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变探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变探源杜培在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道德的嬗变愈演愈烈。那么,道德何以失范?道德嬗变的根源何在?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道德失范和道德嬗变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沿革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  相似文献   

3.
彭富国 《湖湘论坛》2002,15(6):74-75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迅速发生嬗变,走向复杂和非线性,趋于综合、交叉、融合和统一。其现实观照表现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生产生活方式诸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理性思考的重大问题。一、特点嬗变:从一元走向多维基于自然科学本身的演进、当代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在内容、方式尤其是特点方面呈现出从一元向多维嬗变。1.科学研究从简单走向复杂和综合。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哥白尼凭着世界是简单而和谐的信念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牛顿建立的则是孤…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通过信仰的培育、人性的不断改造而走向自由的进程。一个国家必有其灵魂与躯壳,灵魂者,信仰也;躯壳者,经济物质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是单纯的经济转型.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即“经济一政治一文化一社会一生态”五元结构模式的转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5.
庞学新 《新东方》2001,10(3):49-52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实质上是由传统德性论向现代功利论的转型,对传统德性论的依赖明显地被置换为对现代功利论的关注。道德转型直接缘起于传统德性论的困境,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需求,而市场经济则以其特有的形式奠定当代社会道德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恒民  薛为昶 《求索》2007,(10):114-116
作为本民族道德基本精神或元精神方式存在的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不仅成为传统道德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而且,由于其产生的原创性、思考的深邃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在现代道德文明建设中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就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来说,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中的关注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审美化施教手段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的早期阶段,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感受到了中国固有道德面临的危机,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他的"道德革命"思想带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今日中国仍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促进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伦理道德的危机与困境。梁启超关于"道德革命"和道德重建的思考,对于深处现代性道德危机中的中国人重建道德秩序和道德信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 ,由于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伦理道德问题已非常鲜明地凸现在人们的面前。科学地阐明社会道德嬗变的现况、产生这种现象的根由和今后演进的基本走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完备的、适应时代需要和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建设方略 ,已成为广大伦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郭广银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工程研究》 ,为解决这一历史任务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精心探索 ,写成了作为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7…  相似文献   

9.
胡主席深刻思考当代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在今年三月召开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八荣八耻”。这一思想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某种意义上,当下人们争论的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东西文化论争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存在有益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思想资源,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不足以支持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当代中国应审填对待“西方”与“传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是: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强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快速变迁的经济环境下,善作为中国传统价值中对命运、缘分和报应等信仰的核心存在,是中国道德资本的部分.一些当代的中国人回到传统,从其中的词汇与象征符号中获得个人选择指导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以善为伦理核心的传统道德资本的信仰和实践有助于现代人调适其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并将弥补因为现代化带来的道德与信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魏红英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栖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发展一方面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另一方面又受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其自身也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过去人们较多的是从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去探讨市场经济道德生活的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道德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外在机制的考察,探讨市场经济道德生活的一般原则。中国当代的道德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任何一种外来的思想要在另一个民族生根,就必须和本土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对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转型和革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必须作出一定的原则选择并加以遵循。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求实原则。所…  相似文献   

17.
推倒“围墙”走向社会──全国第六届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纪要本刊记者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1993年5月25日28日在云南昆明再次举行。来自全国的青年与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共青团工作者,共聚春城,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走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并有70余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云南省青工妇干校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吉炳轩在会上作了题为《青年理论研究要为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的报告(文另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潘岳作了题为《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理论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专题讲话。潘岳同志共讲了八个问题:1.关于在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中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问题;2.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为实践服务的问题13.关于继承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成果与构建现实需要的理论体系问题;4.关于遵循学术研究规律与倡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问题;5.关于发扬优良研究传统与实现科研手段的现代化问题;6.关于理论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问题;7,关于研究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正步入全面的转型期,当代中国监狱也随之进入了转型期,监狱的转型本质上就是监狱文化的转型,而监狱文化的转型首先出现的是监狱文化的冲突。当代中国监狱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本土与外来的冲突;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中华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如“信”、“仁”等许多优秀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创造各种条件,真正发挥好“信”、“仁”等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显著影响效应,如何理解、透视当代中国及其未来走向,如何从中国自身发展的独特经历中寻求充实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构成了国外学者聚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主要动力。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道路"的属性界划、特征概括、兴起原因;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谱系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之间逻辑关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四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理论渊源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