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这里,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完全"城市化倾向,例如"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的现象.城中村使农村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表现为非正常化、隔离化和村落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谢松保 《政策》2003,(5):28-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鄂州市60%的人口在农村,同全国的情况一样,建设富裕型小康城市的重点也在农村。近几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农村经济的总体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虽然出在农业,但根源不全在农业。与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统筹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跳出农业认识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3.
4月1日至3日,位于武汉市南湖之滨狮子山畔的华中农业大学彩旗飘飘,嘉宾云集。海峡两岸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海峡两岸150余位农经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农村能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村城镇化、都市农业以及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理清这一重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认为城镇化战略是党中央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原则与现阶段国情相结合,实现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三者的良性互动,则是解决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应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何锡华 《思想战线》2002,28(3):30-33
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的不良后果 ,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正确认识云南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这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现实问题 ,更要立足于解决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生产力区域布局、农产品转化和农村城镇化等重大问题。为此 ,应立足于云南省的资源优势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进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的发展,应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镇化既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艰巨工程.……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人民论坛》2014,(2):105-107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0.
奉化“七山一水二分田”,58O个行政村,48万多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奉化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得到了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城市、城镇和农村之间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汪涛 《小康》2013,(3):21
加速城镇化,更重要的是要加速让那些已经转移出农业的人口更多融入城市的生活,使得他们有更多公共服务的覆盖,有更多社会保障,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可以放心地安居,而不是加速把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让城市变大。现在大家都在提城镇化是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政府也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发展。但我想说,城镇化是将来发展新动力,那过去20多年都做什么去了?以前北京三环外就是农村,现在都已经到六环了,城镇化不是一直发展得非常快吗?政府讲的加速到底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标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工将脱离农村融入城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大批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心灵却并未融入,文化隔膜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之一.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需要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  相似文献   

14.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确立的重大政策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三农”问题要着眼于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大幅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广西农村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对广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农村地区向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城市地区转移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着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城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控功能,以实现西农村剩余旁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由于长期坚持"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模式,城乡发展之间的结构性鸿沟十分明显。最近出现的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新三农问题",亦导源于此。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在推动城市、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物流是联系城市和农村、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北农村物流系统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对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全省农村物流企业实力不强、服务内容单一、物流环境不优、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了明晰农村物流"十三五"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主体、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训、优化农村物流发展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引起乡村社会结构以及乡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如何破解由此产生的农业农村发展难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城乡关系的历史与国际比较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及城市偏向政策影响下,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改革开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由农业经济类型向工业经济类型转变的必然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发展遇到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本,可以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城镇化的重点是创造农村人口进得来、留得住的环境,把农民变市民。必须加大中学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消除城镇化建设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