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这只是中国民众携手灾害管理部门同山地灾害进行的一场虚拟战斗,它却拉开了全国山地灾害抢险演练的序幕,使紧急救灾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日益科学化,也使中国的山地灾害防治纳入到联合国解决"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7,(1):F0003-F0003
2006年来,山东省的救灾工作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围绕应急救助机制,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规范完善灾民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行灾民被助卡制度和社区减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先进做法。2002年,民政部在东平县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山东省救灾工作迈上新台阶$山东省民政厅救灾济处  相似文献   

3.
1990年我国救灾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我国是一个农业丰收年,但局部地区因台风、洪水、干早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各级政府带领灾区人民大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各级党政领导对救灾工作极为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亲临重灾区,指挥救灾工作,扎扎实实地为灾民办实事,有效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他们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灾区人民。有的灾民激动地高呼:“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相似文献   

4.
及时、准确反映灾害信息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重要依据.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干部.在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平时深入乡村核查灾情.发现作为灾情信息管理源头的乡(镇)、村两级,灾害信息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8月7日,黄河洪水灾害应急救助演练在陕西省大荔县举行。本次演练是近年来第四次全国性的洪水灾害应急救助演练,演练过程是在实战背景下,主要突出救灾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扎实细致安排灾民生活的特色,即:在有限的时间内,紧张而有序地组织灾区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同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围绕灾民所需,重点保证灾民的食、住、衣等问题,使灾民在安置地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尽量不受颠沛流离之苦。这次黄河洪水灾害救灾应急救助演练,既是对我们救灾应急机制的检测和考验,也是对我们整体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6.
救灾救济工作,要突出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体制,全面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报告制度,制定灾民倒房和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评估办法,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加强各级救灾装备建设;及时有效组织现场救援行动,建立相关部门紧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规则,建立恢复重建督查制度,推行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建立各静波摄级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落实优惠政…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每年要下拨近百亿的灾害救助资金用于救灾。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救灾救济工作和研究中,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灾害救助资金分配质量,  相似文献   

8.
惩治与预防灾害管理行为腐败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救灾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给受灾地区用于抗灾救灾的专项资金。从广义上讲,救灾资金包含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的所有资金、物资及设备等。从狭义上讲,救灾资金是指政府用于赈济灾民的生活费、安置费、医疗费及恢复生产的补助资金,救灾资金俗称灾民的“保命款”或”救命钱”。救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公众对灾害与救灾工作关注和灾民对依法享受救助权益认识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又使灾害信息领域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真假并存和呈指数增长的特征日益明显。这种境况使得灾害信息越来越敏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灾害信息管理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决定救灾工作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灾害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抗击台风灾害的工作中,全面实施灾害紧急救援,特别在救灾规范化建设、灾害预警、转移安置、灾害信息管理、重建家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安排好灾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张婷 《中国民政》2012,(8):59-60
湖北省南漳县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工作。具体内容:一是严格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下拨到镇(区)的救灾应急资金主要用于灾民紧急抢救转移安置,解决灾民吃穿住医等生活困难,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各种救灾活动中,不少地方的涉农部门把救灾物资直接让利销售给灾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使灾民真正获‘喇”。湖北老河口市的有关农资部门就是这样做的。1996年8月上旬,湖北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水灾,老河口市的不少涉农部门将几十吨充满爱心的化肥用车船直接送到谷城县以优惠价销售给灾区温坪村农民,使灾民很快将救灾农资投入使用。然而,在我们为“救灾让利”而欢呼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发生了让人极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据了解,“救灾让利”物资大都由灾区的农资公司、供销社、农技站等农资部门持当地政府出具的灾情介绍…  相似文献   

13.
孙爱东 《半月谈》2004,(15):43-43
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地区发生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国家总是想方设法以最快速度把救灾款物送到灾民手中。救灾资金是灾民的“救命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或部门挪用、截留救灾款的情形时有发生。为杜绝这类问题,确实保障灾民的权益.即将出台的民政部灾民生活救济管理规程。对灾民救济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7):32-35
救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把灾民从自然灾害中紧急抢救转移出来,这是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命权;把紧急转移出来的灾民安置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4):32-33
救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历来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西安市民政局时刻紧绷“救灾资金是高压线”这根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不断规范相关程序,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责任制度,筑起“四道防线”切实保证救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打造了救灾资金使用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6,(6):F0002-F0002
5月12-18日,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在成都举办。来自安徽、广西、湖南等山地灾害多发地区的主管副县长、民政救灾干部共92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地灾害的预防与综合治理、山地灾害的鹿急处置与恢复重建管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山地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等方面。培训期间,学员还实地考察了岷江紫坪铺水电工程等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举办$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救灾”在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道 《中国减灾》2006,(10):26-27
在遭受重大灾害后,有的灾民往往会哀叹:“人没了,房子没了,你们给钱有什么用?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据统计,我国灾后灾民自杀以及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正在攀升。传统给钱给物的救灾方式急需添加新内容——拯救心灵,以防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5):4-4
2003年是自然灾害较重之年,灾害给灾区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今年春荒期间灾区需政府救济人口较常年有所增多,救灾任务非常繁重。为切实安排好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民政部近日就进一步规范春荒期间灾民救助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制度。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各地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政府救灾资金投入,层层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掌握受…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今后将加速构建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在完成储备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丰富物资种类,进一步发挥好救灾储备制度的备灾功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灾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灾害发生的特点也各异,民政部要求各级政府出台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物资仓储中心,确保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并将重大灾情在24小时内上报。目前,民政部已在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每年要下拨近百亿的灾害救助资金用于救灾。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