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到一位老组工干部说的一番话,让我很受触动。他说:"作为一名领导,应当向老师学习,发扬老师精神,像老师一样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培育他人成长。"是的,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是最无私的。记得我读小学时,作文常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并屡屡获奖。有人说我是"神童",其实我知道,这完全是老师培养的结果。我的每篇"命题作文"写成后,老师都会叫我在班上朗读,让我听取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然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浸濡下的"实践"和"特征",所以这就注定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和作为传统文化最杰出代表的孔子文化也就有了或间接或直接的联系,作为邓小平理论一部分的教育思想,更是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一、不同的起点孔子是教育家,而且是大教育家。但说邓小平是大教育家(或者说是教育思想家),这个"大"字就是对教育宏观的把握和驾驭、指挥和协调,在这一点上邓小平毫不逊色于孔子甚至胜过孔子。具体的教育方法,邓小平不谈,孔子有一套。原因并不复杂,孔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位亲自执教的老师,而邓小平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可能也不能用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具  相似文献   

3.
<正>杨元松给了山区的孩子们知识与梦想,孩子们也给了他灵感和激情。杨元松说,他将继续坚守在山村,为孩子们圆梦。"这是一部应该向所有人推荐的书,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获得正能量。"在京东商城搜索《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这样的评价比比皆是。这本书2012年出版,被《中国图书商报》等媒体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图书"。其编者叫杨元松,是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教师。他让山区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他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近日被推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相似文献   

4.
正《论语·雍也》载,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弟子孰为好学?"的问话时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不迁怒于人,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或者说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鲁哀公问的是"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的回答是"颜回好学"。作为"好学"的理由和根据,孔子既不说颜回读了多少书,也不说颜回读书多么认真刻苦,更不说颜回读了书之  相似文献   

5.
鲁迅1936年10月逝世以后,受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被与孔子相提并论,被称为"现代中国的圣人"、"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于鲁迅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源于他们对鲁迅的深刻认识。而在党中央和鲁迅之间作为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和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中,怎样贯穿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自身自主的知识建构,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在复习文化生活的过程中运用"角色变换",让学生扮演"老师",交给他们特定的有挑战性的任务--讲解某一课题或某一框题,让学生主动去看书,精心去备课,站在讲台上接受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检阅,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深厚内涵及当代价值,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仁"的提出"仁"被孔子看作是最高最核心的道德原则,也是他学说的中心思想。他经常谈论"仁",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其中比较著名  相似文献   

9.
王磊 《世纪桥》2010,(17):30-31
儒家思想倡导的是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要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从《论语》的文本中可以发现孔子也有一定的"出世"的思想。这样,孔子就处在一个"出入两难"的境地之中,孔子内心也有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到底是"进"是"退",孔子难以抉择。当然,孔子之所以会遭遇"出入之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也应当从孔子的"出入之难"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深感自责,决不再犯!"承认自己犯错误时这样表示再通常不过了。细想一下,这里说的"不再犯",并非说今后永远不犯任何错误,那是大话、空话,而是说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可以做得到的。文化心理古今相通,儒家经典《论语》记载: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3,(10):40-41
7岁的张思琦,福建南靖县书洋镇南欧村人,天生脊椎少一节,读书成了件困难的事。但当地刚好被"撤点并校",为了"不放下一个孩子",该校56岁的张家万老师决定留下来,从此开始一所学校两个人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2.
"我思故我在"、"我在",成了笛卡儿试图构筑天衣无缝哲学体系的基石。"我在",无可置疑。然而,恰好是这个"我在",在哲学和科学中被动摇。本文通过自我在现代哲学、科学中消失过程,以期呈现孔子的"毋臆、毋必、毋固、毋我"和佛家"诸法无我"思想,与后现代哲学之思的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与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脉相承。由周初文献可知,孔子说"小人难养",并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相反倒是反映出他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孔子说"女子难养",情况同样如此。孔子"难养"之语是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对"养"者即君子而言,本意是说对待"女子"与"小人"都应心存一份敬畏和戒惧。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的行  相似文献   

15.
杨朝明 《前线》2014,(1):112-112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视察。在展览大厅离门较近的桌子上摆着孔子研究院的主要成果、书刊以及研究院承办的世界儒学大会的论文集等。习总书记认真观看并翻阅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并说“这两本书要仔细看看”。习总书记对这两本书的青睐,也是要人们走近孔子思想、了解儒家学说、学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赶考"从来不是一场万众欢愉的"春晚",不知困难,不识挑战,不思忧患,无法写出合格的答卷。这本书叫《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作者是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读这本书,让人蓦然想起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说了这句话。那场"赶考"已经过去了67年,斯人已逝。考试仍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出了道"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试题,有答"像香蕉"者,被老师判"错",理由是标准答案为"像小船"。这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会引发人们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各界对"传统"和"传统文化"仍有不少误解和疑惑,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问: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倡导国家软实力建设,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展现对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很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多次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们得到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本溪市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实际坚持打好"四张牌",抓实学习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实现发展共赢,有效推进非公企业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打好"学习牌",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以科室、班组、车间等为单位,组织党员通读"三本书"精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