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的全面发展。然而,从我国现行公民参与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意识、渠道、方式方法、类型、效果的现状来看,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作一现实考量,进一步找出症结所在,以期发现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严厉禁止但却带普遍性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国家的法律,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此,防范刑讯逼供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建立并完善预防刑讯逼供的有关制度,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允许公民对刑讯逼供行为实行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是用法律手段保障人的自由不受侵犯,是人权的保障。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我国要依法治国,建立高度民主自由发达的国家,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与世界接轨就应当建立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渗入和普及,公民网络参与已成为一种新型参与方式和趋势,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社会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艮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加快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现实决定了培育公民社会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政府在公民社会培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公民社会的培育过程,事实上也是探讨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和实现的各项职能。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存在诸多问题。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平等关系、相互信任关系和良好合作关系。重塑我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必须打击腐败与侵权行为,改善政府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的兴起在使我国原有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失效的情况下,也促使了政府开始转变职能,并且公民社会的兴起也为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民间组织作为处于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在我国是“在经历了‘总体性社会’国家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状态之后,随着政府职能转型而逐渐从国家领域分出来的有限的、局部的和具有一定依附性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出来,而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民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通过协商民主,实现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政府环境决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分析当前我国政府改革过程所面临的行政文化阻滞表象,可以发现,传统行政文化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思想根源.对此,本文指出,必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加强公民文化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2.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构建的重要基础,其完善的制度构建与高效的数据利用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立法实践中公民参与权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公民参与权权利范围模糊、程序性权能单薄致使实质效能受限、权利救济不足等,其原因是权利立法层面的基础逻辑不适用、权利内容不充分及救济意识与制度的缺位。政府数据开放中公民参与权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多重价值,其公民视角可为当下政府数据开放提供民主的制度引导、高效的治理路径与公正的法治价值。公民参与权的落实与发展亟待更多的立法关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制度应当构建公民参与充分的数据开放秩序与相应管理机制,在转变传统立法逻辑、细化公民参与的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规则及构建充分的救济制度上作出立法层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表现,民主改革创新的经验和J力程提示我们,要注重通过提高基层政治参与的质量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席卷全球的政府变革浪潮引发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公民参与也成为当代政府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基层政府要在民主创新中将改革创新与力行法治相结合、政府推进与公民自觉相结合,并要不断发展公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公共需求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提供了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戴鸿 《福州党校学报》2009,(2):34-36,72
电子政务给政府和公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环境,使政府在这种技术环境中可以更便捷地与社会各种组织和群体进行沟通,接受社会监督,对他们诉求做出回应,并在更广的领域里为社会提供政府的服务。福州市政府在推进数字福州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手段,构建集信息公开、政策发布、舆论引导、民意诉求、公开办事和绩效评估等为一体的“网上政府”,在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民是监督政府权力、反腐败和促进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主力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民主行政的发展,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与全面预防和惩处腐败.然而,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仍然面临着自身能力限制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在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拓宽和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和供述义务无法兼容。在理论上,沉默权和供述义务存在宗教与道德、人权与秩序之争,这是宽容、担当、自由、秩序等价值的争论,很难就此对两者做出取舍。在司法实践中,沉默权与供述义务之争围绕平衡诉讼结构、提高诉讼效率、防范刑讯逼供和侦查职业犯罪四方面展开,就此可确定权衡两者的平衡点,即侦查阶段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审理阶段要求被告人履行供述义务。我国的司法实践与这一取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魏楠 《宁夏党校学报》2010,12(6):98-100
非政府组织不仅可以约束政府组织的自利倾向,加强政府与公民交流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多种渠道,而且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具有针对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在促进政府改革、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力量还不够强大,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政府要加强培育公民社会,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注重培育公民精神,积极与民间组织合作沟通,更好地发挥公民社会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制约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公共行政精神和公民总识的缺乏,传统官僚制体制:官本位思想和公众政治冷漠心理的阻碍。本文以重塑政府民主价值取向、公民制理念为重点,以确立公民权和公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突出社会与公众在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自主地位,从服务理念、政府职能、权力监督三个角度,提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