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权利的研究是媒介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重点探讨布尔迪厄的权利理论、福柯的权利理论和其他学者对媒介权利的解读.关于其他学者对媒介权利理论的解读主要是从媒介权利的界定、生成、特性、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李括 《法制与社会》2010,(1):207-207
媒介批评的理论建设不仅体现在批评的理论研究上,而且体现在批评学学科的构建上;不仅体现于批评的理论性、学术性、学理性日益强化上,而且体现在批评与理论一体化,批评的理论化与理论的批评化的发展倾向上;从各学者的论文研究上看出,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市场的成熟和传播科技的广泛应用,各媒介在内容产品和营销手段方面日趋同质化,而受众与广告商取舍的标准是偏好与忠诚度,也就是品牌。如何才能为媒介吸引更多的眼球,成为媒介运营商们时刻摆在案头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大众传播学与组织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对媒介品牌形象的建构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市场的成熟和传播科技的广泛应用,各媒介在内容产品和营销手段方面日趋同质化,而受众与广告商取舍的标准是偏好与忠诚度,也就是品牌。如何才能为媒介吸引更多的眼球,成为媒介运营商们时刻摆在案头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大众传播学与组织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对媒介品牌形象的建构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详 《法学》2014,(11)
民意赞同死刑既是支持立法上保留死刑的最基本论据之一,又是刑事司法中影响死刑判决的主要因素。在网络社会中,口语媒介、戏剧媒介、印刷媒介、影视媒介与现代互联网传播媒介交叉影响,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控制,人为地塑造着大众的死刑观。因此,要废除死刑,就必须从媒介对文化观念的塑造功能入手。法学学者应当重视大众媒介与死刑观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媒介制造、复制、传播、强化"反思死刑"的文化信息,积极参与大众媒介对中国死刑观的塑造、引导。  相似文献   

6.
媒介对三农作用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检测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可以使媒介对三农作用的系列调查具有可比性与延续性,可以成为评价媒介作用、监测媒介发展状况的依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探讨了这一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应当以中国主流媒体的职责功能为出发点,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以其功能说为维度.同时应当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统一、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指标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并能加以量化等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内容之辨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卫星 《法学评论》2005,23(2):140-144
环境权的内容是环境权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学者倾向于将环境权的内容泛化 ,不利于建立科学的环境权概念 ,这也是传统环境权理论受人质疑、否定而走入困境的一大原因。还环境权一个清晰的内容 ,是环境权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环境权是生态性的实体权利 ,不包括经济性权利、程序性权利和环境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8.
检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兼论布尔迪厄权力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作为当今社会已被认同的“新的权力核心”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介权力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研究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检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对促进和加强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相对比较薄弱的媒介权力研究有重要意义。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为媒介权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将媒介置于社会权力场中考察,对媒介权力如何在传播场中以其工具性资本而占据统治性位置、媒介权力如何通过构成符号权力或符号暴力来运作并发挥其效力等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权力,反思媒介权力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对社会大众和个体的操纵和奴役,警惕媒介权力在人类生活中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斌英 《法制与社会》2012,(10):133-134
近来,国内外热议中国模式,由于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研究的出发点、目的和角度不同,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对中国模式的话语解读差异很大。本文尝试从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发展中国家学者和中国学者三种维度对中国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当今热点问题的提出并对一系列西方历史上不同学者关于动物权利的著名理论进行概括分析。列举西方有关动物权利保护方面法律上的发展结合我国当前国内立法对动物权利保护的立法现状提出对动物权利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媒介商业化挑战新闻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职业道德不仅对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有调节与规范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然而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媒介受到受众、广告商、自身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日益趋向商业化,使经济利益与媒介职业道德之间的天平失衡。本文就媒介追求经济利益而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两者之间平衡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在长春召开的“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提出权利和义务是法的基本范畴并倡议以权利和义务为轴心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来。这个观点和思路,引起了全国众多法学工作者的兴趣,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和争鸣。很多学者认为:权利和义务这对范畴集中地体现了法律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矛盾特殊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权利和义务这对矛盾的运行和展开过程为逻辑线索去研究法律现象,是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有益探索。今年10月,东北法学教学与科研中心在大连组织召开了“民主、法制、权利、义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地讨论,其中权利和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本刊特邀请与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忠 《法学评论》2004,22(4):24-28
现代传媒凭借其强势的“话语权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我意识产生习惯性的支配作用 ,这种作用亦延伸至儿童身上 ,对儿童的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表达权、休息和闲暇权等产生深刻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传媒“话语权力”对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的侵蚀与消解 ,必须重视和完善对儿童该项权利的法律保护 ,以帮助儿童在传媒世界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论作者精神权利的双重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莉 《中国法学》2006,2(3):83-92
作者精神权利的传统理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立法的不统一、众多的精神权利的“交易”现象以及网络数字经济的挑战,显得苍白与无奈,致使一些学者对作者精神权利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怀疑。本文从精神权利的权能分析入手,认为作者精神权利具有双重性,从而建立了一个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理论,试图解决作者精神权利在立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并使其在这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统一和协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条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目前被学者们诠释为文化权利或者文化权利的组成部分,而文化权利这一范畴不仅被我国宪法学者指称宪法第47条规定的自由,还被人权法学者用来解读国际人权法中的有关权利,并且具有内涵模糊、外延不确定、宪法规定与国际人权法的规定不一致的特点,弱化了科学研究自由的独立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我国宪法中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在外国宪法中多规定为学术自由或学问自由,因此可以吸收和移植域外宪法学理论关于学术自由的诠释资源,来丰富我国科学研究自由的权利内涵。遵循宪法解释学的路径,运用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可以架起科学研究自由通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桥梁,以科学研究自由为宪法基石构筑我国现代大学法制,从根本上破解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顽疾。  相似文献   

16.
冯丹丹 《法制与社会》2013,(33):287-288
本文以中美学者对权利冲突的研究内容为线索,从权利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权利冲突的解决方式及研究进路,国内学者主要是从法理学及法哲学的角度研究权利冲突问题,从个案中得出结论;而国外则主要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具体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一种具体的权利冲突即排污权与环境权的冲突,提出通过政府管制和权利交易的配置方式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并分析各自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通过描述我国媒介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现状,以及对国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国家进行整体研究。着眼于我国目前媒介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制度缺陷,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一点个人意见。希望通过文章的微薄之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媒体对于法制类报道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政法类报道呈现出的报道模式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媒介审判,作为干扰司法公正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司法机关和司法者往往会迫于舆论的压力进入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之中,对被告人做出不利的判决。本文将从对媒介审判的定义、中国模式下的媒介审判以及其成因、危害和对策这五个方面来做论述,以期达到遏制媒介审判,维护司法权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些年来,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说——权利本位说,即法要以权利为本位,并应以此为基础重构我国法学理论。对此,有的学者认为是一个创新,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发表的张文显同志撰写的《“权利本位”之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传媒的产业属性日益凸现,如何对传媒产业予以更加规范的法律调整已经成为传媒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媒介产业化法律制度概述、媒介产业化的主要法律制度和建立健全媒介产业化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对媒介产业进行法律调整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