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进入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阶段。在此期间,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洪涝灾害监测中,如在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洪水、2003年及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2016年及2020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等灾害中,卫星遥感监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绕阳河洪涝应急监测为案例,综合利用卫星数据,充分发挥多源遥感卫星资源优势,对绕阳河决口影响区水体范围变化、淹没影响开展持续监测分析,为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和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遥感是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之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综合应用作为重大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方面,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2022年6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天基遥感卫星资源的不断丰富,获取的遥感原始数据量也不断增多,遥感应用的复杂程度、科技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第一时间利用天基遥感信息快速获取震区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并运用快速识别技术,为有效掌握灾区房屋、道路、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受损情况、获得第一手灾情资料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应急救援指挥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的提升以及救灾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卫星遥感凭借全天候、全天时、时空协调的对地观测能力,已经成为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对提升灾害应急响应时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对亚洲高山区冰湖溃决开展遥感监测的作用,以2022年麦兹巴赫冰湖监测工作为例,给出了遥感监测方案以及监测结果,并对通过遥感手段开展冰湖溃决监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监测冰湖溃决事件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每一次灾害的发生,都是对当前已有减灾技术成色的检验和创新的推动。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掌握灾害损失,对于应急救援、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十年中,灾害损失统计评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迅速。2014年8月,鲁甸地震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启动灾害损失统计评估工作,通过"地方报""现场核""天上看""模型算"等技术手段,综合得到科学、合理、可信的结果。其中,"地方报"指依据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等规定自下而上报送灾害损失情况,"现场核"即深入灾区开展现场调查,"天上看"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遥感监测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国际巨灾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来,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巴基斯坦地震等巨灾波及区域之广、破坏程度之深、灾害损失之重,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由于受灾各国在科技、经济、法律法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公民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和效果也显现了较大的异同。通过对近期全球一系列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研究,将对我国应急救援对策和具体措施的优化予以启示。国际社会安全减灾现状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极其重视。2005年1月22日世界减灾会议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召开,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8.
王兴玲 《中国减灾》2004,(11):44-46
空间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辅助决策、评估和重建等管理过程中具有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等优点,是其他常规技术无法比拟的。综合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快速的灾害应急响应、进行准确的灾害评估使我国民政减灾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洪涝灾害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洪水灾害是突发性事件,具有突然性强、危害性大、持续时间短等特征。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洪水灾害,必须迅速准确地了解水情、水势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地对洪水调控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在遇到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常规通信中断时,或是在常规通信不能完全覆盖的西部山区,其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宣勇 《中国减灾》2010,(8):F0002-F0002
6月21日,连日暴雨导致江西省抚河唱凯堤发生决口,洪水严重威胁下游10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开展全面、准确的灾情评估工作,国家减灾中心于6月24—29日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遥感监测合作机制,对江西省抚州地区开展无人机应急遥感监测工作。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年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灾害多发并发,大灾突发连发,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组织开展了多次救援速度快、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的抗灾救灾斗争。2014年上半年,针对新疆、云南等地发生的重大地震、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先后启动9次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9个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地方开展救灾工作,截至6月20日,共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4,(7):28-31
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微波成像卫星和高光谱观测卫星,可开展城乡规划监测、世界自然遗产及风景名胜区监测评价、城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小城镇建设调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基础测绘、城市建筑基础信息普查、城乡建设目标灾后损失快速评估、城市基础设施沉降评估、城市建筑节能评估与热岛分析等工作,提高我国城乡建设遥感应用水平和自主遥感数据利用率,推进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应急管理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全面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应急管理职能已全面整合并提升为国家战略。航空应急救援作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化体系,其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国家应急救援需求不相适应。本文在对比国内外航空应急救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航空应急救援面临的需求形势,着重从航空应急救援制度机制建立、加快组织领导结构调  相似文献   

16.
<正>限于交通受阻、人口流动、调查成本等原因,洪涝灾害受灾人口的估算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尝试将移动位置服务与遥感技术跨界融合,协同开展洪涝灾害受灾人口估算,具有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优点,从而促进政府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和灾区自救互救水平的提高。移动位置服务(Mobile Location BasedService,MLBS)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手机位置信息,在电子  相似文献   

17.
正凭借组织灵活、贴近基层、反应迅速的优势,社会应急力量配合常备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是防汛救灾工作中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据统计,截至6月27日,全国累计120余支社会应急力量、3500余名救援队员以及大量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了广西、湖南、重庆等地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和台风防御工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直升机在医疗救援、公共突发事件、重大灾情救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对开展城市应急救援,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影响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代化的医疗和社会救援体系是群众最关心、距离群众最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之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救援体系。直升机应急救援是新时代城市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具有高效快捷、机动性强、救援效果好等诸多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应急,测绘先行。测绘地理信息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中不可或缺,成为了解灾情、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工具和基础数据来源。目前,我国陆续发射了陆地资源、气象、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四大系列遥感卫星,构建起了多分辨率、多谱段、多星联合观测的航天对地观测体系,并在多领域开展了应用。机动灵活、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无人航空器遥感技术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无人机凭借技术优势,在各类重大灾害的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技术、装备、专业队伍缺一不可的新技术应用,单一主体无法完成面向全国、及时有效的应急监测,需要建立融合各方资源的合作机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抓住国内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建立业务单位和服务单位携手聚力的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监测合作机制,在数次重大灾害应急中,获取灾害影像、制作专题产品,为前方指挥、应急救援与灾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