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虚拟财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国瑞  曾波 《科技与法律》2004,(4):26-29,11
一个网络游戏玩家因为丢失了他在游戏中的“财富”而起诉到法院,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给现实生活提出了法律难题。本文中,作者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性质分析得出了虚拟财产是财产的结论,同时又对这一新的财产形式的出现引起的立法、司法上的诸多问题做出分析。不难看出,这一领域内的问题还会陆续出现,笔者也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游戏玩家的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具备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属性和特征,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使用的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游戏玩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游戏玩家的不断增多,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纠纷,解决的方式也无一相同,并且颇具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定义和特征,明确虚拟财产在财产法中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厘清游戏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和游戏玩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力图在传统的财产权体系中寻求适合于虚拟财产这一特殊的新型财产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4.
打击虚拟财产犯罪,有效的保护虚拟财产,关键在于网络玩家所拥有的游戏账号及游戏中的虚拟武器等能否被定性为刑法中财产犯罪中所保护的“财产”,是否有价值。这就需要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特征做出明确定义。本文试图探究虚拟财产的性质,希望能对改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上,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的争论。本文对这些观点做了逐一辨析,提出将虚拟财产界定为一种类似于票据的债权凭证更为合适。游戏玩家与游戏服务商之间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玩家通过游戏所获得的虚拟财产则是这种债权关系的凭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娱乐一时发展繁荣。游戏开发商们开发各种网络游戏并提供多种多样虚拟物品吸引玩家,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然而,各种网络虚拟物品的诉讼纠纷相继出现,什么是虚拟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何种法律性质?各界人士对虚拟财产的讨论“声声不息”。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对网络虚拟财产概念的厘定及其法律特征的分析,围绕当前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中出现争议颇大的物权说、知识产权说和债权说,从游戏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消费合同关系出发,本文认为虚拟财产权本质上表现为玩家的一种债权请求权,并包含有物权的一定特征而向物权渗透。当务之急,应当尽快将虚拟财产整合到我国法律的调整体系内。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全国首例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做出一审判决,被告在游戏中恢复原告丢失的虚拟装备。自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成为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由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进行规范,并达到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游戏物品是游戏软件按照虚拟财产的指令所生成的模拟形式。游戏物品本身是无法实现游戏玩家从事游戏行为的目的的。所谓的虚拟财产权就是指游戏玩家对该数据指令的某种权利。虚拟财产权不具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专有性和期限性等特点,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加上技巧和经验并非是产生虚拟财产的源泉,认为虚拟财产是一种美术作品,可以享有著作权保护的观点实际上是将虚拟财产混同于游戏物品。本文将从游戏玩家的目的性以及游戏产品的实践发展方面指出物权解释模式的不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禹竹蕊 《政法学刊》2006,23(1):22-27
随着全球性网络交流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实生活中,侵犯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发案率也在直线上升,社会危害性日益增大。因此,研究虚拟财产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从立法与网络规则的角度寻求对游戏玩家利益的保护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2月17日网络游戏《红月》的玩家李宏展突然发现辛苦两年获得的装备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经与网络游戏运营商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次沟通未果,遂将其告上法庭。这就是轰动一时的“2003中国网游第一案”,位列百家媒体评选的2003年中国互联网界十大有影响力事件第九位。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玩家之间是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适用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虽然虚拟的设备是无形的。又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玩家参与游戏需要支付费用,可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都要用货币购买,这些都反映出虚拟装备的价值含量。由于虚拟装备的价值无法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同类产品。为公平起见,法院认为原告丢失的物品可由被告通过技术操作进行恢复。法院从服务合同角度出发保护了玩家李宏晨的利益,其做法可资借鉴。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虚拟财产是财产吗?虚拟财产是否应当得到法律保护呢?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戏时下风靡全球,但是涉及网游内部的游戏虚拟财产是否能够被定义为受法律所保护的对象,国内外法学界说法不一,立法缺乏凭证,司法实践甚少,由网游虚拟财产而引发的玩家维权,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棘手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立健全网游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这些都将是一个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在民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军 《中国律师》2004,(12):79-80
2003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京城首例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案,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围绕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被告认为,此种于网络游戏中获取的“财产”,当其独立于游戏软件时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不应该肯定其法律地位。而原告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虚拟财产凝聚着玩家的智慧和劳动,而且有些还是直接用现金购得,当然具有价值,是无形财产。2003年12月18日,这起虚拟财产案宣判,原告在网络中丢失的虚拟设备为无形财产,具有价值含量,被告在游戏中恢复原告丢失的虚拟设备,同时赔偿原告的其他损失。至此,这起与虚拟网络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诉争标的的特殊性,宣判后,该案引起了学界的相应关注,尤其对虚拟财产在民法中的地位展开了讨论。学界相关观点基本上可分为二类:一是虚拟财产不过是游戏数据的一种形式,依附于游戏软件。如果独立出来讲,没有任何价值,不能够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另一类观点在肯定虚拟财产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就其性质产生了不同看法,或以为它是一种智力成果,乃知识产权客体,或以为应归入财产的范畴,或以为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另类客体。笔者大致同意第二种观点,并以为,虚拟财产应归入现代民法中著作权客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霍立涛 《法制与社会》2011,(31):105+116-105,116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4.57亿,而网络游戏玩家有1.2亿,网络游戏成为一些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然而,玩家在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受到现实世界各种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应该引起法律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虚拟财产权在权利取得、消灭、存续和侵权后果不同于物权;游戏服务合同是虚拟财产权产生的根源,但债权说无法合理解释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占有、使用、处分虚拟财产而与第三人发生的法律关系;虚拟财产本质上是电磁纪录,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知识产权客体则是无形智力成果。虚拟财产权应认定为准物权,通过专门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侯国云 《北方法学》2012,(2):145-160
王志祥博士发表在《北方法学》2010年第4期上的《论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正当性——与侯国云教授商榷》一文,对笔者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上的《论网络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不当性——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世界》进行了系统的辩论和批评。为避免对读者产生误导,倡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此文再次阐述笔者对虚拟财产的基本观点:虚拟物品和虚拟财产的划分不科学,游戏商和玩家都是虚拟财产的主体。虚拟财产没有客观性和现实性,它在现实世界中不具有任何效用性。虚拟财产也不具有稀缺性,更不能在现实世界中流转。游戏只是娱乐,不是劳动,虚拟财产作为整个游戏软件的组成部分,不应该另行卖钱。用虚拟财产兑换现实货币违反价值规律和价值交换规则,虚拟交易属于干扰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护虚拟财产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应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7.
虚拟财产的性质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软件中的软件模块运行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影像,它不是劳动创造的,没有价值,不属于财产。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交易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交换规则,扰乱金融秩序,严重违反金融法。保护虚拟财产,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犯罪化,不但遏止不了虚拟财产盗窃案,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这样的案件,并且会诱导更多的青少年和社会精英加入游戏队伍,造就职业玩家,催生网络劳工,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还会使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引发通货膨胀。因而,法律应将虚拟财产严格限定在虚拟世界,严禁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交易,并应增加虚实交易罪。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盗窃玩家的虚拟财产牟取利益,给玩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权的保护还尚未成熟,致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本文在这样的前提下,就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分析网络财产的法律属性、财产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网络虚拟财产权保护的思考,以达到确实保护网络财产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兴的事物.本文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特征及财产属性进行论证分析,探究我国应尽快确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体系,以保障我国游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周娅 《广东法学》2007,(2):18-19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虚拟财产纠纷日益增多,尤以网络游戏为甚。于是乎,将偷盗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行为,以盗窃罪定论之声,不绝于耳。实践中,有几起案件也具有轰动效应,广为人知——其一,丢失游戏装备的玩家状告游戏营运商,控其保管不善之责。原告胜诉。其二,两个玩家之间以4800元买卖游戏账号(级别较高,装备精良)。卖号者一星期后又将该账号偷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