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4年,改革开放的第六个年头,中国大地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引领风气之先的正是被视为中国的“希望之窗”,改革的“试管”,开放的“模式”的深圳蛇口工业区。一时间,蛇口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针织(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对原来的外贸分公司实行改制,于2000年1月1日组建成立了上海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由上海针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印染针织厂、上海针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凯达房地产经营公司出资,投资额分别为7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外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公司制运作,实施“五个同步”,即企业改制同步实行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同步建立党组织、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蛇口工业区以其在不足十平方公里弹丸之地上民主化建设的可贵尝试而饮誉国内外。综观蛇口民主化建设的尝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为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根本目标——政治民主化,关键问题是逐步保证人民各种民主权力的实现。现将我们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的有关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茂伟 《重庆行政》2015,15(2):33-34
自1979年1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蛇口工业区以来,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已经跨过“三十而立”的门槛.三十多年来,经济开发区对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率先富裕”地区,开发区几无例外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多数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而言,开发区仍将是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转移、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城市化率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功能发挥需要高效的行政体系保障,科学建构开发区管理体制是地方党委政府一项重要的领导任务.如何在“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这一领导任务的关键,分析既有实践积累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建构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陆海天:从流浪者到爱国港商张珂他30多年前曾流落在广州街头,如今却成了珠江三角洲一带颇具声望的亿万富翁;他每天黎明即起,从香港驾车赶到深圳蛇口上班,晚上6点再回到香港;他在蛇口工业区拥有几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员工宿舍,却没有一间自己的休息室;在商业文化泛...  相似文献   

6.
外事往来     
6月11日王鸿举副市长在市外事大楼会见了伊士曼柯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一行。副市长黄奇帆、陈际瓦参加了会见。会见后,伊士曼柯达公司向我市城市建设教育基金会捐赠了15万美元。  相似文献   

7.
秦旺 《传承》2009,(19):39-39
1980年,我国有了经济特区,也有了第一批背井离乡南下的打工者。在蛇口工业区摩天大楼的包围中,方成指着一栋4层楼的老楼房说,27年前这里是他打工的厂房,在旧楼的背后转两个弯,就是他的宿舍,近20平方米的房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区竹笋般密集的高楼被拋在身后。通往蛇口的高速公路上,小车、集装箱车汇成奔涌的潮流。楼房正在从深圳市区与蛇口工业区两端同时侵吞着土地。总有一天,蛇口到深圳的几十公里路段会变成一条市区大道。放眼望去,一幢幢住宅楼、写字楼、或某电子公司、电脑公司的厂房从车外掠过,它们造型別致,配色新颖,耸入云天,令人眼花撩乱,它们均成了深圳不同于大陆任何城市的景观:富丽、奇特、超前。 但是,公路边却那么突兀地现出一片铁青的石林。石峰尖利、峭拔,形态各异,恍然间以为云南的石林来这里落户了。原来这是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入口  相似文献   

9.
正周凯达,甘肃凉州人,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同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国画家张之光教授,专业方向为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2005年6月毕业,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作品入选美术界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美术界名家作品年展、2008漓  相似文献   

10.
正1979年1月,广东省和交通部联名向国务院递交报告,提出在蛇口一带设立工业区的设想,得到中央的批准。不久后,蛇口工业区在轰鸣的开山炮声中诞生了。……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足球很有戏剧色彩。 2009年8月开始的足坛打假扫黑反赌风暴在持续。中国足协的副主席被“打”了“扫”了,一收拾就成双成对。足协官员涉“假”了,俱乐部老总涉“黑”了,教练涉“贪”了,球员涉“赌”了,谢菲联涉“闶”了,大连实德也沾“边”了……一时间,中国足球的乌烟瘴气又成为千夫所指,万人摒弃。  相似文献   

12.
一谈到经济工作,少不了触及“做大规模”的问题。 为了做大规模,我们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探索中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我们总想把那些有效益的企业做大,可一些事实总给我们当头一棒:企业做大了,效益变小了,经营“吊氧气”了。 “秦池”酒初期的发展是有效益的,可充当“标王”之后一落千丈。 “巨人”集团也经历过辉煌。可充当“老大”的心态使其“红了眼”,不惜债台高筑,结果自然是好景不长,少许光景,“巨人”匿迹。 还有“爱多”牌,就因为它太爱多了,大讲求多多益善,大相信“油多不坏菜”,最后竟被一个“多”字险些误了性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特区夏的政治、文化生活问题愈加关注。特区青年有什么特点呢?特区青年工作如何开展呢?特区团组织如何解决其面临的新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广州市团校的八位同学利用寒假时间,骑自行车到深圳特区作了一次社会调查,先后走访了爱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工业贸易中心、罗湖区洪岭手袋厂、九龙海关行李监管二处、福田边防六支队六中队和蛇口工业区,对特区青年和青年工作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5.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雷”、“囧”、“跺”,已经不“给力”了。“器”,音冰。雷的三次方,堪称雷的最高境界。网友们将其从故纸堆里翻出,献给了今年“两会”的雷人提案:例如将“三八妇女节”改为“三八女人节”;设立“学士后”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等。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远去的“凌志”》一案,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一心想发财而辞职“下海”的张惠为“找出路”而走向犯罪的轨迹。正当张惠想“下海”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发财门路时,遇到了身为台湾商人的舅舅,轻而易举地当上了他舅舅在大连的代理商老板,开上了“凌志”轿车,神气十足地开着它兜风访友。转眼间.又失去了“凌志”,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想要再得到它,谈何容易。张惠认为“大楼(机关)里这俩钱,吃不饱,饿不死”,为了“富”起来,不如另辟蹊径“发大财”。  相似文献   

19.
何承亨 《前进》2001,(2):48-48
“有偿简报”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系统某些单位还比较严重。工作简报本来是如实反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其下属部门、单位的工作的,但有的部门或单位觉得应该“简报”一下自己的“成绩”了,便请简报制作部门和“捉刀”者去餐馆酒楼“撮”上一顿,或打两圈“工作麻将”发点“底牌”,或干脆甩出三两百元“小费”。“一分钱一分货”,既然是“有偿”的,简报也就很快出笼了。 在这类简报中,该部门或单位的“一只鼠”就成了“一头牛”,“一根针”就变成了“一根棒”。据某系统的整风活动中的调查,该系统工作简报中完全真实率仅占 73…  相似文献   

20.
“名”之惑     
“名”者,代号也。有了名字,人们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人一件物。这世上究竞有多少“名”?谁也说不清。“人名”、“地名”、“学校名”、“猪狗名”,形形色色一大堆。看一些古装剧和文学作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早成了豪爽大侠的口头禅。当然,今人已不兴这套。起了名,又觉得土气拗口,命不好要转转运的,闹着改名的人比比皆是。时下,已不仅仅是个人改名,连“校名”、“地名”都讲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