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团主义是一股兴起于欧洲大陆并在那里形成制度现实的思潮,它是一套针对多元主义理论"缺陷"、分析"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探讨中,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法团主义理论框架来解释社会的转型过程,拓展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思路。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这种分析路向进行了反思,通过分析法团主义在欧洲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适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质疑和批评。这些论辩促使学界更为理性地去认识和诠释法团主义理论,这对充实"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彭铭刚 《求索》2012,(9):208-21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路径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探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结构以及发展状态。在"国家-社会"二元论的影响下,市民社会论和法团主义论都隐含着国家与社会"零和博弈"的色彩,不利于深刻了解国家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国家-社会"互动论则把"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维度进行分解,将国家嵌入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嵌入国家的部分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利于探析非政府组织嵌入于国家与社会中的结构、组织方式、角色策略以及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钧 《人民论坛》2012,(27):48-49
随意地去倡导"社会正能量",或随意地去指责"社会负能量",在特殊情形下也很有可能异化为:"听话"为正,"不听话"为负;"说好话"为正,"话难听"为负;"不反对"为正,"反对"为负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及限度:杜镇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赋予了美好的期待,然而其在农村社会的实践过程却与国家政策的期待发生背离。本研究正是对这个悖论现象的解释。为此,我们通过对杜镇"大学生村官"个案访谈材料的分析,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发展出"国家政策逻辑—行动者—农村社会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释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杜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依赖于良好的政策设计,而且需要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某种意义上,农村社会的逻辑消解了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期待。因此,国家在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时应该充分考量国家政策意图与基层社会情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中工作的开展,更好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我们对国家政策改造农村社会的意图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唐以来,"富民"阶层的兴起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也成为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关键。这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社会结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将社会结构思想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结构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整体主义这六个方面对比研究,在理论上更能深刻体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概念和思想。社会结构思想是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结构概念比社会形态概念更加具有当代性和现实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结构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理解,它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历史辩证性和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朱海平 《桂海论丛》2014,(5):112-116
当前医护人员、城管和拆迁户等已经或正在成为"三棱镜群体",该现象嵌入于特定的实践和制度之中,它和社会关系紧张、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分化加剧等紧密相关,其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社会领域狂飙突进。当社会力量依然很弱小时,政府在社会领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政策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护社会。同时落实减缓社会不平等程度、促进资源公平配置、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和建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等措施,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梁同波  万晟 《人民论坛》2013,(12):216-218
在多维度了解分析社会进程时,总离不开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阐明了两者的关系,这是马克思通过创建唯物史观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通道,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走向成熟.厘清两者的关系,为当前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市民社会”视域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市民社会"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建设内容,值得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实际进行深入挖掘,"市民社会"思想中的社会建设内容对当前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民进中央—中央社院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与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参政党的社会基础与社会功能"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主题,就参政党社会基础的演变、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参政党社会功能的内涵、内容、现状、问题及走向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于下一步这个方向理论研究的深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政策的变迁促使基层政权陷入到徘徊于从事经营性行为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困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基层政权尝试通过创新策略来弥合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紧张关系,基层政权运作机制的新变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鉴于此,从嵌入理论中汲取资源,以G镇改革为案例,归纳基层政权"嵌入式服务"行为模式,并分析解释新时期基层政权运作的新变化。在基层社会日益复杂化和不规则化的背景下,G镇通过构建两级政府服务中心与让各类社会服务嵌入基层社区两个步骤,将各类公共服务项目有效地嵌入到基层社会,弥补了基层社会自组织能力的不足,化解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集体行为困境。G镇"嵌入式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权"的初步探索。然而,G镇"嵌入式服务"存在着上级政府主导与地方自主、政绩机理与公民导向之间的内在张力与困境。为此,"嵌入式服务"的未来需要在上级政府推动、地方政府主动与基层民众反馈之间寻求有机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节庆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设置之一,从社会结构与"去结构"角度分析少数民族节庆,拓展了结构研究的范畴,加强了"去结构"语词的理解,展示出少数民族节庆特有的结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20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就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两者的真实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出"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新模式.这一理论转变于中国而言,就需要在"良性互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建构契合中国政治文化和现实社会条件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来践行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的"社会至上"理念,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去结构"角度分析节庆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意义,分析傣族泼水节的"去结构"性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深化了节庆社会研究范畴,展示出泼水节特有的社会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国家、社会是基本主体,"政党—国家"、"国家—社会"与"政党—社会"是制约国家治理成效的三组核心关系。因此有必要以"政党—社会"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从历史变迁、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通过"转变和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建设是关乎中国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不仅仅是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或是经济发展转型。这个战略不只需要理念创新,更需要政策支撑。中国当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扑面而来,并引发各类社会矛盾。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秉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理顺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财税政策为抓手,凸显绿色低碳元素,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11日,"中加社会包容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中加两国80多位代表参会。会议主题为"中加社会包容政策与实践",主要围绕加拿大的社会包容模式、中国的社会包容模式、社会包容与弱势边缘群体、社会包容与中国政策四个专  相似文献   

19.
"关系"研究的"关系本位论"视"关系"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研究与调查的理论前提,分析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这种范式忽视"关系"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及其变迁性,易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窠臼;"关系"研究的另一范式则将"关系"视为社会资本,对关系运作现象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希冀通过"关系社会学"的研究为世界社会学理论作出中国特色的贡献。两种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关系"现象的"自我实现预言"机制,其研究本身也成为现实中"关系"运作合理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关系"研究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一方面,在概念和理论上,应强调关系的情感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情感性关系及其在转型期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重建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关系"现象背后的结构与制度原因,探索通过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心理建设,打破"关系"循环,使中国人摆脱关系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现代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之间,有一种过渡性的社会抗争行式,那就是"新社会运动",其运动议题广泛、多元;组织方式非正式、松散灵活;高度依赖现代大众媒介;往往以价值观和问题为基础进行广泛动员。在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中,青年常常是运动的发起人、推动者和参与主力。在我国,"新社会运动"的主要目标,仍是寻求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应正确评估"新社会运动"对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积极拓展青年诉求表达的合理渠道,提升制度的容纳能力,引导当代青年的社会参与,实施积极的青年政策,解决青年现实问题,正确化解矛盾和减少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