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两岸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逐渐增强、两岸全面交流局面形成、两岸顺利签署ECFA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特别是如何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两岸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推动两岸学术界、舆论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这一重要话题,本刊特邀请两岸著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一抒己见。所谈观点均为专家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本刊由衷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述取得更多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两岸经济关系和各项交流交往快速深入发展,碰触与研究两岸政治敏感问题、探讨与思考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开始成为两岸学术界、舆论界关注与议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倪永杰 《两岸关系》2013,(11):13-15
众所瞩目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于.10月11、12日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因为探讨敏感的两岸政治议题,引起两岸有关方面、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两岸主流媒体、美国彭博新闻社、日本产经新闻、朝日新闻、读卖电视台、每日电视台、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纷至沓来,进行密集、深度的跟综报道。这是继10月初印尼APEC“习萧会”后,掀起的又一波“两岸政治热”,两岸后续政治互动引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模糊空间的一些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趋于紧张,政治关系更是跌入谷底.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两岸主要政治分歧及其内在社会基础,并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作一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实现两岸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日益增多的交流、交往中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在两岸交流、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政治谈判,从政治上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岸主政者的日程上来。1995年两岸“两会”经多次协商已经取得的多项共识,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签署生效,其根源即是出于政治上的分歧。为了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更健康、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从去年中美最高级会谈后,祖国大陆的领导人就一再发出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并首先进行政治谈判的预备性磋商的建议。但是,由于两岸对举行政治谈判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卢文端 《台声》2013,(11):40-41
过去20多年来,两岸交流中一碰到政治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搁置争议”和“先易后难”。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明确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10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出席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中也进一步提出,“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这也清楚表明,大陆方面不希望将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拖到下一代,期待两岸共同承担历史责任,开启两岸政治谈判。  相似文献   

8.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8,(10):20-21
马英九上任后,改变了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对抗的政治路线,沿用国共两党政党交流的既有平台,推动两岸两会的事务性谈判机制的恢复。随着两岸两会谈判的顺利发展和逐渐深入,两岸政治互动将走上正常化、多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6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效显著,已进入巩固深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因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政治歧见难解而导致的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影响到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进程,更明显妨碍阻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
“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建构两岸政治关系的重要主张,指明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2)
<正>摘编自11月8日香港《文汇报》11月7日下午3时,在两岸中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跨越了66年历史的两岸领导人第一次握手。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上,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从而为未来两岸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为两岸和平发展夯实了不可撼动的基础。在会面中,习近平指出,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田野 《统一论坛》2014,(1):55-5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两岸官方政治对话由于存有分歧迟迟没有进展,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则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平台渐趋多元、参与对象有所扩大、层级不断提升等特点。201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来自“红绿蓝”三方的学术机构与智库团体共聚一堂,以民间性、广泛性与前瞻性等特点,首次就两岸间存在的诸多政治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新年伊始,岛内舆论界发生了两场令人瞩目的大辩论,一是由台湾实力雄厚、影响力较大的报业集团——《联合报》与两岸统合学会就“一中各表”展开激烈“笔战”;二是台联电集团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发起的两岸“和平共处法”电视辩论会。两场论战主题无不牵涉到岛内对两岸、统“独”等话题的敏感神经,其中透露出的讯息值得每一位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者省思。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实现由开创期转人巩固深化期的阶段性跨越,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民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规模与深度不断提升,但在政治领域,双方关系仍处于低层次的增进了解、累积互信阶段。为让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满足两岸形势变化的需要,本文拟在探索当前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两岸政治难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陈星 《台声》2013,(11):38-38
一直以来,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始终来自其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资源争夺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对民进党政策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党内各派系不得不对两岸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在此情势之下,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也成为该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建立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一直是两岸工商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达成"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的共识,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日益引起两岸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期特编发相关文章,期许这种关注能逐渐转化为现实。所刊文章表达学者研究观点,不涉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17.
鲁洪柯 《台声》2010,(9):17-17
无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是继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三通”之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展望未来,要确保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更需要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岸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18.
两岸政治定位的分歧处理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为中心,结合实际,通过对国家与政府、两岸、国家继承与政府继承、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分裂与分离等基本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以建立两岸政治定位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岸政治定位分歧诊断及处理的考察,认为“一个中国”框架下明晰的两岸政治定位有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而提出“一个中国,两个平等政权,中国代表权互补”两岸政治定位底线的建议,而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两岸政治定位也将有助于解决两岸“一个中国”意涵之争。  相似文献   

19.
何标 《台声》1998,(10)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已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有首《寄语台胞》的诗写道:“中秋皓月洒清辉,棠探情深叹久违。桑粹晴空八万里,不知何日彩云归?”三年前的春节前夕,江泽民先生提出了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重要建议,受到两岸同胞热烈欢迎,使象征祖国和平统一的“彩云归”,展现出新的曙光。时过三年,两岸情势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感到两岸早日进行政治谈判的迫切。目前,岛内乡亲大多盼望能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稳定的两岸关系。所以他们对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大陆政策强烈不满,要求台湾当局同祖国…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使两岸的经贸合作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将推动两岸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后ECFA时代两岸政治关系将如何走向受到广泛关注,既有文献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赖理论,构建双边冲突升级的动态博弈模型,对ECFA将如何影响两岸政治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ECFA签署后,随着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岸发生低级别冲突的概率将会增加,但是低级别冲突升级为战争的概率下降。从长期看来,ECFA将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