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甄玺 《新东方》2022,(1):65-71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权利与制度域题的重构首先是对康德伦理观进行了批判.康德的"制度规范"是建立在道德学说的伦理规则上的,只能修补市民社会价值规范.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不能根据先验性原则来设定,而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及其活动,共产主义革命是扬弃资本主义异化道德的必然途径.虽然黑格尔在法哲学体系中扬弃了康德式的"善",把握...  相似文献   

2.
针对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时代国际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简单化、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反差、部分学生思维的主观性与片面性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时代国际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简单化、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反差、部分学生思维的主观性与片面性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行为主体数量的增多、全球性问题的频发、市场力量的扩张以及行为主体自主性的增强,国际社会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国际组织制衡国家的力量明显加强,全球意识不断提升,全球化治理中的国际伦理精神日益凸显.现代政治学中的“道德政治”传统,尤其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关于文化规范与价值观念在政治生活意义上的主张,为国际伦理规制国际社会的行为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建立全球化政治新秩序的现实进程.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的政治定位与政治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湖湘论坛》2003,16(6):89-91
政治伦理指政治主体 (包括政府、政党、官员、公民等 )在政治活动、政治行为中所信奉和实践的伦理精神 ,具体涉及到政治家伦理、公务员伦理、制度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政治伦理的功能在于它可以作用于社会制度的选择和评估 ,提供社会诉求和利益集团的合法性依据 ,树立官员的服务观念 ,并促成公众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形成。政治伦理并不探讨具体政治主体的动机是否道德的问题 ,而主要考察他们的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所表现出的道德价值。公民社会的政治已经成为了公共事务 ,政治伦理也就成为了一种角色要求。一、政治在公共生活中的“定位”政治…  相似文献   

6.
陈潭  李妲 《求索》2011,(10):101-103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政治论述是其显性话语,丰富的伦理关怀和道德追求是其价值内涵。《法兰西内战》作为马克思的著作之一,表现出了丰富的伦理诉求与伦理关怀,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价值涵蕴之精粹所在。重读《法兰西内战》,敞显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不仅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田云鹤  郭维峰 《传承》2009,(12):134-135
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煌煌巨著中分别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始基和制定了利他与利我的伦理原则,这只是对他的一般性解读。斯密思想真实意蕴在于他从经济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整体视阀中阐明一种基于人性论预设下个人自由的谋求。《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政治哲学视域,斯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具有多重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煌煌巨著中分别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始基和制定了利他与利我的伦理原则,这只是对他的一般性解读.斯密思想真实意蕴在于他从经济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整体视阀中阐明一种基于人性论预设下个人自由的谋求.<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政治哲学视域,斯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具有多重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政治道德视阈中的政治行为主体应该是一个包括国家、政府、政治官员、政党、公民等要素在内的复杂系统,此系统内部各要素在政治道德建设中关系的良性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政治道德行为主体本身是系统结构,各组成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如果定位不全,会造成结构上断层,问题症结和诱因诊断必然失误,无法回应并有效解决政治道德的现实问题。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应该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政治道德目标指向,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实践。当前阶段,应该注重采用重点突出与多样创新并行之路径,既重视相互制衡又强化全面促进、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都兰军 《前沿》2011,(23):89-91
在荀子看来,"化性起伪"产生了人与人之间道德善恶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贵族等级礼制的道德基础。因而从政治上看,贵族等级礼制的本质就是对恶的克制,是善者对恶者的统治,政治与道德是相统一的。但是,由于荀子用政治原则规范道德范畴,忽视了道德的独立性,因而从道德的角度看,荀子的政治原则并不能真正实现善者对恶者的统治,其理想政治制度也不能实现最理想的道德境界。因此,荀子的"化性起伪"说存在着政治与道德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