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丰富的内涵。站在社会工作的视野下,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的高度一致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高校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文教育,大学里的学生们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是由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观念、思想和信念、道德修养、理论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诸多问题存在于高校大学生之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硬性要求是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人文关怀为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的领域下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要求教育事业,对于高校大学生关注心理上的健康与现实上的需求,尊重大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用于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建设起到积极向上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秀娟 《工会论坛》2008,14(4):148-14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有其基于实践需要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对世界最新发展理论的借鉴和汲取。科学发展观突出了发展的人文特征,蕴涵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还体现中国共产党人致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根本路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文关怀的精神源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的重要时期,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便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其现实依据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从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的心理疏导机制、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注与解决人的问题,两者统一于"人"之中。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重理性轻情感等原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相对缺失。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人文关怀丰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全党高度重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实践选择是人文关怀。而新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要求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实现路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以及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文关怀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的基本特点、人文关怀的时代背景、人文关怀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历史渊源和谱系、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和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等方面,推动了人文关怀研究的理论化和实践化。当下不断深入挖掘人文关怀的理论蕴涵应突出从人文思想的发展轨迹追溯人文关怀的历史原像、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拓深研究的理论深度和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汲取理论指导,与现实对接中抓住人文关怀的时代基因要切实找准人文关怀的时代转向、关注人文关怀的现实维度和健全人文关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系列下设教育机构作为国际教育智库,与全球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紧密相关,引领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各国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它们对全球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条主线三个阶段”,即“人文关怀”作为一脉相承的理念贯穿始终,经历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民主与终身教育,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全纳教育与终身学习,再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可持续教育与新人文教育这三个阶段,均体现出对人自身价值的张扬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在未来的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教育机构秉持的“人文关怀”仍将是全球教育价值取向的主导方向和世界各国教育政策制定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创新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动力。归结起来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城市创新精神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现代化与人文关怀。一、城市精神:城市现代化与人文关怀。任何一个城市精神的描述不能不与这一城市的现代化与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实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就是这一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由于城市精神、城市化战略往往与现代化国际化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精神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发展快速,但在法学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定位、关系及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英国本科教育及职业教育,定位明确,相互衔接,教学方法多样,重视实务,我国的法学本科应定位为法律通识教育,提供学术提高阶段以及职业阶段选择,其中学术阶段包括硕士以及博士,职业阶段应建立职业学院。  相似文献   

12.
警察本科学历教育兼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设置的理念应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实施专业教育,提升社会综合适应能力,增加人文课程,将法学教育置于突出重要的地位,整合警察专业课程,强化基础理论,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秉持现代法治理念,拥有实用技能的综合素质的执法者。  相似文献   

13.
国外成本收益研究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正规高职教育的生均教学成本都大大高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生均教学成本。其收益受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学用结合状况、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有必要在提高高职教育整体投入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中国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安全保障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各高职院校紧跟时代需要,相继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区别于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同名专业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文中分析了当前信息安全教育的形势,以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为例,探讨了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向,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动手能力作为突破口,构建了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本文以高职理念为指导,详细阐述了高职安全保卫专业《安全保卫实用英语口语》新课程开发的动因、目标、定位、意义及课程内容开发建设的路径和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教育培训模式有共同的特点,即均有深厚的制度和背景因素,没有纯粹意义上的职业培训或学历教育,均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融合之路是当今世界警察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教育培训的模式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逻辑起点是一种理论或一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正确的定位对于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思想观念是现行高职高专教育思想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源自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供求"。笔者在借鉴高职教育"供求"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提出以"需求"为公安教育的逻辑起点,其内涵为公安教育要"培养公安机关亟需的,以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为必要条件的,既有国际水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的人民警察"。公安教育思想研究既要以其作为研究或分析的开始,并要以此为核心,演绎出整个公安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和结构,从而为促进我国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设置定位、高职课程模式结构框架、高职英语课程类型、中职英语教材体系、高职英语教材评估诸方面,讨论如何构建高职英语教材体系,打造高职英语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明确指导思想.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突破口,由此来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大学生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人文教育的主体,是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如何,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效果,特别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