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岛会晤以来美苏裁军谈判的现状是:中导接近达成协议,禁止化学武器谈判大有进展;在战略武器与太空武器问题上,双方继续僵持:全欧常规裁军谈判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核禁试谈判步履艰难,前景渺茫。美苏对谈判有不同的方针。它们既着眼于未来争夺,又需要在近期内达成一项协议。人们有理由对美苏谈判可能达成的协议不寄于过高期望。  相似文献   

2.
尼克松执政后,在美苏核均势逐渐形成的背景下,新政府决定调整美国的外交与国防政策,缓和美苏关系。针对约翰逊政府遗留的部署反导系统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两个重要的军事与外交议题,尼克松政府把反导部署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联系起来。战略进攻性与防御性武器的部署与限制谈判相互作用,取得了美苏双方都能接受的成果,达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导条约》,并对后来美国弹道导弹防御政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苏就消除中导和中短程导弹达成了原则性的协议,并定于12月实现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第三次会晤,这是今年美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美苏二十多年核裁军谈判史上的一件大事。一旦协议签字并讨诸实施,即将意味着从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武库中全部消除射程为500至5000公里的整个一级核武器。尽管这一级核武器只占美苏核武库的3%—4%,但其政治影响却不可忽视,这不仅是战后40年来美苏第一次达成真正裁减核武器的协议,而且为整个军控谈判创造良好的气氛。中导协议的达成也表明美苏关系及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趋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的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有关裁军问题的谈判,但重要的有三项:一、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二、美苏削减50%战略核武器谈判,三、禁止化学武器谈判。除了第二项是美苏双边谈判外,其他两项都是多边谈判,美苏是参加国。由于美苏在欧洲常规军备和世界化学武库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它们自然都是裁减欧洲常规军备和禁止化学武器的主要对象。因此这两项裁军谈判的进程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的立场和态度。本文试就这三项谈判的现状和前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美国和苏联在太空中的军事竞赛日益激烈,双方都在建立太空战略系统。在太空中进行未来战争的阴影正在升起,这已成为当前国际上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浩渺无边的太空中角逐优势,早已开始,是美苏双方军备竞争的延续与发展。苏联在这方面投下了巨大力量,在反卫星武器上着了先鞭,正在推行建立航天站的计划,美国认为,这是对它的威胁,必须压倒对方,苏联也寸步不让,因此竞争有增无已。本文的主旨是叙述分析美国方面的决策、决定政策的原  相似文献   

7.
冰岛会晤后,西欧各国既欢迎谈判取得进展,又担心美苏达成损害西欧利益的协议。西欧防务不得不依赖美国核保护,而美国的核保护又不甚可靠,北约内部的这一基本矛盾,由于冰岛会晤,再次表面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西欧正在努力加强防务,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5年美国首次成功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以来,人类即进入一个崭新的核时代。几十年来美苏出于争霸的需要,竞相发展核武器,争夺核优势,核武库越来越膨胀,核武器质量越来越升级,破坏力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和人类生存。伴随着核武器而来的裁军谈判虽一直未断,但谈判并未能制止核武器发展,相反,核竞赛仍以难以逆转的趋势继续升级。如何制止军备竞赛,如何使美苏真正拿出诚意进行认真谈判以达成大规模削减核武器的裁军协议,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安宁,也关系到我国四化建设能否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下半期,美苏军控谈判由控制军备步入裁减军备的新时期。这是战后40多年来推动美苏进行军备竞赛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90年代美苏裁减军备的势头可能会加强,但裁减有一定限度。军备竞赛将在低水平上进行。谈判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仍会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0.
军备控制谈判是实现军事战略的辅助手段,双方都想通过谈判加强自己,削弱对方。随着核战略的变化,美苏两国现在的核谈判政策与前有所不同。美苏均有困难,需要妥协。苏联困难相对更大,对美让步较多,同时它注意运用策略,较为灵活,设法逐项突破,美国则态度较为僵硬。如果继中导协议之后,双方在战略核武器方面又达成协议,美苏缓和势将扩大。这次新缓和的时间可能比70年代为长。虽然如此,军控谈判的作用有限,它将改善两国关系,但不能消除双方军备竞赛由数量向质量的新发展,以及它们在各地区的争夺。对抗仍是两国关系的实质。美苏今后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共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权力的实质性内容及其表现是对重要自然地理空间的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成为人类新的地缘空间,空间技术成为21世纪的权力政治。自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紧随其后,美苏两国掀起太空争夺战,世界两极格局也扩大到太空。冷战后,国际地缘政治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太空格局也从冷战时代的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格局。走向太空的国家越来越多,太空探索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而各国在太空展开的博弈,实际上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在太空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底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次达成了削减一种类型的核武器——中程导弹条约之后,人们以乐观的心情期待着在较短的时间内裁军领域出现新的进展。但由于美国政府的更迭以及美苏在裁军谈判方针上的重大调整,使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出现了暂时停顿。最近由于苏联在削减战略核武器、常规军备和化学武器方面均作了实质性让步,双方立场又有靠拢,裁军谈判再次出现了较好势头。本文试图对国际裁军斗争的现状、前景和特点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国竞相发展太空事业,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的问题目益成为国际军事战略的显学。早在冷战时期,太空就已被美苏赋予军事意义,但太空军事化并不等同于武器化,太空武器化仍未实现。另外,美国推行的太空单边政策和太空相关国际法的漏洞都不利于太空安全,国际社会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太空既曾是美苏展开冷战竞争的主要竞技场,也曾是两个超级大国实现戏剧性缓和的展示舞台.①因此,不论是基于现实还是历史经验的考虑,太空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都拥有巨大的影响,两国也均将其视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关键领域.②一方面,美国要维护太空优势地位,确保其太空资产的安全和“充分利用”太空的权力;另一方面,中国则致力于增进自身能力,通过缩小双边力量差距来“说服”美国在该领域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美苏新缓和的出现同一个时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由于双方从过去尖锐对抗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新缓和的主要特点是:(1)苏联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2)双方都持较为现实的态度;(3)双方形成一种多层次的谈判、对话机制。新缓和虽将经历曲折起伏,但美苏继线保持现实态度,减少对抗,加强对话,将是基本趋势。新缓和将比70年代的缓和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太空技术的出现来自冷战时代的美苏军备竞赛。在世界第一颗卫星上天后,太空随之被赋予了军事化意味,太空武器化接踵而至。冷战后,为了确保太空霸权,同时维护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不惜重拾冷战时代的太空武器化政策,由此,引起其他国家的相应回应。太空武器化程度逐渐抬升,给国际战略稳定与平衡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引起反导系统和太空军备竞赛,增加核战风险,阻碍世界核裁军进程,也给太空商业开发、"太空2030议程"等带来诸多挑战。太空武器化给中国太空安全造成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使中国太空资产的安全陷于危险境地,中国利用太空资产的自由有可能被限制或被剥夺,战略目标(包括战略核力量)受到太空系统的侦察与打击的威胁。为应对太空武器化的威胁与挑战,从安全上加强太空威慑力量建设,构建中国的太空安全体系显得紧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近60年的国际太空活动曾出现过三次竞争与合作交替的历史,近10年来,在激烈的竞争中交织着深度合作成为太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特征.由于太空的脆弱性、太空武器昂贵、对太空冲突升级的担心以及太空合作带来的优势,迄今为止太空冲突并未发生.但是,随着太空国际合作逐步陷入困境、国家核战略和核威慑战略的调整、太空技术和太空武器的发展以及太空威慑和跨域威慑理论研究的进步,国际太空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将增大.  相似文献   

18.
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已持续一年之久,而这也被认为是明斯克协议的失败。尽管如此,明斯克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顿巴斯地区冲突的进一步升级。2015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关于顿巴斯地区冲突的谈判在德国和法国的调停下得以开启并达成明斯克协议。本文通过对明斯克协议谈判的过程分析,基于成熟时机理论评估谈判成功开启的原因,认为谈判中的三个要素对开启和推动谈判进程至关重要,包括主观层面对于互相伤害僵局的认知、愿意寻找共同出路的意愿以及相互吸引的机会。互相伤害僵局作为推动因素将冲突各方推出冲突本身,使冲突各方从主观层面或在第三方的调停下意识到各方无法通过暴力冲突取得绝对胜利,而后两个条件则作为拉动因素将冲突各方拉向谈判并推动谈判持续进行。其中,寻找共同出路的意愿将冲突各方拉向谈判桌,但其存在不能完全确保协议的达成,因此相互吸引的机会在前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将冲突各方从谈判过程中拉出并达成最终协议。以上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谈判成功开启并持续进而达成协议。而现阶段俄乌冲突中各方对于以上三个因素的主观认知缺失也使得谈判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主要由于美苏两国立场的根本对立,1985年的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会各方在禁止核试验、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化学武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等八个项目上都存在分歧。由于美苏两国缺乏裁军的政治意愿,问题又错综复杂,多边裁军谈判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决非易事。全世界人民期待着美苏两国拿出诚意,采取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发利用太空以来,太空威慑作为美国与苏联战略博弈的手段之一就已经出现.冷战时期,太空能力的进步先是作为美国政治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成为国家整体威慑战略的一部分,其后又与核威慑紧密结合,在美苏“相互确保摧毁”和“相互确保生存”的威慑态势中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后,太空威慑逐渐与核威慑战略分离,成为独立的威慑手段.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太空威慑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