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婚前财产公证的由来与发展 (一)婚前财产公证的产生 我们应当先了解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亦称婚姻财产制.是规范夫妻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兼具身份法和财产法的双重属性.其内容包括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财产责任等问题。夫妻财产制的内容,一般分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三种情形。共同财产制是指以夫妻一体主义为原则.将夫妻双方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合并为共有财产,夫妻双方按共同共有原则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直至婚姻关系终止时才予以分割。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以法定财产制为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为主,以夫妻约定财产制形式为补充的夫妻财产制度。现行夫妻财产制是符合我国夫妻经济生活实际状况的,对增进夫妻感情,家庭和睦幸福,以及稳定婚姻家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有些规定仍相当原则,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难以调整发展变化了的夫妻财产关系。本文拟从理论和审判实践上,谈点个人浅见,以求得认识上的统一,以利于完善和健全我国夫妻财产制。一、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征求全民意见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案凸现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对法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界定应遵循婚后所得推定共有的准则,其法理依据是夫妻之间存在的协力关系。夫妻财产制契约是夫妻之间就采用何种类型的夫妻财产制所订立的协议。夫妻财产制契约与一般财产契约不同,其直接产生夫妻财产法上的效力,即以双方当事人选定的财产制度替代法定财产制的适用。无论法定共同财产制还是约定共同财产制都存有一定缺陷。在我国夫妻财产制结构中增设非常财产制可以弥补共同财产制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正>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存续中有关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包括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内容。其形式,有统一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等。当代各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以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最为普遍。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分别财产制,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共同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即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单独行使管理权、收益权及处分权。同时也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财产的管理权交于夫,或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婚姻终止时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财产制,即夫妻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相似文献   

5.
夫妻财产制探究夫妻财产制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其性质和特点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纵观世界各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以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  相似文献   

6.
(三) 夫妻财产制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人身关系是基础,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是派生于并从属于人身关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财产关系就不重要。夫妻的财产关系也是反映夫妻地位是否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夫妻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关系中的主要内容。我国婚姻法所确立的是以共同财产制为主,以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7.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效力的一项重要法律内容,也是近现代家庭财产制的重心所在.本文以夫妻财产制度为视角,从实践、理论和立法三个层面分析夫妻财产制度;以夫妻财产制度对私人财产的保护为主线,分析夫妻双方合法财产的权利保护,对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实行的是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相结合的财产制度.法定夫妻财产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直接适用处理现实夫妻财产关系的夫妻财产制度.它适用于夫妻没有对财产进行约定或者夫妻财产约定无效这两种情形。夫妻约定财产制,亦称为契约财产制,是指夫妻通过协商就婚前所得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处分和婚姻的对外责任以及婚姻终止时财产清算、分割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9.
婚姻对外财产责任是夫妻财产制的重要内容,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参与交易活动时,其行为是否以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承担责任,包括未参与交易的夫妻一方是否要对配偶的交易行为承担责任的问题。夫妻财产制涉及交易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安全。从规范婚姻对外财产责任的角度审视现行夫妻财产制,我们可以发现现行夫妻财产制的诸多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建议王歌雅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这一财产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曾为稳定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男女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物质财富的增加,这一财产制已不能满...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护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 《行政与法》2005,(12):100-102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有特定的财产构成。夫妻共同财产是共同关系,共同共有人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权有《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特别规定。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为维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利益,在共有人处理共同共有财产常常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又因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婚姻法》中对共同财产处分权规定的不完善,对共同共有人的财产利益得不到最好的保护。本文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并在立法上加以完善。并以案例作为司法救济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朱启莉  刘仁琦 《行政与法》2006,(2):128-128,F0003
婚姻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探讨后,我国新《婚姻法》终于尘埃落定,并相继出台了两个司法解释,但理论研究和学术讨论并未因此而结束。本文通过对作为婚姻法重要内容的财产关系的若干问题的论述,指出了某些尚值得商榷的地方,并对此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Faced with legal animus or outright legal prohibitions on adoption, fostering, or surrogacy, gay men and lesbians could be deterred from family 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use 2000 U.S. Census data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this assumption b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mily laws on the presence of children in the households of same‐sex unmarried partners. In doing so, we seek to assess whether formal law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family formation outcomes for gay men and lesbians. Employing a multilevel analysis, we find that formal law, particularly negative formal law, appears to play little role in outcomes involving family formation. Formal law might, however, play a greater role when defining property or other legal rights, such as through second parent adoption. These finding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notion that individuals are less likely to consult formal law in their everyday lives—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family matters—but are more likely to do so with regard to family issues concerning wills and estates, transfers of property, or other “business” matters.  相似文献   

14.
马新彦 《中国法学》2001,(4):167-176
土地所有权是美国财产法上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依据所有权人可否取得土地的现实占有,土地所有权被分为现实所有权和将来所有权。现实所有权又根据是否有主体、时间、条件的限制被分为绝对所有权和附条件的完全所有权、终生所有权、限定继承所有权及共有权。本文对美国财产法上各种现实所有权做了分析研究,提出:美国财产法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值得为我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泽渊 《现代法学》2003,25(2):11-17
法治的整体性是法治发展和法治研究中都必须关注而又被有所忽略的重要问题。尤其在具体法治的理论被提出以后 ,强调法治的整体性或整体法治 ,对于完善法治理论与全面进行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具有内在结构、对外联系和发展过程上的整体性质 ,强调法治整体性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法治的整体优化 ,全面推进和建立法治。  相似文献   

16.
论商誉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作者首先对商誉权的法律属性做了分析研究 ,指出 :商誉权虽然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但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比 ,又具有非确定的地域性、非法定的时间性、非恒定的专有性等显著特征 ;作者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商誉权制度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即商誉权的法律地位、商誉权保护的法律方式及侵害商誉权的法律责任等。作者还就商誉侵权的认定及其民事救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公司重组之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现代法学》2004,26(1):104-109
公司重组实质上是从法律角度谈资产重组 ,也即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公司重组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及其行为。在现阶段 ,我国主要的公司重组方式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收购、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参股、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等。在这些重组过程中 ,法律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本文将具体分析上市公司收购这种重组方式 ,结合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对其间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做出阐述 ,并提出自己对相关立法和实践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刘畅 《时代法学》2007,5(3):115-120
社会文化,尤其是法律文化的发展演变是使国际商事仲裁地位独具的内部驱动。文章试图寻找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文化传统,并以现代法律文化的几个新思路如现代法治思潮、契约理论新发展、共同体主义等为切入点,论述法律文化的流变带给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理论及实践走向的影响。同时,纳入法律全球化的相关思考,以期从多一个视角描绘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文化基础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刘保玉 《法学论坛》2007,22(1):14-18
物权法草案(六审稿)中设专章规定了"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这种体例编排及其中的不少具体规则设计是值得肯定的,但应增补关于"先占"、"货币与有价证券所有权的取得"和"取得时效"的规定,保留并完善前几稿中关于"添附"问题的规定.草案中关于不动产与动产一并适用善意取得的制度设计,可以成立;在善意取得制度对占有脱离物适用的特别规定中,不应仅限于遗失物,亦应适用于"盗脏".草案中关于拾得遗失物问题的规定,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再予改进.  相似文献   

20.
The reflections on data regul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this paper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legal problems of “data property rights.” Beginning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future IoT (in particular, smart c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egal concerns that may arise because of increased commercialization of object-generated data. The author uses German and European Union law to illustrate the legal complexities, solutions, and shortcomings. He demonstrates how and to what extent these issues are covered by tradition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highlights the conceptual blind spots of these regulations. He then contrasts the data protection paradigm (de lege lata) with the idea of a general erga omnes data property right (de lege ferenda) and describes the most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such a right, that is, a data producers’ property righ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ssible economic advantages of general data property rights, the paper discusses conceptual problems and constitutional concerns.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jects the idea of a general data property r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