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直接影响着所有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合同法体系中,无权处分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规定是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下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因其兼顾交易的安全价值和效率价值的立法目的,制度设计采用折衷方式,该法条难以保持立法目的的延续性和一贯性,与我国现有的许多民法规定相冲竞对<合同法>第51条做修改,应该首先考虑相对人和原权利人的利益,当其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权处分制度应该侧重于保护善意的相对人.  相似文献   

2.
无权处分是一个涉及无权处分人、相对人和财产权利人三层民事关系调整的复杂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比较物权行为模式和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极处分行为的含义及法律效果的不同,得出物权行为模式下的无权处分行为界定及效果更为合理,更利于民法体系内在的和谐,进而建议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重新认定,修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是人们最为常用的一种合同。《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内容的规范大多属于任意性规范,并不强制当事人必须遵循。甚至合同的约定可以改变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所以,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应尽量按照双方的协商详细约定,为了达到双方的目的,也可以改变《合同法》的一些任意性规范。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常见的漏洞有:1、标的物约定不明确;2、质量约定不明确;3、履行地点不明确;4、付款期限、方式不明确;5、违约责任不明确;6、履行方式不明确;7、计量方法不明确;8、检验标准、方式不明确等。任何一条不明确都有可能导致合同履行的障碍,同时在一方违约时难于确定其违约责任,最终导致一方受到损失。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当某些条款欠缺或约定不明确时,并不必然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 ,是指在买卖合同订立后 ,债权债务清结之前 ,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而生的意外毁损和灭失。所谓风险转移的界限 ,是指标的物的风险从什么时候起由出卖人转移到买受人。这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标的物的风险已由出卖人转移于买受人 ,则标的物即便遭受损失 ,买受人仍有义务按合同支付价款。如果风险尚未转移时标的物就发生毁损和灭失 ,则买受人不但没有义务支付价款 ,而且还可要求出卖人对违约承担责任。因此在买卖合同中正确处理风险转移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风险转移界限的一般原…  相似文献   

5.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世杰 《前沿》2004,22(1):127-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 ,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一直争论不已。本文以我国民商立法体例为出发点 ,结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逻辑关系 ,阐述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及其与善意取得制的法律关系。主张无权处分合同为尚未生效合同 ,但如符合动产善意取得制时 ,善意受让人可取得物之所有权 ;否则 ,善意信赖人也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或违约责任的有关规定 ,向无处分权人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7.
《买卖合同解释》完善了我国所有权保留制度,但仍有若干疑难问题值得探讨。文章从出卖人的取回权、买受人的回赎权、出卖人的另行出卖权、所有权保留与强制执行、所有权保留与宣告破产等方面,对《买卖合同解释》尚未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汽车买卖是一种民事活动,在消费者认可情况下,4S店"加价提车"行为,符合契约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则。合同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6l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购车合同是买卖合同的一种,受法律保护,但在履行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出现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或者  相似文献   

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39-152
通过北大法宝数据库对清算责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过往司法实践的总结以及职业债权人的描述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8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法理依据应当是一致的,清算义务人承担清算赔偿责任和清偿责任的法理依据均为侵权责任。公司债权人要求清算义务人承担清算赔偿/清偿责任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且诉讼时效均应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债权人债权受损时计算。对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损害时间点,可以根据案件各个关键事件发生的时间及顺序来判断,且应当敢于认定"应当知道权利被损害",而不是苛求"明知权利被损害"。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国家安全工作的国家秘密。”由此可见,保守所知悉的国家安全工作的国家秘密,是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那么,对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安全工作的国家秘密的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国家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有关国家安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借鉴了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在第108条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本文拟就预期违约的两种具体形态即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它们的历史起源、构成要件、法律救济、相互区别、与不安抗辩权的关系及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探讨,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裨益于对这一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合同变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77条和第53条,学界一般将第77条规定的合同变更称作“协议变更”,将第53条规定的变更称作“请求变更”。但我们越来越发现“协议变更”和“请求变更”的法律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需要。故此建议正在制订的我国民法典应在“协议变更”和“请求变更”的基础上,增设“约定变更”和“法定变更”,以完善现有的“请求变更”的规定。形成“协议变更”、“约定变更”、“请求变更”和“法定变更”四种合同变更形式并存的合同变更规范,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合同变更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向第三人给付契约属于涉他契约,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使第三人直接取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向第三人给付必须依赖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等基础关系而存在.我国<合同法>64条的规定未涉及第三人可以直接取得请求债务人给付权利,因而不能认定是向第三人给付契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是以政策调整为主,受此影响,对于如何依法追究土地承包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学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的《土地承包法》虽然明确规定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但合同当事人如何承担违约的民事责任依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土地承包合同中违反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上存在的内在冲突,由此导致在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实践中根本无法适用《合同法》追究违约方的民事责任。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法立法初期未对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予以特别考虑,致使我国行政合同诉讼审理规则模糊,不利于保障行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完善我国行政合同诉讼制度,拟对相关国家和地区行政合同诉讼的经验予以介绍,在比较研究之后,总结规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合同债权转让情形受让人与原合同债务人间纠纷的诉讼管辖确定规则的理解存在误判。受让人与原合同债务人之间并非合同关系。受让人所取得权利性质上为以合同债权为客体的支配权。受让人与原合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为受让人行使该支配权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因此其管辖权的确定不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而应直接适用法释[2001]12号第2条及第3条所确立的规则。该规则本质上为一个新的、有别于合同纠纷地域管辖规则的特殊地域管辖规则。  相似文献   

17.
孙莉 《中国发展》2006,(2):65-69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于19世纪末形成,在20世纪得到充分发展。知识产权领域的禁止反悔原则虽脱胎于允诺禁反言规则,但是它们在允诺的形式、意思表示、主观要件和适用范围上仍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两个原则因倡导公平正义和注重法律与现实的联系,对我国合同法和专利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每个人的事情。古往今来,关于婚姻的论说举不胜举,但有关婚姻契约的话题却有些少见,而具体阐述婚姻契约关系的文章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婚姻完全寄托在社会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救济上。笔者认为,在社会制定婚姻法律制度保障个人婚姻权利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每个人更应该认清婚姻的本质,正视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对自已的每一个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真对待(或者经营)自己的婚姻。本文就是从社会契约(本文所指社会契约都仅指民商事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婚姻关系。笔者认为,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既有作为契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它于无形中制约着婚姻中的男女,这种制约导致了许多规避婚姻法律的社会现象,因此,笔者强调,婚姻契约关系应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9.
法律必然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合同法也必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必须对合同法中各项制度加以完善,特别是对可撤销合同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形式的研究,进而探讨可撤销合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不仅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合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做出正确的判决或裁决。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是围绕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的滥用,一方面会威胁劳动者的生存权,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笔者在介绍解雇自由和解雇保护的概念及相关发展的基础上,分别从自然法、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对解雇保护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述,指出我国对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权进行限制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国际立法趋势的。然后透过司法实践遇到的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合同法中解雇保护的不足和缺陷,并在参照国外成功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立法建议,希望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面规制完善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雇保护制度,达到效率和公平的最佳平衡点,体现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