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第四空间的太空是国际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有着广泛利益,涉及其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以及国际声望。中美两国之间的太空关系,事关国际战略稳定与平衡。尽管两国都主张太空安全,但是中美太空安全观大相径庭,在如何确保太空安全的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在安全困境下考虑和实施太空政策,谋求太空安全;美国则是推进太空武器化,保证美国治下的太空安全。两国在太空安全领域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美国使用传统守成大国对待崛起大国的方法,不仅研发更先进的(反)太空技术,而且也禁止中美太空合作,同时拼凑同盟,封堵中国(反)太空能力的发展。与美国相比,中国应对美国太空封堵手段相对较少,只有潜心发展自己的(反)太空能力,才能确保太空资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在外交场合下,在禁止太空军备竞赛与《禁止生产用于核武器及爆炸装置的裂变材料条约》、禁止太空武器化的国际条约与自愿性质的国际太空行为规范准则两组问题上,中美两国也进行了互不妥协的对抗。为降低两国在太空安全领域的对抗烈度,中美两国开启了民用太空对话与太空安全对话机制,同时,也不排除特朗普政府未来会启用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机制处理太空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国竞相发展太空事业,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的问题目益成为国际军事战略的显学。早在冷战时期,太空就已被美苏赋予军事意义,但太空军事化并不等同于武器化,太空武器化仍未实现。另外,美国推行的太空单边政策和太空相关国际法的漏洞都不利于太空安全,国际社会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日本太空安全观经历了重要的改变。冷战时代,太空技术主要限于"和平利用",以显示遵守《和平宪法》,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换取国家安全。冷战结束前后,日本自卫队先后多次参加维和行动,以及为美军提供支援,但是发现没有天基资产是与美军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自卫队要求利用天基资产为国家安全服务。朝鲜进行弹道导弹与核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日本国家安全,为日本自卫队开发军事太空系统提供了机会。同时,国会通过法律允许太空军事利用,为国家安全服务。这是日本太空安全观的重大变化。此外,《美日联合防卫指针》和美国的亚太"太空再平衡",要求美日进行太空安全合作,确保国际太空安全,为国际和平服务。这样,日本的太空利用扩大到太空安全领域。日本太空安全观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对小布什政府太空战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其主要特点包括: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但仍致力于维持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在太空科技发展中的优势;接受为和平目的使用太空的提法,但继续发展太空军事能力;积极促进商业化太空利用的发展;计划登上火星并在月球上建立以机器人为主的基地.“高边疆”思想仍是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的理论基础,其他影响美国太空战略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航天科技的发展、其他国家太空军事能力的发展、国会的态度及游说团体和媒体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降低了太空军备竞赛的风险,但要签订太空非武器化国际条约依然任重道远;增加了在太空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美国主要是与其盟国进行合作;使太空竞争进入新阶段,不排除美国与新兴大国陷入安全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人类对太空的利用与探索,也威胁着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应对太空安全问题的多边主义随之出现,并在致力于太空碎片减缓、建立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禁止太空武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太空安全多边主义发展仍面临巨大困境:处理太空安全事务的三个多边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美国从中作梗,干扰国际太空合作;太空安全问题与核武器问题密切交织,导致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对美国太空武器化政策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探索被视为俄罗斯的国家总体实力与军事实力的象征.面对美国太空武器化的政策,为保证其进出太空的自由和其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做出回应.一方面,联手中国等国家呼吁国际社会限制太空武器化;另一方面谋求"非对称反击"手段,发展相关反制武器,不让美国在太空武器领域一枝独秀.俄罗斯的回应夹杂着咆哮与绝望的奇特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的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美国加大太空威慑不仅直接给对手带来清晰的威胁,还导致国际太空安全日益滑向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这种由美国追求太空霸权所导致的国际体系层面的变化又反过来塑造着当前太空安全关系,促使其他各国在体系压力下作出包含反威慑在内的复杂应对。除了来自国际体系层面的安全压力,各国的太空安全战略选择还受到太空力量功效、太空法规意识、战略协调、国家互动情势、政治过程等中介变量的影响。这些中介变量不但影响国家对太空安全的认知,而且一段时间内会导致国家间太空安全决策的效率竞争型社会化。不过,随着国际社会过程不断延伸发展,太空力量功效和太空法规意识增强使相关国家安全决策更为谨慎和规范。全球化曲折推进中的战略沟通和政策协调使国家间太空安全互动情势由进化冲突向进化合作转变。在各国保持战略审慎的前提下,太空力量的多元化有助于构建包容、普惠、和谐的新太空安全秩序。太空全球性实质引领的共同利益观念又将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美《国家安全太空战略》出台。该报告认为美太空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提出太空安全战略三大目标,并确立了五大战略方针。该报告表明,美太空安全战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如强调国际合作,促进国际社会负责任、和平、安全地使用太空;改变过去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实施太空威慑战略;谋求在太空领域发挥领导权。美太空安全战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谋求太空霸权的野心,其能否接受欧盟《太空活动行为准则》作为太空活动指南存在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星链”已成为新一轮太空热的亮点,其他类似项目也纷纷推出。这项创新给太空安全带来的直接挑战是频轨资源的短缺,更加深远的后果是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得到重新赋能、太空军民结合加深、太空意外事故导致误判和冲突升级的风险加剧、主权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受到挑战。在大国竞争加剧和各国太空军事化步伐持续的背景下,太空军控形势产生多方位变化:国际社会对频轨资源治理的需求将成为太空军控的重要动力来源;军民结合将促进太空安全机制的交叉融合发展;太空实力分布的集中化将动摇各方既存利益关系;太空行为体的多样化会造成国际、国内的双重博弈态势;太空军控的侧重路径可能由限制器物转向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太空治理议题涉及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太空安全以及太空安全化四大问题。太空问题的逐渐增多使得太空治理日益迫切,而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体规范相对不足、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等原因,造成现有太空制度陷入治理困境。新的太空制度构建需考虑太空领域的权力结构、博弈类型、议题差异等因素。分层治理模式比较契合未来太空治理,即在太空安全、安全化等议题上以大国协调为主,在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等议题上,由大国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并调动中小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是太空大国,也是太空治理的重要角色,应积极参与太空治理,推动太空制度改革,促进太空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来看,太空安全缘于各国发展太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会实践。太空安全互动并不是单方面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的体系外变量,太空安全实践的社会过程内嵌在国际体系宏观社会进程里,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演化的内生动力。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集中代表者之一的太空技术以及支撑这种技术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太空安全演变中的根本性变量。"技术-权力-观念"的辩证互动蕴涵着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的内在机理,预示着太空安全持续进化到包容、普惠、和谐状态的前景。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太空主体安全互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的关系状态。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多样的,主要取决于由太空技术决定的体系暴力控制、政治认同增强和规范机制的内化和遵循等关键性社会条件。为此,基于"和平发展"理念的既具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太空安全研究,应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体系,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航天事业发展与太空国际合作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茗 《国际观察》2015,(3):43-54
本文以中国、日本、印度为重点,对亚洲太空力量的群体性崛起,亚洲太空格局的特点,以及美国的亚洲太空"再平衡"及其影响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和深入剖析。本文认为亚洲太空力量已经成为国际太空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对推动国际太空格局向多极化,国际太空治理向民主化方向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亚洲太空力量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亚洲主要太空国家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亚洲整体太空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太空利用的扩展,但亚洲太空合作不仅受到太空问题"政治化"、太空合作机制碎片化的困扰,美国亚洲太空"再平衡"更使亚洲太空形势特别是太空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如何防止亚洲太空竞争演化为太空竞赛乃至太空军备竞赛,深化泛亚洲太空合作,成为亚洲国家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太空环境,美国开始调整其太空威慑战略,强调通过太空弹性能力、太空系统防御能力和太空国际合作,以增强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拒止性威慑。美国在太空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对太空的依赖性造成其太空资产的脆弱性,以及报复性威慑在太空难以实施等因素,是美国进行太空威慑战略调整的原因。然而,由于太空领域具有各方脆弱性不平衡、太空攻击难以归因、容易引发其他领域对抗和战争升级的特点,太空威慑相较于传统威慑在实力、决心和信息传递三要素上都存在差异,在目前太空国际规则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实现。因此,美国的太空威慑战略会造成加剧太空军备竞赛、引发战略误判、挤压中国太空活动空间等影响,最终不利于维护和平的太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家权力的实质性内容及其表现是对重要自然地理空间的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成为人类新的地缘空间,空间技术成为21世纪的权力政治。自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紧随其后,美苏两国掀起太空争夺战,世界两极格局也扩大到太空。冷战后,国际地缘政治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太空格局也从冷战时代的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格局。走向太空的国家越来越多,太空探索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而各国在太空展开的博弈,实际上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在太空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美国推进“星链”军事化发展,使得外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对其潜在风险进行提前研判和评估。较之传统外空装备,“星链”具有多维一体的战场网络覆盖能力、延伸全杀伤链的集成性功能以及面向实战化的信息作战优势,将对全球战略稳定格局带来三大冲击:一是冲击首攻稳定性,“星链”既强化了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突袭能力,又弥补了军用太空资产固有的脆弱性,提升了美国太空攻防的整体能力;二是冲击危机稳定性,“星链”会加剧外层空间爆发“意外战争”的风险,同时,针对“星链”的制衡与反制措施可能造成外空危机的快速升级,并由战略领域向常规领域扩散;三是冲击军备竞赛稳定性,“星链”具有攻防一体和军民两用属性,可能加剧军备发展的“安全困境”,引发技术扩散和军备竞赛风险。“星链”技术系统的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有关军备控制的信心建立措施难以施行。应对“星链”军事化发展对于全球战略稳定的挑战,必须吸纳涵盖商业部门在内的多元化安全治理主体,构建核、外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多域联动的安全治理机制,推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2010年4月奥巴马在"21世纪太空探索"会议上的讲话、同年6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及2011年1月出台的《国家安全太空战略》三份文件出发,结合美国太空政策实践,对奥巴马太空"新政"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与小布什单边主义进攻性太空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追求一种更加现实、更加"平衡"的太空政策。不过,奥巴马太空"新政"虽然在方式、语气上不那么好战,但确保美国太空优势和领导地位的内核并无改变。  相似文献   

18.
美日在网络及太空等新空域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美日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由关注经济向关注国家安全过渡,表现出起点高、跨机构、机制化、功能明确等鲜明特点。美日太空合作其趋势是合作内容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合作领域由民用向安全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美日太空合作与网络空间合作相比,表现出起步早、近期提速快等特征。目前,美日网络合作与太空合作出现战略设计、机构协作以及机制推进的同步化。美日欲打造"网络同盟"、"太空同盟",还需要面临战略设计、法律界定、技术合作以及互信确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美日在新领域迅疾而富有特色的合作,迫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思考网络与太空安全议题。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形势益趋严峻。大国和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陆及其接合部中东地区,正在日益严重地威胁甚至破坏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大规模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是冷战结束20多年来最频繁、规模最大的一年。核军备竞赛重启,呈加剧趋势;军费持续增加,出现新的常规武器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向网络武器、太空武器、超高音速飞行器、定向能武器以及无人机和机器人武器化等方向发展。国际恐怖空前猖獗,呈五大新特点。恐怖主义向全球扩散;恐怖分子本土化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新常态";使用无人机和生化武器等现代化武器;"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与本地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极右势力相勾结,合谋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组织指挥恐怖活动和招兵买马。传统安全威胁与恐怖主义相互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拜登政府按照安全化逻辑不断充实美国太空战略的既有内涵,形成了覆盖战略指南、优先次序、基础设施、军事能力及至国际合作的完整体系。其动力从表面看来自两个方面:为了节约资源而优先追求太空规范霸权,为了提升威慑效能而强化太空军事霸权;从深层看来自美国重振国际体系霸权的意图。由此,拜登政府太空战略实现了间接—直接目标、规范目标与军事—政治—经济目标的有效整合。其中,拜登政府着重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围绕太空军控规范、太空和平利用及规范建构联盟建设等提升美国的太空规范能力,二是聚焦优化太空作战体系、强化防御能力和开发前沿战力等巩固美国的太空军事能力。今后,拜登政府太空战略的规范化、军事化和系统化特征将进一步强化,可能会对太空治理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