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中俄科技合作最重要的合作方向。哈尔滨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对俄科技合作前沿阵地,特别是哈尔滨开发区的对俄科技合作颇具代表性。为进一步推进中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应采取科技先导策略、市场环境策略、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和人才聚集策略,特别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创中俄经贸合作新局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争取尽快打开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的新局面。为此必须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前提下采取突破性对策:扩大对俄罗斯的农副产品出口、农业劳务输出及加强农业技术设备和食品、饲料工业领域的合作;实现大型骨干企业的横向联合及加强中小企业的直接对接合作;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及加强能源动力合作;联合研制高新技术项目并使其成果产业化;改革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实行"大经贸战略",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实现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俄两国领导人换届选举后,双方都表示对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充满信心,共同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俄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两国加深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扩大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为中俄两国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务实合作也将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俄彼此之间是重要的邻国,基于资源互补优势,中俄两国具有开展地区间合作的广阔前景。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俄两国的地区间合作应该本着积极、理性、稳妥的原则推进,并且可以适当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总体来看,中国在参与俄地区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与俄罗斯开展产业合作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创建哈尔滨中俄产业合作示范园有利于中俄经贸科技合作产业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中俄经贸关系的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努力实现中俄林业科技合作的产业化必将有力地巩固和充实这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俄林业科技合作运行机制,选择适宜的合作模式,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政治环境、生态环境、舆论环境和市场环境,从而促进中俄林业科技合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评估机构对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发明技术进行分析后认为,俄占有近30%的份额,处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该机构还预测,至2010年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俄所占的份额将接近50%。中俄两国政治、经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引进工作却进展缓慢。探索中俄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剖析技术转移领域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促进俄高新技术向中国技术市场转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俄科技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和热点,合作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并且越来越规范和遵从市场经济原则。俄罗斯科技成果在我国转化和产业化所需资金大部分是政府提供的初始资金,也有一些资金来;自科研单位和企业,引入的国内外创业资本和各种风险资金较少。  相似文献   

9.
杨雷 《东北亚论坛》2021,30(1):115-126
中俄所提出的两大倡议分别代表了各自在国际制度竞争有所加剧背景下的本国利益需求。二者都以拓宽欧亚经济合作渠道为首要目标,但是它们在原则、方向、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是相互关系的不利因素。为了协调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俄确定对接两大倡议。一方面,中俄两国希望通过制度合作制衡美国霸权;另一方面,中俄在欧亚地区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并存,双方需要一个协调关系的制度框架。中俄两国既有以制度合作在国际体系层面应对美国压力的意图,也希望在地区范围内协调彼此关系。两大倡议的对接将增强国际社会新兴力量在国际制度体系构建和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化解中俄双方潜在的矛盾,推动欧亚区域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普京执政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两国要素需求的互补性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基础;二是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机制是能源合作的保障;三是地理位置毗邻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刚性优势;四是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基本体现。乌克兰变局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势及其影响。未来10年,中俄能源合作保持发展是基本态势。从经济基础、政治利益以及区位优势等因素看,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选择,中国政府和企业更需思考如何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形式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两个大国 ,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有着巨大的潜力 ,这为双方银行间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和俄罗斯银行间的合作发展问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为对外经济联络服务 ,二是要在共同规划设计中体现银行的自身利益 ,这不仅仅指商业银行间的互通信息和工作经验交流 ,中央银行间也是这样 ,例如 ,这一领域里的银行监督、外汇调控、外汇监察、组织结算以及境内银行系统的管理等等。虽然俄罗斯和中国的贸易关系由来已久 ,并且商业银行也常常参与这些贸易活动 ,但银行间的贸易合作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 ,仍是双方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12.
1581—1700年西伯利亚殖民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早期殖民地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它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在俄国征服和统治西伯利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十年结盟,二十年交恶、走向缓和直至全面正常化三个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调整对苏政策;1982年春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发出改善苏中关系的讯息.在双方的努力下,终于在1989年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Well before 1914, the Krupp Steel Foundry in Essen had gained a world-wide reputation as a major producer of heavy weaponry. The disarmament procedures set in train initially by the armistice and thereafter by the Versailles Treaty would, therefore, impact massively on one of Europe's few large-scale steel producers, whether in terms of output or with regard to its influence in German polit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such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early 1920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Inter-Allied Military Control Commission (IMCC), including their impact on production and on the workforce at the Krupp factories in Essen. It also investigates efforts by Krupp's management (and also German politicians) to evade military restrictions and also to maintain expertise in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weaponry.  相似文献   

15.
乔光汉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3):17-19,2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条件下,为加强中俄区域性合作宜在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组建一个自由贸易区。要实现这一设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为此,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之后 ,使印度公营银行呈网络状分布全国 ,银行存贷款迅速增加 ,印度公营银行在促进印度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以及消除印度贫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印度公营银行的经营成本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 ,呆帐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 ,且银行经营行为被政治和行政化等种种弊端日渐显露 ,为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而印度政府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私有化方式之一即减少对其投资额或者说出让股权 ,利率市场化以及赋予其高度自治权 ,银行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标志,建国近70年的苏联解体了。十多年来,关于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东西方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且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及对外关系上的霸权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不适合国情及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结果;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施压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苏联领导层决策不当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俄罗斯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大力开发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于其经济振兴和国家安全来说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出发点从俄联邦政府总理М.卡西亚诺夫访华(上海会晤)说起俄联邦政府总理М.卡西亚诺夫在评论此次高级会谈的成果时指出,俄罗斯代表团对中俄两国合作的现状及前景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说:“预计今年的商品流转额将超过110亿美元,十年后该指标有望增加1倍,甚至是2倍。”(《俄罗斯报》2002年8月24日)。问题产生了。该项指标主要依靠什么来完成呢?彼此的利益何在呢?中国在俄联邦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的立场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新对手。且所持态度强硬,不肯让步。中国人要求俄方大幅度降低纺织品、皮革及鞋类…  相似文献   

20.
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发展边境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境贸易在我省对外贸易和对俄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边境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这是由于边境贸易的发展及其作用与世贸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符合世贸组织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不会影响边境贸易发展,而且会使边境贸易获得更完备的法律保护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