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具有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现代国家建构理论为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明确基本任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党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思维方法;从历史层面看,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二者的变化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关系;从实践层面看,党坚持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发挥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增强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政党能力、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书写民族复兴答卷提供重要支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实现这一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应深刻把握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内涵和新意。其内涵和新意即: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与执政党相对应的新型政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应真正发挥好参政党作用,应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协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表明,党的自身建设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事业中,中央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并且按照新的伟大事业的要求不断对党的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过程。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化为核心的从传统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的过程。政党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的合作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具有客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在现代化和民主化征程中国家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将使中国政治更加主动地融入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轨道,开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中国新道路,但也对中国共产党带来重大挑战,即要求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党执政的科学化和党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构建现代国家,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无可推卸的使命责任,最为主要和紧迫的是:经济领域现代市场体系的真正确立、发展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的逐步转型、现代意义上社会治理格局的全面形塑、执政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将“政党”这一重要维度引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二元理论结构,构建“政党—国家—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对国家和社会的整合,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指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执政党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倡导者 ,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现代化问题 ,以政党现代化来推动国家现代化。执政党现代化应体现在党的纲领现代化、党的组织现代化、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三个层面。政党现代化以民主、法治、创新作为基本内涵 ,它们是政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动力。执政党现代化应侧重于 :确立新的执政理念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重新设计和配置政治权力体系 ;按照政治现代化要求强化党的执政功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内法规制度“作为一种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权威机关所制定的“专门规章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的一种内部正式规范”,最能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制度优势。当前,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以政党治理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方略,以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按照“三个代表”的学说 ,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 ,党的思想理论科学化是基础 ;党员、干部素质知识化是根本 ;党的领导行为法制化是关键 ;党内生活民主化是核心 ;党的监督体系化是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一系列独有难题和巨大挑战,诸如现代化进程可能会对政党权威造成局部衰减,从而冲击到党的长期执政,进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现代生活可能会推动政党成员更多追求财富与安逸,从而失去革命与斗争的精神品质,最终对政党活力带来侵蚀;市场资本可能会增强资本对国家权力的控制,进而导致资本力量对国家生活的系统化渗透,最终削弱党领导现代化的执政能力。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增强政党的自我调适与塑造能力,始终确保自身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是在知识分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士人政治"形态中形成了"超越"与"介入"的政治文化传统,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压力强化了这种传统,并促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知识分子运用政治力量完成了国家建设所需的信仰重塑与组织重建工作。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知识分子逐渐向知识--政治精英转化,并且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建设的共同信仰,选择了共产党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实现了与农民等其他阶级的联合,最终完成了国家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党已经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变为全国范围内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由受到外部封锁到实行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市场经济,由革命斗争到领导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党的功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功能定位,雄进执政党的功能建设,有利于执政党系统与国家系统、社会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13.
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应当认为,目前的政体安排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结果,也适应了中国开启现代化过程的历史要求,但它还难以坐实人民主权原则。在国家基本制度的安排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协制度,其功能还没能得到真正发挥,无法有效落实人民主权,而执政党对于国家权力的掌控,自身高度的行政化定位,决定性地影响了国家权力的具体运行。因此,必须区隔党权与国权,进而从目前政府改革意义上所讲的还政于民逐步走向国家建构和政体选择双重意义上的还权于民,真正坐实人民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人文精神内核和价值保证。从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四化"发展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五化"表征我党治国理政理念方式的最新发展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历史视角解析这一政治使命,就必须梳理清楚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历史脉络。这一脉络体现在我们党执政以来领导制定"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得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执政自觉是决定政党执政成败的重要思想前提,虽然它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执政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而言.能否真正在思想上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换(而不仅仅是获得执政地位),从而自觉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治国理政.可以说事关成败生死。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的坎坷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日益复杂,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执政自觉.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执政党.这些都需要从历史中汲墩经验教训与智慧.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如何治国理政才能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并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在执政三十年后,鉴于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命题,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发生了科学转变,依法执政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方式的历史性选择。如何认识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趋于完善的鲜明标志,如何把握治国基本方略与执政方式的内在必然联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坚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制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封建法律文化、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法律思想与司法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计划经济都是法制现代化的障碍。要完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首先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法津运行机制,形成以民商法为重心的反映现代化的法律体系,并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文明,加快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制现代化的变革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作为政治毒瘤,是公权力缺乏监督而造成的一种政治后果.民主党派在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的制度设计中,作为一种纠错和鞭策的力量而存在.执政党必须有效地利用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中的独特地位,发挥它们的民主监督职能;创新政党监督方式及工作机制,达到制约权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过党的领导和执政而形成与发展,并与中共党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彼此不可分割的关系。建国以来的中共党史是国史中的执政党史,党的执政史是国史及其发展的主要源泉。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党的执政史和国史的鲜明主题。中共党史规定国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党的执政史具体表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成为中共党史和国史的实质内涵。中共党史与国史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出党的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与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统一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