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重点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社会秩序的优化.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秩序的优化和社会控制的加强密切相关,社会秩序的建构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控制.但秩序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控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道德控制的问题,更是个系统问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四个要素.其中,社会中心是社会秩序建构的中心,社会秩序结构及其安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决定了社会的基于秩序,社会互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约前文化因素"共同规范社会秩序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2.
要弄清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从逻辑的角度讲,应该首先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建国以来的"社会"管理、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管理传统、当代世界的"社会"管理经验进行检讨,以理清需要中国政府管理的"社会"的外部界限和内部结构.鉴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存在真正的"社会"空间,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从中国历史和国外经验两个途径展开.  相似文献   

3.
"两抢"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社会影响极坏.近年来"两抢"犯罪主体、时空及方式都在变化,打防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要有效打击"两抢"犯罪活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打击"两抢"犯罪的网络化建设,从源头上控制减少"两抢"犯罪;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强化诸警种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生 《人民论坛》2020,(10):30-32
韩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经历了从初期的"成效显著",到大邱庆北地区的"滑铁卢",再到"被相关国家效仿"的复杂变化过程.韩国政府充分发挥了其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在规范、引导和服务中注重社会疏导能力的发挥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韩国疫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树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体制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刘彩霞 《求索》2013,(7):161-163
琼斯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类似于写《隐形人》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列美国当代文学四位巨匠之一。他的《已知的世界》触及了美国黑人历史最为敏感的一页,这部作品是美国20世纪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爱德华.琼斯自己也放佛亲历了整个故事,只是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了进来。爱德华.琼斯站在当代人文精神更高的视野上,突破肤色对立和种族意识的局限,对在特定社会体制中的人性复杂矛盾进行深入挖掘和再现无论白人或黑人,把触觉推进到历史和社会制度的深处。用令人震惊的方式再现了美国历史上蓄奴制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从越轨、标签以及社会控制的视角来审视,"杨丽娟事件"的社会学意义在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思潮的多元,要从自然和社会两个维度来寻求强化社会控制的正功能,避免社会控制的滞后介入和反向刺激,从而以结构化、全覆盖的社会控制体系来防范越轨行为的累积和爆发。  相似文献   

7.
对宁波市涉枪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国孟 《公安学刊》2005,(3):82-85,102
2003年以来,宁波市涉枪案件频发,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打击查处工作、情报信息工作与涉枪犯罪打防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公安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涉枪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责任感;必须严厉打击流氓恶势力和赌博团伙犯罪,铲除"枪患"土壤;必须强化治安管理防控措施,"打源"与"截流"并举;必须强化阵地控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权;必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涉枪犯罪打击合力.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单位制度下,国家全面控制单位,单位包办社会,国家通过单位覆盖社会,由此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基本重合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制度的改革,国家对单位的控制力度有所下降,"单位办社会"局面初步得到扭转,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对独立,进而造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较为有限的分离关系。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强国家—强社会"是我们致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实行依法治国与加强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没有道德进步与民主法制发展的相辅相成,缺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互支撑,依法治国难以健康发展。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说,有硬控制和软控制之别。法律属于硬控制,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他律";道德属于软控制,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自律"。一般来说,凡是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是社会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的行为,也是社会道德所倡导的行  相似文献   

10.
平衡治理与和谐控制: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平衡治理"与"和谐控制"两个视角来看待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许多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要按公共政策平衡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平衡功能,化解或减弱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纠纷。同时,在充分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尊重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运用"和谐"理念和"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讲究以人为本,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目标、社会目标、社会成员的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趋于和谐一致,实行和谐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18.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