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硝酸破机法与传统硅藻检验方法的差异以及优点.方法 无水乙醇充分固定尸体组织,取材80~100g,剪碎后使用硝酸破机,离心水洗去除有机成分后涂片镜检. 结果硅藻纹理清晰,容易辨识,方便记数及种类甄别.结论 改良硝酸破机法检验硅藻操作简单,检出率较高,标准化的实验过程可有效避免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避免实验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增加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陈福林 《法医学杂志》1990,6(2):31-31,39
脏器中检出硅藻是证明生前溺死的可靠方法.长期以来,法医实验室一直沿用硝酸沙浴法检验硅藻.八三年有人报道采用硝酸酒精法破机,在许多方面优于硝酸沙浴法.本文采用硝酸乙醚法破机,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燕翔  杨帆  雷元卫  苏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1):64+90-64,I0002
硅藻检验是法医病理学用于鉴定溺死的传统方法,尤其对高度腐败和白骨化尸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硅藻检验的破机法主要有:强酸法、物理(机械、焚烧)法、生物酶消化法等。本文尝试采用控温高速组织捣碎机(江苏江阴科研仪器制作厂)制成组织匀浆,以硝酸破机法进行硅藻检验,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标准硝酸破机法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验水中硅藻的效果。方法采集广州市区海珠桥段珠江水样本,分别采用标准硝酸破机法(GA/T 813-2008)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硅藻的检出率;再将水样本按25、50、100、200倍稀释,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检验,比较其最低检出量。结果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与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检出数量和检出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最低检出量为37.2~18.6个/m L,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则低于18.6个/m L,在样本稀释200倍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经微波消解后硅藻结构未产生明显变化。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对硅藻破坏程度低,检出率高,在法医学溺死案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4种硅藻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硝酸乙醇法、酶消化法、“破机罐”法和Soluene-350法在检验硅藻中各自的优缺点,为法医实际办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家兔肝、肾和骨髓3种组织各2g,分别用上述4种方法消化,比较4种不同方法分别将组织这些完全消化所需要的时间、消化能力、对硅藻的检出率以及对硅藻的破坏程度。结果消化时间以Solu-ene-350法耗时最长,其次是酶消化法,硝酸乙醇法和破机罐法耗时最短。4种方法消化能力的强弱依次是“破机罐”法、硝酸乙醇法、酶消化法、Soluene-350法。对梅尼小环藻(淡水)和桥弯藻(淡水),酶消化法的检出率最高,硝酸乙醇法其次,“破机罐”法和Soluene-350法最低。对舟形藻(海水),酶消化法的检出率高,其余3种方法几乎没检测到。扫描电镜观察:酶消化法对硅藻结构几乎没有破坏。其余3种方法对硅藻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论从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角度,应选择“破机罐”法和硝酸乙醇法;从安全性和环保角度,或可疑水样为海水及硅藻密度较小时,应选择酶消化法;Soluene-350法因耗时长、成本高且硅藻检出率低,不适于在基层法医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Wang JW  Yu XJ  Wang XY 《法医学杂志》2008,24(4):276-279
综述了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等情况。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样品的检测。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Ye GH  Yu LS  Zhang YG 《法医学杂志》2007,23(5):355-357
目的探讨一种硅藻检验新技术。方法取材5g,用碎浆法纯机械破机,离心后涂片、镜检。结果除个别羽纹纲硅藻外大部分硅藻纹理清晰、容易辨认,还能灵敏地检出有机硅藻。结论碎浆法检验硅藻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出率高,对身体和环境几乎无损害。  相似文献   

9.
李延阁 《刑事技术》1998,(6):35-35,37
本文介绍一种检验硅藻时破坏有机质(简称破机罐)的工具。对于溺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教学及法医工作者的劳动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硅藻检验是鉴别生前溺水死亡与死后抛尸入水的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尸体高度腐败或白骨化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检验器官组织中的硅藻时要先破机,为此,我们成功研制了破机罐,为硅藻检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破机工具。  相似文献   

10.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应用破机罐检验硅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密闭式破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破机效果好,不污染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Li Q  Ma KJ  Zhang XD  Yu YA  Xu SG  Zhao H  Chen X  Yan JJ 《法医学杂志》2011,27(5):324-6, 333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硅藻对于判断水中尸体死亡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水中尸体407例,对死亡原因、案件性质、组织器官中硅藻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取45只兔按照生前、死后入水及不同季节入水等随机分为9组,应用硝酸消化法处理检材,检测肺组织中硅藻含量.结果 407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阳性372例,其中意外死亡和自杀351例,他...  相似文献   

14.
<正> 水中尸体,诊断是否生前溺死,是法医学鉴定中必须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解决这个问题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肝、肾强酸破机检验硅藻法,由于操作程序繁杂,洁净条件要求较高,污染干扰较难避免,准确性有限;测定左、右心血血红蛋白法,虽较简便,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因尸体腐败失去鉴定条件,无法运用。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16.
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结论是判断死者是否溺死的重要依据之一。微波消解-真空抽滤-扫描电镜法硅藻检验已经成为水中尸体案件的常规且相对可靠的检验方法,相关内容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该类案件的检验结论通常表达为:水样,尸体的肺脏、肝脏、肾脏、骨髓中检出某种硅藻和硅藻含量。但受死者的死亡过程、水样的提取方法和检验方法等因素影响,硅藻检验的结果会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检验结果中有或没有硅藻来判断是否溺死。只有合理地分析和运用该检验结论,才能正确地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更好地刻画死亡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检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解释结论的成因,希望能够帮助法医依据硅藻检验结论,更加准确地判断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实质脏器中检验硅藻用以证明溺死已为国内外多数法医专家采用。对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破机技术,防止污染和减少硅藻损失等问题,国内法医同行也都做过许多研究,并有多篇论文报道[1-4]。笔者在参与此项研究过程中已明确:进入血循环的硅藻在各内脏分布和多少有差异。为深入研究脏器的不同部位,硅藻含量多少有无不同,以获得最佳取材部位,提高硅藻检出率。兹就此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已知溺死尸体21例,各取右侧肺脏,整个肝脏和具有完整被膜肾脏一个。肺:取上叶,剥去浆膜层,自浆膜下肺末梢组织和近肺门处组织各取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为应用该系统进行硅藻定量分析提供参考,并对该系统所搭载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收集10例水中尸体的器官进行硅藻硝酸消解,利用数字化切片扫描仪将涂片数字化扫描后,使用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进行硅藻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该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所搭载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98.22%,硅藻识别的查准率达到92.45%。结论该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实现了硅藻的自动化识别,可用于实际案例中硅藻的辅助检验,并为水中尸体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检测脏器内硅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检测脏器内硅藻的新方法。方法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生前溺死组(n=15)和死后溺尸组(n=15)。提取兔肺、肝、肾、股骨骨髓和现场珠江水样,采用建立的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测脏器组织和水样中的硅藻,并与硝酸乙醇消解-扫描电镜联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生前溺死组的兔肺、肝、肾、股骨骨髓组织中大多数观测到与现场珠江水样一致的硅藻,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测脏器内硅藻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05.2个/2g肺,18.7个/10g肝,6.5个/10g肾,6.3个/0.5g骨髓;肺与肝、肾、骨髓检出硅藻的阳性比例为86.7%,脏器硅藻检出含量和硅藻检验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硝酸乙醇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所测值。死后溺尸组的兔脏器组织均未观测到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测脏器内硅藻,高效、安全、环保,硅藻检验灵敏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定性定量分析准确度,且能有效避免污染,在法医学溺死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家兔18只,分为溺死组、死后(抛尸)入水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只。采用消化—光镜法作肺、肝、肾硅藻计数(定量)及种属鉴定检验,同时作水样检验及空白对照。结果:(一)进一步证实生前硅藻可经空气源性进入肺脏并存积于大循环内脏(肝、肾)的概念;(二)提示水中尸体肺脏如有大量硅藻检出,仅此即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依据;空气源性吸入及检验过程中的污染并不影响该检验结果对鉴定溺死的判断。种属分析溺死组肺与水样的主要硅藻种属相符,而肝、肾中硅藻计数及种属分析均无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