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途径,以政策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根据这种利益关系可以对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做出界分。公民政策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现实的反映,只有将公共政策体制和制度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分析视野,才能推动公民政策参与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终结既是公共政策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的开始。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的发展与更新、提高政策绩效及质量、缓解政策冲突和矛盾,从而有效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然而,公共政策终结的过程会遭遇政策资源风险,衍生一些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重视公共政策终结的成本与绩效的关系、协调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关系、调整旧政策与其它相关政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终结过程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是人们据以评判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普遍观念,也是公共政策论说的一个关键词.但是,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和具体的,因而往往会产生分歧.某项政策之符合公共利益并不能成为该项政策合理性的充分条件,这里还存在一个政策的成本效益计算问题.再加之,对于公共政策的成本与效益分配,不同处境的人也不尽相同,由此产生政策公平的问题.现实中的公共利益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不应具有绝对的"宰制权",故而政策协商、对话和补救机制的建立理应成为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政策网络分析是西方国家研究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分析,中国高校扩招政策具有关系稳定、对成员资格有高度限制、参与者之间相互依赖等特性。这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教育财政融资体系不健全、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需要多元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参与,以利于配套政策的制定,形成开放、多元的利益诉求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制度类公共产品。是政府等公共机构制定、实施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公共政策的制定,从政策需求到政策形式的表达,经历了一个从需求知识、专业知识、技术知识到政策知识的转换过程。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是公共政策网络中政策需求者、政策倡议者、政策设计者、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评估者的利益均衡与合作收益。只有实现公共政策当事人各方的利益均衡与合作收益。这一公共政策才会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8.
政策是早已存在的一种人类社会现象,但这种古老现象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即政策科学,则是在"二战"以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出现的。至今,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然而,学界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纷繁复杂,从各个层面和多种角度体现出诸多的不统一性。本文基于若干学者的不同理解,归纳出"公共政策"概念中的共同特征,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公共政策本质。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借鉴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分析框架层面提出的政策过程新模型、建构主义政策研究纲领、制度理性选择框架、政策创新和扩散的政策网络视角等都有显著的学术创新;在研究主题层面,他们立足我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信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民主化与法制化等重大问题。在学科前沿层面,公共政策协同性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公共政策工具研究、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将成为公共政策学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政策是早已存在的一种人类社会现象,但这种古老现象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即政策科学,则是在"二战"以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出现的.至今,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然而,学界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纷繁复杂,从各个层面和多种角度体现出诸多的不统一性.本文基于若干学者的不同理解,归纳出"公共政策"概念中的共同特征,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公共政策本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安高校招生就业政策问题的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是主张还是反对“按需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上。“按需招生,计划分配”政策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公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培养职业化警察的需要,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完善和激活,以促进公安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政策科学研究纲领中,政策问题是硬核,政策过程阶段论是保护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的政策研究框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一新的政策研究纲领中,硬核与保护带转化成为政策行动者以及政策行动者之间在系列约束条件下的互动,公共政策不再被视为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或行为,而是政策行动者可资利用实现其利益、目标和价值的载体或工具。尽管建构主义的研究纲领没有为政策研究编织出一个真正标志其科学性的花环,但它确实为人们理解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参与性政策分析与政策科学的民主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是政策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两条主线,而民主则是政策科学自诞生之日起的宏大抱负。政策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实证主义的研究并不能实现政策科学的民主内涵,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整合实证与规范研究来促进政策科学对于民主的回归。弗兰克·费希尔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者,其参与性政策分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15.
叙事政策框架(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是在叙事学与公共政策分析日益融合背景下,运用政策叙事分析和解释复杂性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政策过程理论。对叙事政策框架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批评与回应、理论融合探究、实证案例分析3方面;现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运用的分布特征可归纳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果理论假设的完善和检验、框架的完善和发展都将是未来NPF研究重点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旨在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并通过健全奖助学金制度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科研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但是政策作用发挥和达到预期的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表达为政策的内生性缺陷或缺失,即为政策的限度,政策限度分析的视角可能更客观合理地审视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修正,从突破政策限度的层面来尽可能提高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7.
政策网络的结构影响着政策工具的特征及选择,而不同的政策工具则反映出政策网络中行动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政策工具的选择应该随着政策网络的改变而变化。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偏好于管制类工具,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则实施以经济激励类工具为主,辅以信息传递类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工具进行更为理性的选择并适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二者行动主体和作用客体是存在差异的。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权威机构,以政府和利益集团为核心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分析;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以政府为先导,更加依靠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功能。公共政策偏重权威资源的调配,其制定和决策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整体布局上解决问题;而社会政策由于有社会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得它有可能关注具体而微的个体生活困境,直接面向需要解决困难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代议制和官僚制基础上的现代民主出现了"赤字"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公民参与运动的发展为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提供了学理和实践的基础.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关注到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利益、需求和偏好的直接表达,有助于克服委托一代理过程中的信息流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变革,更新了民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务秘书兼外交部长K·K·托卡耶夫在华访问期间 ,于 5月 11日来外交学院访问 ,并向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演讲。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大使对托卡耶夫国务秘书兼外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并代表我院师生对托卡耶夫的演讲表示感谢。本刊现将这篇演讲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