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司法鉴定实务中重复鉴定、鉴定不规范现象凸显,导致案件久拖不决,无法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约重复鉴定、规范鉴定行为的措施在于健全司法鉴定体制,完善司法鉴定制度,同时也需在证据制度、诉讼制度方面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诉讼当事人缺少专家证人的帮助、重复鉴定或多头鉴定、鉴定意见采信难是当前困扰司法鉴定的三大难题。重复鉴定或多头鉴定既是鉴定意见采信难的原因,也是鉴定意见采信难的结果,两者与诉讼当事人缺乏专业帮助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通过借鉴程序设计的相关原理,提出通过完善鉴定意见质证程序来解决司法鉴定老大难的新思路:一是完善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程序,并请专家辅助人、鉴定人来帮助当事人行使法庭质证权利,以增强当事人在法庭质证过程的作用;二是强化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结果在法庭采信中的意义,弱化法官对鉴定意见的自由心证或实质审查的采信方式,以完善鉴定意见的法庭采信程序。  相似文献   

3.
重复鉴定是我国司法鉴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对司法鉴定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部分解决了重复鉴定问题,但刑事诉讼中的重复鉴定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影响了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需要继续对刑诉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重复鉴定现象在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屡见不鲜.重复鉴定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又使得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下降.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的相关法规中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在立法层面上对重复鉴定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但要控制重复鉴定问题,仍需从立法层面、鉴定工作本身以及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和认证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中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造成鉴定和诉讼资源的浪费,在妨害诉讼效率的同时,带来司法鉴定威信的缺失和司法鉴定启动的无序等问题。但再鉴定有其存在合理性,表现在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和对案件事实的明确上。解决司法鉴定中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方法在于建立统一完善的司法鉴定标准体系。此外,专家陪审员制度和司法鉴定听证也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司法鉴定的规定作了较大修改,对推进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但从司法实践角度看,有些问题仍可探讨。刑事司法鉴定作为证据种类名称修改为“鉴定人意见”和“鉴定报告”更适合司法实践;重新鉴定启动权的不平等、重新鉴定无次数限定、对重新鉴定人的资质未作要求,将无法遏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现象存在;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过轻、缺少鉴定人出庭经济补偿的规定、对鉴定人实施人身保护范围过窄且难以落实、专家辅助人提出意见制度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到鉴定意见的质证采信。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是司法过程中鉴定的总称。不管是在刑事诉讼,还是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都经常涉及对案件某些专门性问题的鉴定。司法鉴定不是对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而是对某些案件事实所做的评价和检验。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尚不健全,违法鉴定、错误鉴定、不必要的重复鉴定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存在,这不仅妨碍了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认定,进而影响对法律适用问题的准确把握,甚至还会影响司法正义的实现。鉴于此,本文拟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作一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司法鉴定体制的建议。一、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之现状及其成因随着我国三大诉讼法典的相…  相似文献   

8.
鉴定机构社会化后,出现了管理体制错位、鉴定机构投入少、某些鉴定人才短缺严重、诉讼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问题突出、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受损、鉴定市场的恶意竞争等诸多问题。要改革和完善鉴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细化鉴定准入条件、统一鉴定标准、规范鉴定结论采信制度和鉴定收费、强化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责任,从加强对鉴定的审查监督来约束鉴定机构,规范其运作,促使鉴定机构维护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刑事犯罪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现象也日益增多,刑事司法鉴定对于探明案件真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此次修改并不彻底,不足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自侦自鉴"、"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据有关实证调查分析,我国刑事诉讼中涉及的鉴定一般都是由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作出的,而对侦查程序中司法鉴定的规制却少之又少。在侦查程序中,侦查机关占据主导地位,控辩双方的鉴定权配置不当,辩护方的权利受到制约。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应当从侦查机构中剥离出来,建立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门为刑事侦查服务的鉴定机构。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对人身伤害重新鉴定立法位置安排的不当和程序设计的缺失,遭到了鉴定实践的抗争,默默演变为不断重复鉴定的制造源。因此,应当完善人身伤害重新鉴定的启动程序,经过文证审查的过滤,建构专家委员会的终结性复核鉴定制度,并通过诉讼程序消解鉴定障碍,达到公正选择适用重新鉴定程序规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entication rules of material evid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justice. The core of authentication system of real evidence is storage chain rules. We can only accept the evidence in the condition of legally custodian, evidence collected under legal procedure, the transfer without delay, the transport under control,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The authentication system of real evidence also contents the exception of storage chain rules.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发生的若干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案中,可以透视出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足,当事人在鉴定中缺乏知情权和启动权,公安司法机关不愿意鉴定人出庭等问题困扰着我国鉴定制度的完善。应以正当法律原则为指导,完善作为科学证据的鉴定意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独立,公平,规范,高效的鉴定制度,最终实现统一的司法鉴定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一步到位.会有很大难度。因为这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有较大差距。但为了与总体目标相衔接,在过渡期内制定的法规必须体现超前性,方能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侦查实践中,辨认这一侦查措施的实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辨认活动在实施前没有得到审批或者乱审批、辨认规则粗疏等。因此,应在法律规制方面对辨认措施加以完善,以便使其在侦查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执法程序上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的突出因素。为此,应采取领导重视,从硬件和软件上加强公安法制部门的建设;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考评机制等措施来提高执法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司法实践已对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活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真正实现依法、客观、公正、科学,就必须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范,严格活体损伤鉴定程序,遵循活体损伤鉴定基本原则和依据,了解相关因素及其注意事项,熟练掌握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技能。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综合分析、深入研判活体损伤鉴定相关问题,才能确保活体损伤鉴定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可采性是英美证据法的核心概念,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建立关联性规则、排除性规则和可靠性规则来保障专家证言的客观可靠;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主要通过程序控制来实现这一功能。我国鉴定意见应当在借鉴美、德两国的基础上,构建包括一种以程序控制为主导,包括鉴定意见关联性规则、合法性规则、可靠性规则在内的可采性规则体系,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异议鉴定的强制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作为我国诉讼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司法鉴定的无序和混乱严重影响诉讼价值的实现。因此需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鉴定决定权 --从重复鉴定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鉴定决定权之归属不明是目前我国现行民事鉴定制度诸多弊端,尤其是重复鉴定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明确民事鉴定决定权的归属也就是改革现行民事鉴定制度的较佳切入点.通过比较美国、日本、我国台湾的相关立法和理论,结合诉讼法原理论证,我国的民事鉴定决定权原则上应由法院享有.  相似文献   

20.
劳动规章制度既是民办学校行使劳动管理权的法律依据,又可以作为劳动争议中的裁判依据。民办学校现有劳动规章制度存在内容违法、制定程序违法、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缺乏与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有效衔接等突出问题。民办学校在劳动关系管理中面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承担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等法律风险。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建立相应配套制度,有效预防和降低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