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仅指"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西方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而不是"精英化"、"学术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而不是"教条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整体化",而不是"图谱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从1894年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直至1953年去世,在长达近60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他先后做过"三次"界定;对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他从"四个方面"强调必须创新;对于如何划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他强调了"三条"。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进一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步伐,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台湾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方面,即"什么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么样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旨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在这一历程中生发出三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它们分别从三个维度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真意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什么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离"了什么。深入分析和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这三个命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寓涵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对于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时代解读和历史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郑洁 《理论探索》2007,3(5):46-49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时提出的"四个分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明确路径。真正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什么、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之争,而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是我们从著作中可以归纳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它不是教条的而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读著作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用发展的态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范磊 《学理论》2008,(24):46-4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什么的争论,多年以来在哲学界从未停止过。本文试图从与孙正聿先生商榷的角度,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看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事实上二者是包含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包含在"世界观"之内的。  相似文献   

10.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端论"客观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其与"正统论"辩证对应.以实践标准检验它们正确与否.是处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有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的表现.立基于实事求是的根基性原则,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中的"异端"和"正统"问题.  相似文献   

12.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陈冲  张冬冬 《学理论》2010,(29):36-3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所有因素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独特创新,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并精彩解答了四大时代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一个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前使命就是要像回答前面四大课题一样,集中而全面深入地回答这一时代新课题,并形成新的完整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这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自觉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理论、践行实践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思想的哲学向度研究便是对该问题的直接回应:其物质观科学廓清了政党纪律思想"是什么",其辩证法和解了政党纪律的内外"双重性",其历史观现实回应了"为什么人构建"的问题,其价值论合理回答了"何以"构建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思想。利用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探索、研判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对"五组问题"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这"五组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组问题对应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的提升,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架构,理论界主要存在着"两个组成部分说"和"三个组成部分说"的分歧。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说法,但表达过"两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态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称。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学说",并强化了这一学说的理论地位。恩格斯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说"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证明恩格斯和列宁的对立,而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以下简称《讲话》)。以上这段引文是《讲话》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对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学界,一些论者那里长期以来是处于"用经典、注原理"的。《讲话》之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从"三个组成部分"(三驾马车)转变到从经典解读上来。目前,学界对经典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亮剑型的,一种是绕道型的。这两种类型都力图往经典解读上汇流。但是在这里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读就没办法进行。文章的研究在于使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第二个视角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视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以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要求.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理论化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反映,从古到今人们都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中追求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种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哲学。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为了什么,单纯的使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大众哲学素养?从长远来看,我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为根本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