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小康》2017,(4)
<正>巴西当地时间2016年10月25日17点30分,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框架项目——2016(里约热内卢)奥美大会暨中巴文明对话论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国家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据悉,201(6里约热内卢)奥美大会暨中巴文明对话论坛以"巴西·中国——融合世界之美"为核心,以"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为主题,共展出130余幅中国画、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周边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世界跨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文化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4.
这是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又是两个心灵相通的国家。一个是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一个是被称为足球、桑巴和狂欢节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并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反而因为彼此的吸引而走得更近。2005年6月7日至15日,中国和巴西--东西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巴妇女文化与发展周"而紧紧拥抱在一起。短短8天时间,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为副团长的中国妇女代表团行及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工商重镇圣保罗,所到一处."中国风"起。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史前时期中国与日本列岛间即已产生文化交流,尔后,中国文化东渐,对日本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交流的进程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集中表现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方面。日本文化面貌的改观及社会变革与此息息相关。作为日本文明曙光期的公元前3世纪,以及日本开始全力输入隋唐文化的公元7世纪,不但是日本社会飞跃的转折点,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发展进程的中界点。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文化交流是随着人类迁徙自发地进行的,它大约始于距今10万年以前,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旧石器中晚…  相似文献   

7.
朱锐 《友声》2014,(1):34-36
<正>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中指出,拉美发展得越好,对世界就越好,对中国也越好。在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要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拉美的多彩文化融洽结合,这对于正处蓬勃发展、往来日益密切的中拉人文交流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角度看文化是自成系统的,具有自身的防御与反击功能。同时,从文明的发展来看,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是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从文化交流模式来看,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仍然是强大的。因此,我们应当乐观地面对当今“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促使中华文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国,与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有着较大互补性,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但因地理遥远,中国对巴西的了解十分匮乏。且巴西长期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无论是精英抑或民间受美国影响十分明显。中国对巴西外交有时感觉力所不逮,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就不愠不火。而良好的中巴外交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之间友好合作和战略支持,还能带动中国与南美洲各国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它还会影响到中国对台战略。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巴西的外交力度,拓宽对巴西的外交层面,形塑中国与巴西持续的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借助巴西华商群体的力量推展公共外交实有必要。其中,在巴西社会有着持久影响力的浙江籍华商,更是责无旁贷。他们长期以来为巴西经济、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也累积了丰厚的社会优势资源,但也积淀了一定的负面要素。因而,需要扬长避短,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协助中国对巴西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解决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需要各国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加深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需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化交流互鉴代替文化隔阂冲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交流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部署。文化传播交流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国际间合作互信,提升我国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化交流辅助,通过共性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心理障碍,从而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吴为山 《人民论坛》2012,(15):76-77
这种思维主要指用包容自信的姿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多元开放的心胸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用综合创新的观念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中国文化输入输出的历史特点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和中华文化始终善于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交流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孟起 《台声》2023,(19):42-45
<正>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中国的王朝源在夏代,都于河洛……华夏根脉的源头、思想启蒙的圣地、人文始祖的故乡、择中建都的滥觞,均根植于河南这片土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文化基因,也与宝岛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9月19日至27日,全国台联两岸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一行赴豫调研,行走河南、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挖掘河南对台文化交流资源,寻求豫台文化交流合作契机。  相似文献   

14.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巴西与卢拉     
《时事资料手册》2009,(4):39-40
今年是中巴建交35周年。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巴西总统卢拉于5月18日-20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转型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范式,这种范式同样可以应用于世界秩序的构建上。我们并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他国利用或隐或显的方式推行西方文化价值。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不是输出具体的文化内容,而是要与世界各文明一道,打造一套各个文明之间交流、沟通、和谐共生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正确把握文化交流中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加快交流和合作,在冲突与融合中,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之举。  相似文献   

18.
去年金秋的广州,秋风送爽、菊花盛放,粤台港澳四地的专家、学者聚会在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出席1995年“粤台港澳文化交流研讨会”。这个研讨会为期四天,其主要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工业文明与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接轨”等。 广州市对这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市委书记高祀仁、市长黎子流等出席了开幕式;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增进了四地学者的交流,密切了四地文化与经济的交  相似文献   

19.
赵冰冰 《友声》2007,(4):38-39
应委内瑞拉全国文化委员会和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河南省"梨园春"文化艺术团一行69人于2月25日至3月8日在上述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具有“源头”、“缩影”与“朝圣”等其他地域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以河南境内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原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促进两岸交流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中原文化引领豫台文化交流的方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