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三条标准” )。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关于姓“社”、姓“资”的疑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对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客  相似文献   

3.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事物性质的标准,不是判断某一事物姓“社”姓“资”的标准。它是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标准,即是一种价值标准。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不一定对社会主义不利,而所谓“社会主义”的东西又不一定对社会主义有利。  相似文献   

6.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过程中,再次重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倍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判断改革开放姓“资”姓“社”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条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姓“社”、姓“资”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推动改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了新时期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那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则带来了新时期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如果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决了“唯书”与“唯实”的问题,推翻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藩篱,那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讨论则解决了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的问题,冲破的是“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时,就当前的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意见。他谈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何小霞  武夷樵 《前沿》2004,3(5):3-5
在改革开放中 ,为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 ,全面启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 ,市场经济又强化了单纯经济增长观念的影响。面对“第二次现代化”的挑战和现代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邓小平理论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小康社会建设中 ,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选三卷第372页)这三项标准的提出,对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判断改革的是非成败,提供了依据。一、“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实践标准是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判别认识正误的依据,即真理标准。它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绝对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理论渊源上,是对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源于实践标准,而又将其…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具有统一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方法论原则,“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被写进党的十四大报告。这表明,“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仔细推敲其中的哲学意蕴,在“三个有利于”的萌生、孕育和发展过程中无不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得失与否归结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带领着全国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十年前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起,姓“社”还是姓“资”就成了热门话题。十年来,差不多每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一桩新事物涌现,或者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人们总要姓“社”姓“资”地改论一番。说来也怪,我们这个国家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绝大多数人对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深化改革的转轨时期,从事刑事辩护常常遇到一些政策界限不明确、法律规定不具体的案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所产生的问题。对这类案件,往往控辩双方各执一词,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长期以来缺乏一个根本的判断标准。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中,在提到判断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时指出:“判断的标推,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 ,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 ,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两个“标准” ,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一致 ,两者互相联系 ,互为条件 ,互为因果 ,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要联系学习“三个有利于”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更深刻领会和把握以及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谈话要点的过程中,有些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条标准是区别姓“资”姓“社”的标准。有些报道甚至有些报刊的社论也这样说,这样写。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邓小平同志谈话的原意,值得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三条标准不是从总体上区别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确立的前提下,检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是否正  相似文献   

20.
刘仁营 《求索》2008,(1):129-13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思想,作为一种最起码的分析判断社会历史进步的标准,对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只有将马克思的三个“有利于”作为社会实践的根本价值观坐标,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