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宪法发展的形式——兼谈新《刑事诉讼法》对宪法的发展刘茂林陈新谈宪法就要说到民主,而讲民主也要说到宪法,近现代宪法与民主已经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追求民主、享受民主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民主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近现代宪法以反映民主、揭示民主、...  相似文献   

2.
宪法──地位·精神·实施──中国宪法学习指导学习《中国宪法》这门课程,要在认真阅读教材,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实施等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一)宪法是确认一定阶级的民主,集中反映各种...  相似文献   

3.
<正>充分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明确宪法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本法律依据的规范价值,深刻理解人大制度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制度载体的宪法意涵,进而更好发挥其制度优势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民主,主要的是代议制民主。在这样的制度下,虽然不能完全排斥直接民主的方式(比如全民公决等),但无疑主要的是采用间接民主的方式。代议制民主是一个“人民起更一般的作用”的制度,它被认为“是一种政治系统,该系统为定期更换政府官员提供合乎宪法的机会;一种社会机制,该机制允许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在政治职位竞争者中作出选择,以影响重大决策。”【(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第51页)因此,在代议制民主条件下,人民参与政治主要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公职,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个候选人所主张的政策的支持,然后,由…  相似文献   

5.
将环境权这一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是环境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等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内容,而且环境权是实现民主宪政的途径;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这势必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和构成要素;关注国际环境义务承担者的问题、司法救济保障环境权实现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施的发展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
宪政(constitutionalism)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它是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宪政的概念,西方学术界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1.认为宪政强调宪法的权威,承认宪法是“法之法”;2.宪政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人权;3.宪政权力来自于“合法”和“同意”;4.宪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宪政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与制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民主政治。具体来说,对于宪政可以这么理解,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透视、剖析"五四宪法"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揭示"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奠基性的地位,反思"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缺陷和教训,探讨"五四宪法"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宪法监督体制:一是立法机关或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体制;二是普通法院通过违宪审查行使监督职权体制,这一监督制度肇始于美国,现有60多个国家实行这一制度;三是设立专门机关监督宪法实施,主要是设立宪法法院或者宪法委员会等审理宪法案件的监督体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监督制度出现了三种体制跨越不同的社会制度,日益结合、相互渗透的特点和趋势。这是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各国的民主宪政的发展在宪法上的体现。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大法。从今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易顶强 《求索》2013,(8):207-209
从法律上分析.由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逐步撤销地级市,从而实现市县分治,县由省直管,因此。该项体制改革属于宪法调整的范畴。必须遵循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等原则。否则.若缺失了宪法的价值导向与基本精神,体制改革将有可能迷失方向而功亏一篑。依据宪法原则。“省直管县”体制政革具体需包括以下举措:首先.严格限定政府的行政职权,构建有限政府,推进法治建设;其次,落实县域基层民主.促进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最后,推进“还权于民”的政治实践,发展人权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法律的价值形态有:公平、效益、自由、平等人权、秩序、安全正义等。如果我们把法律的价值视为国人的满足,那么,可以认为,宪法的价值形态就集中表现为“民主”。这种民主表现为与法律“正义”、法律“平等”、法律“自由”的一致性。1.宪法“民主”与法律“正义”。首先,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是“正义”在国家体制上的集中表现。这种正义首先表现为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其次,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这种正义还表现在它对各种少数群体的保护上。最后,宪法作为国家组…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近代中国,宪法的权威最终不可避免地沦丧,问题关键就在于地方法制尚未健全,地方社会尚未建立,或者说,制宪权的行使没有真正的地方性基础。近代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宪法的实验室,它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宪法模式,例如清末的君主专制式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式宪法《十九信条》、民主共和式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威权体制式宪法《中华  相似文献   

13.
<正>现实表现:2013年,"宪政"、"宪法政治"成了新的敏感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言论"禁区"。一股反改革、否定82宪法之风袭来,火药味十足,引起知识界理论界的惊诧和反弹,群起质疑、反驳。围绕着宪政是否特指"资产阶级宪政"话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核心观点:宪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遵守宪法(守宪)、维护宪法(护宪)以及发展宪法(修宪)  相似文献   

14.
韩国总统弹劾案生动地体现了宪法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宪法虽然以规范政治主体行为为首要任务,但从实践中考察,宪法产生于政治冲突,并且在政治冲突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宪法确立的民主宪政体制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的核心,而全体社会成员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则是政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5月23日,初夏的西子湖畔,荷风习习。一支由来自荷兰、俄罗斯等22个国家的26名在浙外籍人士组成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此行不为西湖美景,而为沉浸式体验中国式民主。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他们深入了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过程;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他们认真倾听浙江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况;在杭州市主城区成立最早的代表联络站——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代表联络站,他们亲眼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现行宪法颁行30多年以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高举宪法旗帜,在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保证宪法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与实施宪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是宪法根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和运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宪法原则,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所谓宪法原则,就是指用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的,调整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根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8)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缔造者,为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宪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宪法观的继承与发展,影响和带动了现代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对毛泽东立宪思想进行梳理研究,有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的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职能部门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27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12,(11):100-F0002
<正>今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也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为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了全省人大系统喜迎十八大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书画展,借丹青抒情,以翰墨铭志,通过书画的形式,颂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时代精神,展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