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17例制式霰弹猎枪射入口和创道的病理形态学,通过结合射击实验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初步认为,商品霰弹中的塑料弹杯所造成射入口创缘或创周损伤的形态变化与射击距离密切相关,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霰弹弹杯损伤推断射击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国产12号、16号商品猎枪及相应霰弹,以不同距离射击实验靶纸,研究弹杯损伤变化与射击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射击距离在30cm以内弹杯损伤不明显(P>0.05),30cm~70cm其损伤直径随射击距离增大而明显增加(P<0.001),呈显著正相关性,70cm~3m弹杯翻转与射入口重合,3m以外弹杯逐渐偏离中心弹道而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法医检案实践中,涉枪案件屡见不鲜,在国内较多见的是制式猎枪案例。以顺义地区为例,统计1998年~2001年间涉枪案件有9起,其中8起为猎枪,所以研究猎枪霰弹损伤的射击距离推断尤为重要。我们用国产12#双立管及五连发制式猎枪以不同距离射击活犬,研究其创口特征随射击距离变化的关系,为推断制式猎枪的射击距离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武器选用国产12#双立管及五连发单管猎枪,均配用12#霰弹(弹杯均为有瓣)。1.1.2实验动物选用活犬20只,雄雌随机,将动物分A、B两组,每组10只,射击前去掉腹部毛发并清洗…  相似文献   

4.
韩冰  殷瑞英 《法医学杂志》2002,18(4):245-245
1案例袁某,男,35岁,马某,女,35岁,两人系夫妻。某日被发现死在家中。袁某尸体检验见右额、面部眼眶上下15cm×11cm内有30余个小创口,右眼眶有2cm×2cm挫伤;前正中线右侧4cm平第一肋间有4.6cm×3.8cm类园形创口,创缘有挫伤,周围有火药烟晕,并见散在小创口,范围14cm×14cm,胸腔内检出塑料弹杯一枚,弹丸数十枚,弹杯已翻转,变形。解剖检验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孔状骨折,右锁骨粉碎性骨折,右锁骨下动静脉破裂,右肺、食管、气管破裂。马某头发内粘附一塑料弹杯,右耳、枕、顶部在11cm×10cm范围内有30余处小创口,其中右耳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霰弹枪案增多,北京地区92年一季度连续发生五起霰弹枪杀人案件。由于霰弹枪种类多,射入口形态及创道较为复杂,尤其截短枪筒后所致的霰弹创有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对此尚未见较系统的分析报导。资料来源与分析本文资料系北京市刑科所1972~1992年初检验的21例霰弹枪案。通过解剖确定了死者的枪创形成方式和死因,对创周的附着物做了火药成分分析,以及部分创口皮肤进行了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资料中使用长筒猎枪15例(制式5例,自制10例);手枪式霰弹枪2例;另4例为截短枪筒的制式猎枪。所用投射物多数为铁珠,其次为铅弹、钢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橡胶弹射人口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使用9mm警用转轮手枪发射橡胶弹,在实验动物胸腹部侧面垂直射击,射击距离分别为紧密接触射击(0cm),相对接触射击(1~6cm),近距离射击(6-60cm)和远距离射击(60cm~有效射程25m)。92式手枪采取相同方式射击实验动物作为对照。观察射入口的形态特征,制作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橡胶弹接触射击和近距离射击,射入口边缘整齐,有明显的擦拭轮、挫伤轮和火药斑纹;远距离射击,可见射人口边缘撕裂,挫伤轮明显增宽,皮下出血显著;与手枪弹射入口形态特征明显不同。结论9mm警用转轮手枪橡胶弹射入口典型的形态特征,可作为此类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袁××,女,21岁,1992年元月18日晚8时许在家看电视时被枪击致死,并盗走人民币4万余元。尸检见:射入口位于枕外粗隆左侧2cm处。头发有烧灼痕迹,头皮组织有直径为0.7cm圆形创口,创缘整齐、内翻,挫伤不明显,创周有1.2cm×1.3cm的黑色  相似文献   

8.
死者吴×,男,12岁,学生。1991年5月27日上午玩土枪,自己持枪射击,当枪声一响,自己倒地死亡。枪弹未击中吴×,可枪管却刺入颅腔。当时家人在现场找到了土枪枪托,但枪管不知去向。尸检:死者头部右额部可见一椭圆形创口,大小1.6cm×1cm,创缘不齐,创周可见表皮剥脱,无火药颗粒和火药烟晕,无烧灼伤。创内可见枪管管口,枕部左侧头皮隆起,范围3cm×2cm,无波动感。按常规切开头皮,暴露颅骨,在额部创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前置物射入口与典型射入口的检验鉴别方法,使用国产54式7.62mm口径手枪及56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射击约克夏种白猪义3只,同时以各种玻璃、木板。汽车门、动物躯干等物质作为中间障碍物,制成前置物射入口36例,并与对照组6例射入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前置物射入口较典型射入口增大,撕裂,创线挫伤增宽,创周出现卫星创或假点彩,创道内异物及弹头严重变形。此检验诊断方法有助于法医在实际检验中对射击距离的判断和对现场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案情1992年7月23日晚9时许,某厂职工刘某(男,27岁)外出打猎时,扣动扳机枪未响,在打开枪机准备更换子弹时,子弹突然“发火”,弹壳后退反冲射入自己左眼,在送医院途中死亡。尸体检验损伤位于头面部,左眼球已被破坏,头面部附有血痕,面部、前额及左眼眶部皮肤在12×9cm范围内有烟晕,并伴有散在点状烧伤痕迹,左上眼睑皮肤有一类圆形创口,约2.3×2.2cm,创周皮肤有表皮剥脱和有明显的环状挫伤轮,眉弓上缘挫伤带较宽,左限内眦上倾斜角度较大,创缘皮肤内卷,创深达颅腔,头皮外观为盲管创,左后枕部头皮有一10×8cm血肿。解剖见…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日常工作中,判断枪弹损伤的射击出、入口非常重要,有时枪弹创变异会遇到一些疑难情况。现将一例特殊的枪弹损伤案例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1997年某日,洛阳市某发廊按摩女仝某(20岁)被一男子用手枪打死在发廊内。现场找到一枚“五四”式手枪弹壳,死者身下的地板砖上有弹着点痕迹及弹头碎片。尸检:左胸部乳头内侧有一2.5cm×2.0cm类圆形创口,创口中央皮肤缺损,边缘有撕裂口,创周皮肤上可见黑色烟晕附着(图1见第60页彩图)。左背部肩胛下角处有一0.9cm×1cm类圆形创口,创口中央皮肤缺损,创缘周围有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环境控制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研究枪弹创射入口周围射击残留物与射击距离的关系,探讨其能否用于射击距离的判断。方法采用""5.4""式手枪分别在5、10、15、20、30、40、50、60、70、80、90、120cm处射击乳猪皮肤,利用SEM/EDX观察创口周围GSR的分布和成分,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射击距离和GSR颗粒数量之间总体表现为直线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当射击距离为10~90cm时,用该方程推断射击距离效果较好。结论检测创口周围GSR可望用于判断“5.4”式手枪的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后置物射出口与射入口的检验鉴定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5米的距离射击约克夏种白猪18只,同时以木板、水泥板、玻璃及衣服等作为射出口衬垫物,制成后置物射出口56例,并与对照组12例射出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射出口与后置物距离在3cm以内均可出现创缘伸展轮及皮下出血,且与后置物质地及距离成正比。根据其形态分为典型及非典型两类,并建立了此类射出口的检验方法及其与射入口鉴别的依据,有助于法医在实际检验中对射击方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跳弹创形成的条件,研究跳弹在体内弹道学特点及致伤能力,建立跳弹创的诊断依据。方法选用国产54式手枪及56式半自动步枪,配用51式手枪弹及56式步枪弹以水磨石板为反跳靶体,射击约克夏种猪4头,复制出跳弹创模型12例。观察射入口、创道及着弹点特征。结果 跳弹的形成受靶体性状、弹头形态和速度、入射角与反跳角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高初速尖型弹头的反跳角<低初速圆型弹头;创道无明显瞬时空腔效应;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6项诊断依据。结论 正确诊断跳弹创对射击方向和距离、重建弹道、分析枪击目的、评估损伤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丝刀致颅脑损伤少见[1,2],本文复习颅骨解剖生理特点,结合本例尸检所见,对螺丝刀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印某,男,59岁。1992年9月25日在双流机场5404航班排队时,突然被一西南民航职工用螺丝刀猛刺头部,印受伤后倒地,并送往华西医科大学抢救无效死亡。尸解发现右额发际上0.5cm,左耳廓上方2cm和左枕部有3处头皮刺创,大小分别为1.0cm×0.4cm,1.5cm×0.5cm和1.0cm×0.3cm,创角钝,创缘不光滑;右额顶部头皮出血4cm×8cm,右额骨线状骨折1.2cm,左颞部头皮出血2.5cm×2.5cm,左颞肌出血1.5cm×1.0cm,左颞…  相似文献   

16.
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2次射击16具尸体的头颞部及枕部,造成颅脑贯通创,制成颅骨枪弹射入、出口各32例,并根据定位标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颅骨枪弹创骨折形态可分为带有斜面的孔状骨折,锁孔状骨折,放射状骨折和环状隆起骨折4种类型,其出现多见于低速枪射击,并与射击方向和顺序有直接关系。根据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可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医学中,职业调查与疾病诊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疾病的诊断都是从职业调查开始的,如矽肺、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然而,法医临床学上将职业调查与伤情结合评定的案例报道尚不多见,现报告二例。例1叶某,男,39岁,造纸厂动力车间工人。因纠纷被数人用砖头、螺丝刀、酒瓶等打伤头、手后,自感听力下降,送医院诊治。查体:头石额顶部有4cm裂创,左眉弓有2cm裂创,左胸有两处大小分别为1×0.2cm、5×0.2cm的表皮剥脱,背部有两处1×1cm的表皮剥脱,四肢共有8处表皮剥脱,最大15X15cm,最/J‘2X0.Zcm。据医院报告单示,伤者右额…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案例1某年1月21日14:00许,在某城镇交叉路口,李某与钟某因车辆避让问题发生争执,后钟某持自制霰弹枪近距离开枪击中李某的头部右侧,致李某当场死亡。尸表检查:射入口部位为右额部;以右额部为起点,放射出两条撕裂状创口,大小分别为8 cm×1 cm、14 cm×2 cm,两创口间形成三角形皮瓣,皮瓣尖端皮下出血,创缘皮肤焦化变硬,组织收缩不能合拢,创缘见表皮剥脱,宽0.2 cm,右侧额面部见针尖样火药斑  相似文献   

19.
<正> 为防尘塞在枪口中的塑料枪口帽,当击发实弹时,在一定距离内,能在弹头射入口附近造成受体的撞痕。对此,我们进行了模拟实验,特报告如下。实验步骤用带塑料枪口帽的7.62mm 口径的半自动步枪,以书写白纸、刺杀用的泡沫塑料护胸布、背部剃毛家兔、石蜡板为靶,分别在距靶1、2、3、4、5、6、7、8m 的室外射击后,逐靶观察。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致肠管从大腿中部脱出实属罕见,本文就一例交通事故死者检验所见及致伤成因报道如下。 1 案例 某男, 35岁,不慎被汽车撞倒并碾压,当即死亡。尸检:颜面青紫色,口唇略绀,额部见一纵形 4cm× 0.5cm软组织挫裂创,右额顶部见一纵形 8cm× 0.5cm挫裂创,深达颅骨,并可窥见颅骨线形骨折,左眶周淤血呈青紫色,面部右侧见 13cm× 8cm表皮挫擦伤,两眼睑球结膜有散在分布的针尖大小多个出血点,双外耳道见血性液体溢出,右耳后见 3cm× 1cm挫裂创,右肩关节前见 15cm× 15cm表皮剥脱,左腹部见大片状皮下出血伴表皮挫伤,自左腹至左膝关节上部亦见大片状皮下出血伴间距约 20cm横向裂创或挫裂创,尤其于左大腿前内侧中段及中下段分别见 6c m× 1.5cm、 4cm× 3cm横向挫裂创,创口分别见 2.5cm× 2cm、 30cm× 4cm暗红色软组织嵌顿,经检验系腹腔内肠管组织。因未见结肠带及结肠袋,故认为系小肠组织。剖开未见有食物或粪便,相应部位股骨中段可扪及骨擦感,其外侧亦见有 1cm× 1cm软组织撕裂。剖验见胸腹腔器官呈淤血状,两肺底见多个针尖状出血点,腹腔内肠及肠系膜自左股管突入腹股沟三角区皮下,且向下经由大腿中下部嵌于裂创处突出体外,其死因显然因严重颅脑损伤、胸腹部复合伤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