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艺 《中国减灾》2013,(7):32-35
灾害统计是对灾害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的量化统计,是做好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灾害救助的经常性工作。灾害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既是救灾工作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是领导决策和指导救灾的主要依据。扎实有效地抓好灾害统计,能够有效地促进灾情报送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充分发挥灾害统计对救灾工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灾害管理和救助工作立法,有利于厘清灾害救助的程序和环节,促进各部门有效地开展协调合作,同时又能使减灾救灾工作规范化、常规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5):52-53
正问:如何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答: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及时、准确、规范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所谓及时,就是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上报信息。这里的"第一时间",是指采取一切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6,(10):21-22
灾情上报工作是救灾救济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自然灾害管理金字塔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门管理体制与地方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对灾情上报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向地级民政部门报告,重大灾害可越级上报;地级和省级民政部门也要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相似文献   

5.
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完善救灾预案体系和应急措施。只有在灾害发生前做好救灾预案,明确灾后应急措施,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达到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标。因此,要普遍地制定减  相似文献   

7.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0):24-25
当前,在灾害信息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如何及时准确地报送和发布灾害信息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钳制灾情和救灾工作开展的桎梏,如何才能让灾害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减灾救灾工作,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闫志壮。记者:今年是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一年,台风、洪涝、泥石流以及干旱连番考验着我国的灾情信息管理机制。在灾害信息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如何及时准确地报送和发布灾害信息的问题。请您谈谈在救灾实践中,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地报送和发布灾害信息,有效地规避误差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及时、准确反映灾害信息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重要依据.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干部.在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平时深入乡村核查灾情.发现作为灾情信息管理源头的乡(镇)、村两级,灾害信息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暴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给基层救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也使当地救灾部门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救灾经验。尤其在“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救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暴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给基层救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也使当地救灾部门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救灾经验。尤其在"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救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4,(8):10-16
近日,民政部颁布了重新修订的《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按照灾害损失情境,从中央层面将灾害分为四个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应的救灾工作内容和对策。这是民政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审定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也是全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重大举措。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救灾工作方针,湖南省新田县民政局积极完善灾害应急和救助机制,完善救灾设施和物资储备,有效提高了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及时行动。启动救灾应急程序和预案。尽全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民政部根据灾情的发展,按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8):63-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濉南市减灾救灾委员:套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08,(11):49-49
上海财经大学田新朝认为.灾害事件往往是重大考验,不仅考量整个国家、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也是对官员执政水平、品质的考验。随着未来灾害风险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救灾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重点需要在灾害报告、救灾实施和灾后赈灾款项发放等环节加强管理,培养和选拔一批救灾中“有作为”的官员。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要求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一、建立背景资料数据库一是建立基本数据库。按照灾情  相似文献   

17.
灾害信息在防灾、减灾和救灾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的灾害信息是更是决定救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安徽省民政部门在灾害信息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4,(3):52-53
问:如何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工作? 答: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及时、准确、规范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空间技术是加强灾害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减灾工作是最需要也是最适合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领域之一。随着灾害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卫星遥感技术在减灾救灾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