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读“90后”网民“火星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时下,在一些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论坛和贴吧里流行的“火星文”,就是青少年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最好体现。“火星文”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由于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成对社会规范的习得,所以,社会各界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其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青少年上网人数不断增长,被称为“N代”(N为net的第一个字母)的网络一代青少年正在我国崛起。他们深受网络的影响,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给青少年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课题。本文提出了网站建设、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网络伦理、组织建设、网络立法等六个方面的课题,并作了初步的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计算机长大的这一代青少年已完完全全地生活在“地球村”了。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网络世代”已经形成(简称N代,即Net Generation)。那么,网络对伴随着计算机长大的“网络世代”到底具有怎样的深刻影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认识、评价与对待呢? 美国《PC Home》杂志认为网络对青年的积极影响是主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是网络世界.网络世界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交友、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其道德行为的失范提供了可能.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有意或无意传播网络谣言、进行网络剽窃、实施网络暴力、实施网络犯罪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疾风暴雨”阶段、互联网固有的一些特点以及社会转型期“价值真空”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可通过学校教育、政府部门监管、道德榜样示范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具有隐蔽性强、现场虚拟等特点。在侦查中,除借鉴传统犯罪案件的侦查方法外,还要转变侦查理念,探索新的侦查模式,采用新的证据收集方式。网络犯罪案件的最佳侦查模式是“从事到机”再“从机到人”,这种侦查模式既保留传统侦查的影子,又体现现代网络案件侦查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皖中地区DG村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主导村委会权力运作的“老板”村干部进行权力运作的具体方式:利用“政缘关系网络”、“第三种力量”去跑项目争资金;发挥三代以内宗亲和姻亲的“自己人”作用;通过建立拟亲化关系网络、赋予体制性身份来内化“自己人”;发挥离职村干部、无职党员、村民代表等体制精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0后”作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享受时代眷顾的同时,也承受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痛”。“80后”在成长道路上所面对的重重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为人之惑”,亦即如何“为人”。像韩寒、郭敬明等虽为“80后”中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代表,但他们大多并不明白中华传统美德(如孝悌)是他们走向未来、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之“根基”的“根基”。对“孝悌”二字的认知与践行,是“80后”及其以后几代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重任的人必须具有的“上岗证”。  相似文献   

8.
陈冰  邵乐韵 《人事天地》2007,(10):40-40
“宁财神”是上海人,本名陈万宁,过去喜欢《倩女幽魂》里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也把自己的网名定为宁采臣;但发现重名太多,遂改为宁财神。他大学专攻金融专业,做过期货生意,破产,后转行设计和写作,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写手的领军人物,成为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的编辑。他写出了风靡2006年的古装喜剧《武林外传》。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的网民大都是青少年,他们已形成西方社会学家所称的“N世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污染和网上交际中的种种问题,使“N世代”面临着各种诱惑与威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保护已成为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公布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新举措。然而,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潜力最大的是拥有70%人口的农村。但近几年农村市场消费不旺、需求不足且农民收入低、增长缓隧,为此,应从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适销商品、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方面来启动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有以下特征:时间管理和自我测试能力比较弱,且其学习策略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网民、“触网”时间长短几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当注重培养“90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测试意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理想认知模型(ICM)和象似性原则看,"囧"的流行说明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是存在象似性的。正是理想认知模型的改变,使范畴成员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囧"一跃而成为典型成员,即原型。同时,不论是"囧"的古义,还是其现代意义,都能很好地说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初"闽人三十六姓"遵照国谕赴琉球,担负造化、沟通往来之使命。此后便定居琉球之"久米村",世代繁衍生息。根据现存的福建诸姓族谱及其内容,分析并推断赴琉球之"闽人三十六姓"的姓氏源流,并以此对两地之文化往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愤青”指网络舆论中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的青年群体。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看,“愤青”所具有的对外网络民族主义、对内网络现实批判主义的倾向,是社会认同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对译作品中,日语指示词“ニ、そ、わ”与汉语指示词“这、那”具有不对称性。对这种不对称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如下规律:(1)日语对指示词有着更强的依赖性;(2)汉语中的“此”、“如此”、“其”及人称代词代替了一部分“这”、“那”等指示词的使用;(3)汉语与日语中的指示词在指示方向上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法律用语中的规范词“不得”有其自身的逻辑。从“不得”出发,探究禁止性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可以展现法律秩序的运作逻辑,揭示出隐藏在人类法律秩序变迁中规范性下降的历史规律。如果把秩序的实效与秩序的效力之间对比视为一个系数,那么这个系数在历史进程中是呈下降曲线的。早期法律制度的主要规范是禁止性规范,因此,与古代社会的理想追求相伴的是残酷的刑罚;而现代社会中,禁止性规范退居次席,权利和义务成为核心的规范纽带,与古代将违规者清除的制裁相比,现代法律秩序的规范性大大降低。这是历史进步的代价,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老子》和《纯粹理性评判》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纯粹知性认识角度描述它们的“道”和“自在之物”。康德坚执现象与“自在之物”的根本区别,走向了二元论;《老子》借助生存哲学走向了“道”与万物的混沌统一。实践唯物主义,一方面,肯定生活实践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男方面,也充分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认识活动具有相对的自在性、独立性价值,主张保持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必要的距离、张力。  相似文献   

19.
"栽岩"是比较原始的一种习惯法形式。这种民族法文化特征在黔湘桂交界的侗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社会中形成了过去盛行并延续到今的"栽岩文化圈"。从功能上分类,需要"栽岩"的情形大概有:划界类栽岩、裁判类栽岩、改革类栽岩、防御类栽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