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义 《法制与社会》2013,(14):294-296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弱势群体的救助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矛盾。针对大量弃婴、孤儿存在的事实,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来确认和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立法,尤其是儿童福利保障立法更是关乎弱势群体福祉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当代哺乳权观念的法理依据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上位权利是儿童健康权、生命权和食 物权,现实依据则是工业化、商业化条件下防止侵害儿童利益、遏制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作为一项新权利,哺乳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应当把母亲和 婴儿视为互有冲突的联合权利主体,既确认母亲的哺乳义务,也确认母亲的哺乳权利。政府作为义务 主体应适当干预母婴关系,着力树立哺乳权观念、完善哺乳权立法、加强政策法律实施、加强平等保护和 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是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社会救助是政府的法定责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保障。为了使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转变为具体法律权利。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建立社会救助制度。而社会救助立法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又可以归结为社会救助权的保障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领取养老金的权利,是老年人最低生存权的保障,而且这种权利具有极强的人身专属性和不可让渡性,具有绝对的排他性,但是权利处分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处分领取权。以游玉琦诉信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养老金纠纷案的些许失衡来保护了更加重要的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了更加重要的价值取向:维护养老金的领取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法官避免了冗长的法理分析和法律分析,只是运用了劳动法的第73条这个条文就把双方的法律关系及其权利义务解释分配清晰。  相似文献   

5.
物质帮助权来源于生存权,是中国宪法所确立的公民的基本社会经济权利,属于社会保障范畴.中国社会保障法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构成.本文以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基础渊源为核心,阐述了物质帮助权属于社会救助的法律关系,国家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扮演义务主体的角色,而公民是权利主体.阐明中国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实施保障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倡导对传统物质帮助权实施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建立以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为基本载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席能 《行政与法》2010,(8):66-69
我国对行政救助的理论基础研究不充分而且存在着一些误解。行政救助是实现制度正义的必然要求;生存权保障是行政救助的权利基础,生存权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决定了行政救助是实现生存权的重要手段;行政国家下行政权更加能动和积极,可以用行政立法、行政决策等形式全方位地参与到行政救助的规则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去。因此,应把正义理论、生存权保障理论和行政国家理论作为行政救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景春兰 《政法学刊》2016,(4):108-114
广东地处发展与改革的前沿。广东地方立法以国家妇女权益保障立法为根据,紧跟国际妇女权益保护规约,首次从法律上明确性别平等的内涵,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或措施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具体细化和执行妇女参政议政权、工作权、婚姻家庭权益、财产权益等保障规定,同时,广东地方立法突破国家立法,出台保护妇女权益的诸多创新性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法律排斥”与“社会排斥”既相关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法律排斥”具有法制根本性、权利本质性和过程系统性等特征。从宪法权利体系而言,农民的“法律排斥”突出表现在:农民的选举权不对等、土地财产权不明确、结社权悬空、物质帮助权缺乏等。解决农民的“法律排斥”问题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需从立法、行政、司法等多个方面予以完善。具体包括修改宪法和与完善专门立法,依法行政与实施普惠政策,确立司法保障与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观念的差异,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尤其是财产权益保护,在立法和理论上仍有许多滞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机制,不仅是人权保护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应完善被告人赔偿机制,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途停运权,是法律为保护卖方在货物上的利益而设立的单方权利。该权利最早通过英国判例确立下来,后被一些国家以成文法方式加以规定,在保护国际贸易中卖方的权利,防止欺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类似于中途停运权的权利,但该规定过于简单和抽象,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地规范和保障航运实务中各方当事人的权益,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主要以英美两国中途停运权立法为视角,着重分析中途停运权的性质和价值,行使的主体、条件和方式,综合借鉴英美相关立法规定为我国中途停运权立法提供了建议,主张在我国《海商法》中确立中途停运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郝鲁怡 《河北法学》2014,(11):63-72
虽然家庭工人与其他劳动者相比,具有“劳动者”的一般性法律地位,然而,家庭工在工作性质、主体构成以及职业类型等方面区别于其他行业,因此呈现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职业特征。在保护家庭工人劳动权利领域,国际劳工组织的《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人权普遍性原则与劳动权利保护竞合的方法。其中,平等权、禁止性别歧视以及移徙权在家庭工人权利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制定家庭工人权益保障的专门性立法提供了以“权利基础”为导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婚姻家庭法》虽有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这些规定因过于片面、原则、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跟外国法律比起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从而出现留守儿童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应该总结经验,吸取外国法制的精华,加强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家庭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第三人权益予以保护具有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顺应公民权益保护范围扩大的趋势,符合服务行政理念的要求。目前,我国对行政第三人及其权益保护研究不够深入,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必要加快立法,明确行政第三人的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方式,完善行政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内部和外部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向来重视对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都有大量的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规定,这些规定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我国对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内容,按儿童权利的性质特征区分,主要有: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国籍权、名誉权、荣誉权、智力成果权、教育权、接受抚养权、继承遗产权、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权、请求社会援助权、司法保护权,等等。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就是权利社会。当公民因身体疾患而就医时,医方(医院、医务人员、卫主管理行政机关)就与患方(病人、病人亲属、病人所在单位)构成了医患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双方都享有权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医疗事故的敏感性,并考虑到法律的可预测性,兼顾规则内容的前瞻性,公正合理、科学严谨地对医患双方的权利进行构架,并界定其内涵。只有这样,当事人权利受到了侵害时,才能寻求到法律保护,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司法救济。 一、医院、医务人员、卫生行政机关的权利 1、医疗权 医疗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已于2012年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我国立法中得以确立。但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该条款是否适用于涉案企业等单位主体,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将该权益的主体扩展到单位也无实质意义。在企业合规改革逐渐深化的当下,加强对涉案企业刑事追责过程中相关诉讼权益的保护,与以企业为代表的单位的诉权保护立法简陋的矛盾日益凸显。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单位明确规定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的主体,并辅以配套保障制度,已成为完善单位犯罪立法、保护涉案企业正当法律权益的必然选择。虽然,单位因为不具备自然人的耻感,对其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进行保护的紧迫性较自然人弱些。但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在我国当前社会事实下仍有其正当性基础。我国应秉持制度功利主义权利观,通过立法明确赋予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3月,又一家弃婴临时庇护场所——婴儿岛在瑞士提契诺州首府贝林佐纳市设立。自2001年5月9日设立首家婴儿岛以来,以设立婴儿岛来保护弃婴的方式在瑞士日趋普遍化。新添婴儿岛3月开放当今时代,弃婴问题在世界各国仍然普遍存在,弃婴往往被丢弃在隐秘的场所或野外,生命常常得不到保障。多年来,全球各国也一直在就弃婴问题的立法及保护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为了  相似文献   

19.
土地股份合作制与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作前 《法治研究》2007,(11):16-23
土地股份合作制对于农民权益保障是把双刃剑。不规范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对农民的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生存权、劳动权等权利构成侵害。法律滞后、认识不到位、土地股份制改革价值取向偏颇、基层治理不科学等因素是土地股份制改革侵害农民的主要原因。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把保护农民权益放在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第一位价值,要充分认识土地股份制的复杂性和有限性,尊重农民的自愿,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完善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20.
团结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这一权利应该在劳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完善中国的团结权立法,应该坚持劳资权利对等的基本法律原则,任何一方不得享有特权。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而影响和侵害劳动者团结权的主要问题是雇主介入和控制工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