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言:全新审理方式——争点中心审理主义的确立作为全面展开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重要一环的日本民事司法改革,自本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后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其他领域的司法改革相比,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作业走在了日本整体司法改革的最前列,因此就改革的进度与阶段性成果方面而言,也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例莫过于  相似文献   

2.
目次前言一、本次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一)21世纪日本社会前景(二)21世纪日本社会中司法的应有作用1.司法的作用2.法曹的作用3.国民的作用(三)21世纪日本司法制度的前景1.司法制度改革的三大支柱2.21世纪日本司法制度的基本构造(1)满足国民期待的司法制度的建构(制度性基础的奠定)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重要变迁 ,都有赖于法律制度变革 ,尤其是司法改革来确认、巩固和推进。自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发展不仅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法律改革 ,而且逐渐把司法改革推上了前台。我国的司法改革于 90年代初开始酝酿 ,自 9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 ,迄今已有时日。改革的实践可谓热火朝天 ,围绕改革的争论更是异彩纷呈 ,而全球化浪潮的逼近 ,还使得不同语境下的司法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话机会。中国的司法改革承担着巩固和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治国法治化的重要使命。从目前情况看 ,改革的必要性已不在争…  相似文献   

4.
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998)》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树洁  冷根源 《法学家》2001,(2):112-1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掀起了民事司法改革的热潮,英国作为普通法系的代表性国家也不例外.自11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民事诉讼制度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朝霞 《人民检察》2005,(11):60-6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司法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5月,日本国会正式公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制定颁布了多项配套法律,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出台,进入准备、实施阶段。本文在介绍近年来日本刑事司法的概况、改革的背景、宗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2004年日本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日本刑事司法改革的特点。一、日本刑事司法概况及改革的背景(一)概况日本现行刑事司法制度是二战后建立的,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在美国法影响下于1948年7月10日由日本国会通过并于194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在长达50 年的期间里,该法虽有过几次小的修改,但从没有进行过任  相似文献   

6.
目次引言一、接近正义权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二、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结语引言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现代西方各国司法改革的主题,首先是作为一种理念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卡佩莱蒂的倡导下,提出了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护当事人的获得司法救济的权  相似文献   

7.
作为司法民主化的制度形态,陪审制改革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司法改革的一个新动向。日本的裁判员制度、韩国的国民参审制度、台湾地区的观审员制度作为三种典型样态,在合宪性和法理上存在严重分歧,令人反思。当下中国司法应该从程序民主的内部技术视角而非局限于外部系统来回应民意与情理,以陪审制度的完善疏通司法为民与司法公信的法定化、程序化管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民事司法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由于"正义"(justice)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包容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许多国家以"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其司法改革的主题、口号和旗帜.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随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司法改革口号的提出,其后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并将其纳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改革五年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等司法改革方案的出台,司法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强势话题,同时也成为法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1997年起,日本开始进行自战后以来的第三次司法制度改革,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以下简称“审议会”),下决心对现行司法制度作根本性改革。2001年6月12日,“审议会”向内阁提交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该《意见书》在考虑21世纪日本司法应有面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暂缓判决乃我国司法理念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暂缓判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断得到实施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未成年人权保护的角度论述暂缓判决存在的价值及其理论基础。"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暂缓判决是少年审判制度和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大胆实践,与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缓刑不同,它更有利于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逻辑学的现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源 《河北法学》2000,(5):154-154
“法律逻辑学”,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虽然历经20年的发展,但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仍然应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理论上说,“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质的边缘学科,是司法科学(法学、侦察学等等)与普通逻辑学相结合的产...  相似文献   

13.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法制史上著名的“十九世纪英国司法改革世纪”.在这个世纪里,英国政府以法律为手段对社会进行了现代化、民主化的改造.哈代以小说道德形式参与了社会法律改革大讨论.他的小说记录着丰富的法律人物、法律事件、司法活动内容,是一幅描绘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法律景象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14.
美韩同盟关系自朝鲜战争到冷战后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共同的敌人是最初关系建立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式的民主观念和政治制度的扩散极大的影响了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韩国在摆脱了集权体制实现民主化以后,美韩关系才有了共同的价值基础——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真正成为西方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赵明 《政法论丛》2008,(3):3-14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乃是中国社会整体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政治语境尤其值得人们关注。一方面,政治改革必定涉及司法机制和相关原则的调整;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的司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将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纯粹法律制度意义上的变革。当代中国直面的这种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政治语境乃是历史性地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民法院改革,总体上潜含着对标形式主义法治司法模式的取向,其目标可概括为“让司法更像司法”。这种由内向视角导引的改革,对塑造我国司法的基础形态、完善司法的基本要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与社会需求的疏离,使司法改革的红利难以充分转化为社会的实际获得。在还原主义立场下回溯司法的基源性理论,司法是一种制度建构的产物、一种公共产品,司法应当尊重“消费者体验”。着眼于外向视角,提升司法能力亦应成为法院改革的取向之一。在今后继续深化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影响司法能力的基本要素作为改革的着眼点,通过司法能力的提升实现司法的社会功能,满足和实现社会对司法的需求,以“让司法更能司法”。  相似文献   

17.
一、从“恢复性司法”看刑诉制度改革 “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也称“复合司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如今流行于欧美数十个国家。它是一种通过在犯罪方与被害方之间建立对话关系、以犯罪方主动承担责任化解双方矛盾、并通过社区等方面的参与来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替代性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各国近年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或者酝酿着刑事司法改革 ,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据笔者所知①,英国和俄罗斯联邦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英国的改革旨在提高刑事司法体系对犯罪的有效控制 ,因而削弱了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 ,加强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而俄罗斯则是在保护被追诉者权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拟对这两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作简要述评 ,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并供立法和司法部门参考。一、英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一 )刑事司法改革上的两派争论英国近期刑事司法改革可以一直回溯到上个世纪的 5 0年代。当时 ,对…  相似文献   

19.
恢复性司法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法治模式。在我国进行司法改革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运用恢复性司法的做法,以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社会化,适当弱化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强主导作用,相应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刑事司法过程中来。恢复性司法作为中国刑事社会化的制度性尝试,是以现行刑事司法为主干线的,且每个阶段实践方式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民事案件管理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华 《法学论坛》2008,23(2):71-78
自20世纪70年代始,以根治诉讼拖延和诉讼耗费为目标的案件管理成为各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重点.经过三十多年试验,案件管理逐渐定型为英美的"管理型司法"和大陆法系"集中化审理"两种模式.对民事审判进行程序机能上的调整,以案件管理替代审限控制应是我国民事审判提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