于各种形态的社会和国家之中。法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实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从价值意义上看,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追求的原则与理想,它是权利、公平、正义、秩序等法价值要素的统一体。法制为法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载体,法治理想实现最终要落实在具体法制运作之上;法治向具体法制提出了运作的应有目标,符合法治原则的法制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十年来的民族法制建设,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对自1957年以来在民族理论和政策问题上“左”的错误思想拨乱反正、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宪法对民族问题作出了原则的规定,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民族法制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何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民族法制体系?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民族法制的内容和分类;民族法制的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民族法制体系;当前民族法制调整民族关系的重点等几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中国行政法上的一项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相并列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分析国外同类制度和理论的基础上,在回顾中国研讨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分三个问题依次论述了中国行政法上合法性原则确立的基础、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该原则的基本内容,并指出:依法行政与合法行政不是也不应是同一个概念;从依法行政过渡到合法行政,乃是行政法制发展中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0.
于向阳 《政法论丛》2004,2(3):28-3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法制思想主要有“五论”构成。这“五论”是 :民主与法制结合论、两手论、法治人治关系论、政治基础论和法制教育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新贡献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法制到法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 ,提出并科学阐述依法治国理论 ,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明确依法治国的重大原则。第二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