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 2001年3月7日被告人洪某之妻严某从广东揭阳市搭乘普宁到泰和的客车回江西寻乌县城.当客车途经丰顺县的丰良地段时,被害人即客车司机姚某与睡在司机卧铺位置的严某发生口角,起因是姚某盖被子时引起严某不满.此事不久便平息.同日下午2时许,被告人刘某接到表姐严某的电话,说其在客车上被司机欺侮.被告人刘某便告知了被告人洪某,洪即到寻乌县南桥镇派出所作了报告.后刘邀集被告人徐某等欲教训司机.尔后,被告人刘等五人乘被告人徐某驾驶的面包车到寻乌县南桥木材检查站,载到被告人洪某后驶往江西与广东交界处的停下.由被告人洪某提出搞司机一点钱,得到其他人的同意.六被告人还商议收到钱后要叫司机写下纸条等事宜.  相似文献   

2.
死刑复核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对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的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程序审理的对象只是按其他审判程序审结的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包括: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过了上诉、抗诉期限,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依审判监督程序审结的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如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委托律师辩护的,被告人应享有律师辩护权,复核法院应为被告人指定律师辩护.  相似文献   

3.
方柏兴 《当代法学》2016,(6):138-147
强调律师独立进行辩护,不受被告人意志左右的“独立辩护人”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并引发了实践上的消极后果.基于有效辩护和尊重被告人自我决定权的理念,在协调被告人与辩护律师的关系上,有必要提倡一种新的思路.此种思路可以在理论上概括为权利保留原则.其中,被告人作为辩护权的权利主体,对直接影响自身关键性权益和道德自由的保留性权利享有最终的决定权.一旦被告人在权利行使上与辩护律师发生冲突,根据权利性质的不同,可以分别适用被告人主导型和协商型的解决模式.辩护律师与被告人的约定、被告人行为能力受限、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沟通不能以及权利行使违反律师法定义务则构成权利保留原则适用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宪法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在司法工作中的体现,其意义在于保证客观全面地查清案情,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正确地适用法律,达到不枉不纵.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应当体现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怎样依法保证被告人的辩护权呢? 一、侦查阶段,不能忽视被告人的辩护权.有人认为依法保证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审判机关的事,到了审判阶段才允许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因此,在侦查案情时,容易忽视.有的询问被告人方法失当,不够冷静,致使被告人不敢行使辩护权;有的思想方法片面,先入为主,听不进被告人辩解性的陈  相似文献   

5.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作为公诉人开庭时的情景,当时接手的是一桩被告人脱逃三年之久的交通肇事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很有经验,在庭审中紧紧抓住案发当晚的道路情况,从紧急避险的角度为被告人无罪辩护,并且还向法庭申请了三年乘座被告人车辆的乘客作为证人出庭,为被告人作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其中规定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也是证据之一种.所谓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被告人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就案件事实所作的口头的或书面的陈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告人口供.有的国家对被告人口供这一证据的概念,只是笼统的表述为"被告人供述".我国刑事诉讼法则表述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这就明确指出,不但被告人承认犯罪的陈述是证据,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品格证据是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也是审理性侵犯案件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被告人品格证据本身、法官认定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心证以及被告人品格与性侵犯案件事实的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因此,有必要从模糊视角审视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并构建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运用程序,以期为性侵犯案件取证难问题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法院依法判定被告人有罪之前,应当推定被告人无罪,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宣判被告人有罪之前,都应该推定被告人是无罪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了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内容,其中很多内容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被告人与证人的诉讼地位根本不同我国刑事诉讼法把刑事被告人与证人作为两种独立的诉讼参与人.他们都是知道案情的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都有证明作用,但他们的诉讼地位却截然不同.证人处于第三人的地位,与案件本身无关.证人证言可能包含开脱被告人罪责的内容,也可能包含证实被告人罪行的内容.法律未规定证人具有辩护和控诉两种职能.如果证人作伪证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时,便丧失了他在该案中的证人地位而成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人权的保护,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本文指出在刑事诉讼中存在刑讯逼供问题,它严重妨碍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我国应从制度和认识两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直击90分钟审结8案 4月12日上午,宜州市法院科技审判法庭内,刑事审判庭对被告人杨长华盗窃等8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集中进行审理,河池市中院、检察院、宜州市政法委的领导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14人到庭观摩,被告人的家属等50多人旁听. 9时整,8名法警将8名被告人押进法庭.独任审判员一并查明被告人的身份、宣布案由,同时告知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名单,告知申请回避、辩护等权利,审判员问,被告人是否已听清楚,是否申请回避? 众被告人分别回答,已听清楚了,不需要申请回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审判的畸高定罪率,暗示着庭审之被告人很可能既是被控案件的参与者,亦为犯罪信息的拥有人,其角色的双重性导致对被告人的调查成为庭审多方主体互动的重镇.现代庭审制度在尊重被告人权利的前提下,积极激励被告人披露法官所不知晓的个体知识或私人信息,这与庭审调查被告人的顺序、方法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现行被告人刑事庭审调查程序,无论调查方法抑或调查顺序都存在问题,必须修正与革新.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案情 2007年1月27日下午,被告人王某以给吃水果糖为由,将本乡王湾组四岁女孩黄某诱骗至本组东头的稻场强奸.案发后侦查机关迅速查清犯罪事实,被告人亦供认不讳.该案在法院庭审中,被告人的辩护人突然提出被告人有精神病,要求作精神病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诉讼主体及其提起,审判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刑事被害人;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以外的人也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等等.作者还就被告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以及无罪判决能否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是在废除了以往的有罪推定和司法专断的基础上建立的,并且在近年来的立法活动中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一般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是由检察院承担,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者无罪的证明责任.但是被告人在刑诉中是处于被追诉的地位,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但是又缺乏相应的法律予以支持,那么可能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承担不利后果.故应该明确被告人的证明责任,但是必须遵循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相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古墓盗掘正猖獗 林细生、刘胜利等27名被告人在法警押懈下鱼贯而入,站到了法庭被告人席上.法庭核查被告人的基本身份情况后,公诉人开始宣读长达24页的起诉书.指控显示该案"一是人数多.二是手段恶劣,三是主观恶性大……"  相似文献   

17.
贺红强 《法学论坛》2016,(5):144-150
被告人受审能力理论的产生伴随着被告入主体地位的提升和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加强.被告人受审能力制度有利于保障正当程序、促成实体公正、确保庭审秩序.我国当前并无关于被告人受审能力的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呈现重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轻受审能力鉴定的现状,使鉴定人陷入两难境地,亦不利于人权保障.我国宜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合理构建被告人受审能力的认定程序,明确认定后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自白,是被告人的供述形式之一.由于被告人对自已犯罪与否知道得最清楚,所以被告人真实的自白,也可以作为一种证明方法,来认定案件事实.但是被告人自白的动机极为复杂,自白本身的真实与虚伪可能性往往同时存在,因而鉴别被告人自白的真伪,判断其虚实,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对此试作探讨,先从一个案例说起:吉林省某区供销合作社,1953年秋为了便于开展供销业务,又分出一个供销组.在本区内几个乡之间,做粮食的收购等工作.供销组的营业员共二  相似文献   

19.
基本案情 2008年8月17日,被告人张某甲、张某乙伙同孟某、王某因欲进入某公司生活区而遭保安杨某、罗某阻拦.四被告人即与杨某、罗某两人发生争执,并强行进入.在生活区内执勤的保安田某、代某闻讯赶至,对被告人张某甲等人进行指责.四被告人即对被害人杨某、田某、代某进行殴打.  相似文献   

20.
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的理由部分(以下简称“判决理由”),应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1.确定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2.阐明量刑情节;3.分别不同情况对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罪行和情节予以评判;4.引用法律条文。现笔者分别就上述几个层次谈谈自己的浅见。第一,确定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对于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应从犯罪构成的要件入手分析确定,不仅要判明被告人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哪一类犯罪,还要具体判明其行为构成了该类罪的哪一种犯罪,即必须确定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