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傣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就目前所知,仅有关《阿銮》的叙事长诗就达五百多部。有人怀疑,这些诗是不是傣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单位编的《傣族古歌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说明傣族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已经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无拘无束地歌唱自己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理想,创作了许多反映先民们各个时期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德宏地区。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诗歌,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几部傣族古代叙事长诗,仿佛从这里看到在傣族古老的艺术长河中,几朵雪白透亮的浪花在  相似文献   

3.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4.
谈到傣族诗歌的时候,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那以柔美、委婉见长的叙事长诗。在傣族文学中,有没有比较壮烈、崇高的英雄史诗呢?过去,研究者很少涉及这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工作的进展,许多学者已经明确提出:傣族文学中有英雄史诗。这对推动傣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其他民族一样,在傣族古代史上,曾经历过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这样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全国有130多万人口,其中,云南有122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竹简上刻记下了自己的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成的长诗就有550余部。据传,古典傣族文献有"别闷系版康"(84000册)。目前尚存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市)图书馆、档案  相似文献   

6.
徐松 《今日民族》2016,(6):58-58
正《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分为上中下3卷,共186部。上卷收彝族、哈尼族叙事长诗58部,中卷收白族、傣族叙事长诗42部,下卷收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叙事长诗86部。在当下这个数字化阅读大行其道的时代,编者和出版者大力推出如此大体量的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是需要勇气和远见卓识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文艺界就当前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存在哪些问题、文艺作品应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是很必要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作家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同时,如果作家注意向优秀的民间文学学习和借鉴,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爱情描写,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在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都普遍写到了爱情,而且写得相当出色。它既给人一定的思想教育,又给人新颖的美感享受。《召树屯》中所描写的召树屯与喃婼娜的爱情,是那么生动感人,却又有深刻的蕴意。《线秀》的主题就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关系。《松帕敏与嘎西娜》表达了历史上傣族人民对贤明君王的追求,却把松帕敏与嘎西娜忠贞的爱情融入其间。《娥并与桑洛》写的是爱情悲剧,却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各个民族由于历史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审美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认真地探讨这些特点,对于批判地继承各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新风尚,是很有益处的。傣族文学集中地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观傣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他们大都在平坝江边傍水而居。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也培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在抢救民族民间文学遗产的过程中,首次发掘出几部傣族文学论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哇雷麻约甘哈傣》(《论傣族的各种诗歌》),写于傣历九七六年(公元一六一五年),是就今发现的最早一部傣族诗论。这部诗论,在论述傣族诗歌的起源,诗歌与佛教的关系,诗歌的种类和特色等问题时,都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部诗论,共有五本,第一本论述傣族的各种诗体,第二本论述天文地理与诗歌,第三本论述花草与诗歌,第四本论述动物与诗歌,第五本论如何写情歌。《怎样写情歌》这本诗  相似文献   

10.
谈傣族文学     
傣族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人口六十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同时散居于澜沧江两岸和红河流域。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它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不仅有它的口头文学,还有书面文学。傣族的书面文学有的是用纸张毛笔书写的;有的是在贝叶上用针划写的。前者主要在德宏,后者主要在西双  相似文献   

11.
正傣族是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民族文化遗产熠熠生辉。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傣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曼飞龙塔和傣锦最具代表性。曼飞龙塔傣族地区留存着的众多古建筑中,佛塔是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建筑形式,堪称是塔的王国,几乎是"有寨就有塔",最具特色的当数曼飞龙塔。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村后山上,是由一个居中的大主塔和八个呈八瓣莲花形拱卫主塔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相似文献   

13.
正傣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景谷、孟连、耿马、元江、新平、双江、金平等县。傣族人民热爱艺术、能歌善舞,傣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散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傣族叙事诗又是傣族韵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后者的作品不但极为丰富,而且独具一格,是傣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高峰,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之花。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一种样式,是最古老的艺术品,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傣族先民萌芽状态的文学。傣族神话把原始社会里的历史、哲学、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如果说原始社会所产生的诗歌“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难怪有人说它是“傣族诗歌的童年”,这话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6.
一位长期坚持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并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的作家王松,近年来因为工作成绩优异,引起了中国文壇的密切注意;继他的那本与傣族作家岩锋合作整理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相猛》,获得了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年全国民间文学一等奖之后,一九八三年他的另一部有关民族文学的论著《傣族诗歌发展初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秋在昆明召开傣族文学讨论会。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傣族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民间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傣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深秋,在云南省昆明市美丽和富有神奇色彩的滇池畔,举行了一次“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方的著名傣族作家、诗人、歌手、翻译家及文教负责干部,有国家民委以及北京、上海、广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的汉、壮、蒙等族的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还有各地的一些报刊、文艺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等共九十多人。以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专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召开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而且规模也比较大。讨论会收到专题论文共六十多篇,其中有:有关傣族文学的源流、特点、传统、发展和它同各兄弟民族文学,以及宗教及东南亚各国文学的关系等,另外还涉及一些著名传统作品及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20.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省西双版纳、德宏亚热带地区。这个以勤劳、勇敢、温雅、敦厚而著称的民族,能歌善舞,情感丰富,喜于用诗歌演唱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理想,歌唱和述说生活的欢乐和苦难。傣族民俗歌(又称古传统民歌),正是傣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演唱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