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业民族爱国爱家的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宗法文化的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坚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向,坚持兼收并蓄一切外来先进文化。坚持对先进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将永远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明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造力,提高中华民族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一、传统文化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文化。我们伟大的哲人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精神。早在《周易·乾卦》中就有记载:“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自然界四季运行、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它启发了我们的祖先要效法自然界做人做事要有不…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与现实价值冲突这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大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建设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大众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正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精髓。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考虑到了世界秩序和世界制度的合理性的理论,这种思想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依托,必将在国际社会发挥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弘扬“德孝文化”能够唤醒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人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孝道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融合,有利于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信仰。“以孝治官”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依附儒道伦理文化去看世界,自然会产生主导性、功利性、群体性的儒道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并以此产生"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融汇"等非哲学创造性命题。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忽略了盘古三皇创造神所建立的非主导性、超功利性、个体性的信仰传统,一直在民间个体和文学经典中发挥着与儒道历史积淀文化对等互动的作用,并构成中国今天自信自豪文化的立足点。以尊重生命力创造力还是轻视生命力创造力为问题的核心,中国文化完整丰富的认知不仅可以发现中国自己的与西方现代性文化可以打通的优秀文化资源,也可以从中提炼出"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哲学命题与西方"二元对立"不对等文化思维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文化强国既表征文化作为目的的建成文化强国,也蕴含文化作为手段的靠文化而强国。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文化强国也以一种日渐繁盛的姿态不断标注文化自信的新高度,二者密不可分。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内在的土壤和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思想、意识塑造提升文化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以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竞争力;以激发全民族活力提升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关键问题在于传统教育模式“千人一面”、“服从大局”、“满堂灌”和“标准答案”,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化解这些问题,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性,检视学生自主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与社会文化的异质性以及“个人主义”观念的两面性、制度制约性和不平衡性等问题,积极构建创造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区经济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成文化实力的竞争,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开发区经营的主导方向。横琴新区的文化是新区吸引力和魅力的灵魂,要从保护横琴新区的传统文化,构建时代文化,培育现代市民,增强人文魅力等方面构筑特色文化新区。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献计出力;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正向“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迈进,整个社会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和世俗化,在中国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为何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不是出于民族文化的自大自恋,也不单是为了抵御外来强势文化入侵的文化保守和文化自卫,而是基于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自强,基于对传统文化与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越来越相互交融、越来越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文化自觉。具体地说,当今中国之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出于四方面的战略考量:一是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二是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三是国际竞争的独特优势,四是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文化能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深深地融汇在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要素。作为企业经理人,要掌握、提高文化能力,就必须做到: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有扎实的文化能力,要提高对本企业文化的认知能力,要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要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军事法律文化,是当代中国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与军事法有关的思想理论、制度构建和组织体制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先导和保障作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律文化发展,应当在政治属性上凝聚自身的精神气质,在军事实践中优化运行环境,充分借鉴吸收历史传统和域外经验,发挥官兵的主体创造力,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在彰显军事特色的同时力求法治协调。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的重大决策与部署,贯穿着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珍视和维护,融汇着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殷切关怀.党的十八大深刻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文化等重大问题,要求明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政府对文化的管理关键是怎么管和管什么.中国目前文化软实力不强、文化创造力不足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由于政府对文化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该管的没有管或管得不好,不该管的管得太多太死.大量政府主导的文化资产的整合和文化央企的出现,未必是好事,相反是文化领域国富民穷的表现.这些文化巨无霸很多是按照计划体制的方式强行合并的,它的强大其实是靠对资源和市场的垄断,而不是靠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日益突显,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力——企业持续成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文化是中观层次的油气田企业文化,以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和销售为一体的油气田企业是天然气文化建设的主体。天然气文化建设成效集中体现为油气田企业软实力。天然气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员工创造力。在新常态和我国"三期叠加"环境下,面对新时期,立足新常态,围绕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天然气文化建设思路与途径,对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油气田发展软实力,加快全面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文化的利害、善恶、美丑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反映文化对人的意义。文化价值观的成型需要建构五种力,即辨别力、选择力、运用力、传播力和创造力。在对康德的“三大批判”进行诠释基础上,认为辨别力、选择力的建构依赖于人的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力、传播力的建构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不以功利性为最终目的,创造力建构的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