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公民期待已久的第四次修宪从八个方面对我国《宪法》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其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将“人权”写入宪法。人权入宪,这在我国宪法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次修宪赋予了公民更广泛的权利,将给国家政治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修宪,民营经济又一春——重庆民营经济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丰 《公民导刊》2004,(2):13-15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提出的14项宪法修改建议。其中第十三条,修宪建议作出了如下表述:“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3.
薛凯 《半月谈》2004,(1):27-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这将是我国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一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博士在接受《半月谈》专访时指出:“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  相似文献   

4.
宪法修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萍 《人大研究》2003,(9):4-10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 ,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之后 ,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修宪问题的文章 ,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宪法修改的方式世界各国宪法修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部分修改 ,即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变更、补充或删除。我国于 1998年、1993年、1999年分别对现行宪法进行的三次修正就属于部分修改。一种是全部修改 ,即按照宪法的修改程序对原宪法重新改写 ,原宪法废止 ,新宪法生效。我国于 1975年、1978年、1982年分别通过的宪法就是分别对前一部宪法进行全部修改而成的。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方式 ,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  相似文献   

5.
周叶中 《政策》2004,(5):53-55
2004年3月14日,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通过。这次修宪,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体现着“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对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快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邓小平年谱(1975-1979)》一书中,对邓小平同志在修改1978年宪法、制定1982年宪法中的主要活动和重要意见的记载,至少有14处之多。例如,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全面修改宪法的建议,并对修宪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高居所有法律之首,构成法制根基和法治基础。1982年宪法自实施以来,为推动改革开放铸造与时俱进之剑,又因认可社会变革而不断完善自身。继1988、1993、1999年三次修宪后,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其部分内容有所变动,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使宪法得以更加完善。一、对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的必要性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总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对1982年的宪法做了三次修改补充。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对1982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规定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肯定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将“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公安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公安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强公安执法监督,实行依法治警是依法治国的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严格刑事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3):27-30
从1980年9月开始起草,到1982年12月4日正式问世,现行宪法至今已经走过了32年的伟大历程。回首32年的峥嵘岁月,伴随着共和国跨越发展的步伐,现行宪法也完成了四次载入中国法治建设史的修正。从1988年宪法修正案确认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为土地出租全面开闸,到1993年修宪,将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再到世纪之交的1999年修宪,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可见,宪法的修改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应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自1982年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三次修改宪法。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本文拟谈谈对这四次修宪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思想理论方面1.思想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稳定性与宪法适应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修宪并不必然代表其稳定性的破坏。判断宪法稳定与否不应仅以宪法文本是否变动为标准,而应以宪法是否具有适应性,以及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是否被一以贯之地遵循来衡量。据此,我国现行宪法在短短20年虽经数次修改,但是这并不能够当作认定我国宪法具有“不稳定性”之虞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三、对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对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主要是在前三次修宪基础上,对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需要用宪法规范的、基本的、必需的、比较成熟的、非改不可的部分进行修改,对部分内容和个别条文进行修改,修改重点向宪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适当倾斜,使更加完善。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可通过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不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至三十一条共14条,涉及13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关系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我国现行宪法21年来第四次修正,共提出14项修宪建议,其中“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内容引发了各界关注,被称为中国25年改革开放成果的里程碑式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宪法修改程序包括提案、审议、起草、议决、公布这几个程序,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为了使宪法修改的程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以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实施,我们可以借鉴外国一些先进民主的做法,把修宪程序落到实处,把具体的修宪程序变成明文规定,而不是一纸空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参政议政权利的实现,体现程序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6.
王宏 《时事报告》2004,(5):24-26
此次宪法修改,历时1年,广泛征求民意,关注民众利益,共修改了13项,是1982年以来历次修宪中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在修改内容中,多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特点就是修宪为民。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宪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新时代同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及时地通过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才能以此不断提高宪法的实施水平,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修改的基本价值向度。要提高宪法实施水平的价值向度,现行宪法修改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二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轨道。  相似文献   

18.
宪法,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宪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也是必要的。宪法修改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以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祝明 《中国减灾》2004,(4):14-16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平台     
我国第四次修宪六大特点《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是对现行宪法部分内容进行的第四次修正。这次修宪,从启动到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历时整整一年,工作中体现的几个主要特点非常明显。一、坚持党的领导。二、充分发扬民主。三、遵循法定程序。四、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五、坚持宪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吕忠梅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由中国妇女杂志社主办的2003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