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官员孝道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2.
近期,“官德”成为舆论热词。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被车撞伤遭遇路人冷漠、深圳公务员廖天野殴打辱骂父母等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思.期待通过加强“官德”建设、发挥官员道德示范作用采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中组部有关人士透露,将于近期下发关于干部德行考核文件.针对“德”制定了全面考核标准。包括孝道在内(《南方都市报》11月7日报道)。  相似文献   

3.
官员孝考     
风起云涌推孝考河北魏县过去因乱而闻名,这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假药案等事件,大、乱、穷被称为魏县的三大特点。2010年末,魏县再次扬名全国,但这次的关键词是孝。魏县官员提拔重用需经孝道考核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该县村两委换届时,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要求,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准进村‘两委’班子,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的人一律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4.
阿源 《党的建设》2011,(1):55-55
看看时下各类官员“雷语”排行榜,一些官员的“雷人”之言,确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官员考核着重突出政治思想表现。7949年11月,中组部颁布有关规定,干部鉴定内容“重点放在立场、观点、作风、掌握政策等方面”。十年“文革”,中国的各项制度均被扭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工作重心从意识形态转向经济领域,在对官员的考核中。经济的权重开始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王成 《求贤》2007,(10):44-44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显然,这些官员多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科学执政是检验各级“官员”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我们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却存在局限性。因此对“官员”优劣的重新认识,是提高科学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指挥棒效应”中国对官员业绩的考核评估,其历史演变轨迹并不复杂。从改革开放前的“又红又专”,到而今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官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对待违反计生政策的公民.有官员咆哮“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凡此种种.令公众感觉到.这类官员说话.专...  相似文献   

9.
正从西周初年"以德配天"观念产生以后,德成为王朝有道无道的标尺,也是王朝合法性的标志;相应地,德治就成为历代王朝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对官员的选拔还是考核,官德都是首要的标准。一方面,因为重视,古代官德考评对官员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另一方面,唯其重要,也就使得官德考评成为一个难题。官德考评对官员的制度化约束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0,(8):28-29
“你是哪个单位的?”音笔堵到下巴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  相似文献   

11.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靠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2.
衡洁 《廉政瞭望》2011,(23):46-47
一个“德”字,注定成为2011年的政治热词之一。近日,中央连续出台举措加强对官员道德的考核,《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相继出台,正在进行的国家公务员招录工作。也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德”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舒炜 《廉政瞭望》2011,(21):22-24
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今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被写进了《老年法》草案,强调除物质外,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有人建议,应该在《老年法》中增设刚性条款,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官员考核的内容。因为连父母都不尊重和孝敬的官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责任。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围绕现代官员该如何尽孝,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进之  苏北 《先锋队》2011,(2):45-4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越来越鲜明,关于干部德行考核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具体,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新的干部考评体制.干部德行考核开始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吴钩 《党建文汇》2008,(4):11-11
那些接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反常倾向?在我看来,官员迷信“风水”,说破了,是因为对未来命运自感无力把握、进而不得不求助于“鬼神”。比如一名官员不能确定按照自己的努力与正常的程序获得升迁,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将利益预期的顺利实现寄托在“风水”上。再比如,贪赃枉法的官员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也更可能笃信“风水”以期获得庇佑。  相似文献   

16.
官员的个人财产隐私权应让位于带有公共利益性质的公众知情权已经是学界达成的共识。但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程序上的粗漏、执行力度的薄弱、司法追究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该项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基于对学界出现的“条件不足”、“时机成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几种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可知,其建设和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绝不能以配套制度尚未完善为由而停滞不前,不是条件不足,也不是时机不成熟,利害关系才是关键。因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先,本着崇高的公共服务精神,尽快将官员财产申报制推广开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雷达 《党员文摘》2007,(3):32-33
每到岁末,各种国际机构推出的年度排名五花八门,诸如“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清廉指数”、“环保成效”等等,在这些“正面”排行榜中,北欧小国瑞典多是名列前茅。不过,当地媒体对此却不以为然.反而打趣说,如果有“最不好当的政府官员”排名,瑞典没准也会排在前面。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0):44-4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2万名网友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派头”十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么派头”。官员的“派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出行警车开道”“坐豪车”和“用高档烟酒”。其他还有“出入高级酒店”“豪华办公场所”“讲究接待规格”等。  相似文献   

19.
“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官员“双面人生”的写照。除了个人主观原因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生活失范?应当如何定位当代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需要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屡屡引发舆论大哗。随着问责制的强化,这种现象会不会骤然增多?我从网上点“问责”、“复出”,仅在今年的几个月内.便引出了一大串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